光影赤峰:火车站,记忆中那“离别的站台”

赤峰市民俗学者刘玉祥:叫满铁。是因为它是满洲国建的。

赤峰市民俗学者李晓辉:小时候我记得我扒火车,咋扒火车呢?因为火车从这块起来它可能要掉个头或者换个轨,你看好了之后就爬上去。爬上去之后你坐火车挺自由的,一换车头咱们就下来了,从东面再跑回来,那时候净玩儿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张松柏:就那个平房的那个欧式的火车站,是1935年建的,当时它是日本人,就是满铁,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以铁路为主多种经营的这样一个军政合一的机构,满铁不是一个纯粹的铁路机构。当时赤峰在1933年沦陷之后,日本就开始修这个铁路,1935年年底12月底这个铁路就修建完成了。

赤峰市民俗学者李晓辉:他修的铁路是从叶柏寿到这


张:对,叫叶赤线铁路,这条铁路是连接东北的。

赤峰市民俗学者刘玉祥:另外这个日伪时期这个铁路,它是比较咱们现在这个铁路道轨要窄,矮一点,但是轨道的宽度和现在还是一样的。

赤峰市民俗专家张松柏:他这个铁路就是到了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远远的满足不了咱们赤峰市城市发展的需要了。


赤峰市民俗学者李晓辉:车站翻成第二轮模样的时候,好像是在,70年代末,1979年。

赤峰市民俗专家张松柏:建立了新的车站,就是第二代火车站,它是啥背景呢,就是国家沿着古北口修这条铁路叫沙通铁路,这条铁路就是说它是中国的第二条东北的入关的线,原来不是走山海关那条线吗?这样从通辽又一条线走古北口线,这条铁路它是一个战备的,所以说这个铁路故意打山洞,故意打山洞它就是为了防空袭,它是一条战备的铁路。那么这个铁路修呢是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九师,当时是俗称铁老九,他们承担的,那么这条铁路修了之后,赤峰就变成一个通途了,去北京什么的它就通开了。

赤峰市民俗学者李晓辉:原来到北京是从叶柏寿倒车。


赤峰市民俗专家张松柏:那时候是去北京是一天一夜从赤峰坐火车,下午坐到叶柏寿,在叶柏寿呆一宿在车站里头,所以说当时赤峰有一个说法呢“叶白受”,太难受了,再从叶柏寿坐车到承德,承德再倒车。其实那时候到北京要折腾一天一夜。当时赤峰北部的人没见过火车,火车是一个西洋景,我记得就是说我都参加工作了,你看80年代了,当时我工作的时候,我们当时在文博系统工作,就是北部来的人到我们单位了,就告诉我因为我很年轻,就告诉我说去领着谁谁谁看火车去,所以说我就得领着这个北部来的干部,到火车站让他看看火车是什么样。

赤峰市民俗学者李晓辉:它现在后期改造(第三代火车站)基本已经出现了2层了,2层可以通过天桥直接上,它就整个方便通行力比过去更方便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张松柏:但是现在你看随着高铁的引进,明年咱们高铁就要通了,再去北京那就和咱们坐公交在市区一样,一个多小时。

记者: 刘禹汐 袁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