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有小人書讀的日子,也懷念那個天真無邪的時代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連環畫被稱為“小人書”。在當時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情況下,小人書是孩子們瞭解課外天地的重要途徑。小人書映射著年代經典,儼然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份記憶,現在想起來是幸福的,但又讓人唏噓。

小時候看連環畫,最初只是“看圖”,因為還不識字。看到別人看小人書,心裡便猶如有隻手在不停地撓,癢癢的,恨不得馬上搶過來先睹為快。結果是隻能湊在別人腦後,人家翻一頁,自己湊合看一頁,那感覺就如同偷窺,很不爽。即便如此,還是對書上的畫面津津有味,過目不忘。直至別人看完了,願意給自己看了,於是痛快淋漓的享受。一頁一頁細細翻動,完全沉醉在圖裡。

後來上學讀書了,認識的字漸漸多了,開始真正“讀”小人書。藉著圖像和顯淺的文字理解,看小人書就覺得更有味道了。一些歷史、文化、地理知識,都是那時候從小人書裡獲得的,但更多的是瞭解了許多各種各樣的人物,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那時候,最愛看的是《雞毛信》、《劉胡蘭》、《董存瑞炸碉堡》、《小兵張嘎》、《地雷戰》、《鐵道游擊隊》等等近代故事,海娃、張嘎等英雄人物成了心中不滅的偶像。

那年代,在我們鄉下,誰要是能擁有較多的小人書,那不亞於是孩子群裡的將軍。走到哪裡都前呼後擁的,不是他有多少人格魅力,而是我們為了能夠一睹他的小人書。有個同班姓陳的同學,他父親從城裡親戚那裡帶回很多小人書,滿滿一大箱子!我們對他特別的羨慕,每天放午學後便到他家裡借來看。有一次,我因為未看完《兵困汴梁城》而上課時間快到,於是偷偷把《兵困汴梁城》塞褲兜裡衝向學校,想在學校看完就給回陳家。課堂上我忍不住偷看,結果被老師抓到了,沒收了《兵困汴梁城》。這一下可不得了,陳同學回家說我偷了他家的圖書,說我是賊!並且不許我以後再到他家看圖書了!這事讓我很懊惱,並且下決心,自己攢錢買圖書。

小時候我很喜歡隨大人趕集。因為,趕集可以看書買書。那時候,在鬧市街角會有人擺小人書攤,上面鋪放著琳琅滿目的各式小人書,薄一點的2分錢看一本、厚一點的5分看一本。我經常在那裡一坐就是半天,直到散圩。有時候也會有賣打折的小人書,3折至8折不等,幾分錢一本,每次都挑幾本心儀的買回,真真正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心裡特別的踏實。

小學到初中那幾年,慢慢積累了一些圖書。家裡愛看圖書的就我自己,那小半箱子圖書被我翻了又翻,看了又看。非常可惜,在我外出讀書的時候,家裡翻建房子,我藏在床底下的圖書竟然全部丟失。我責怪過母親為什麼不幫我放好,母親說,好像是讓一群小孩子拿走了。既然是小弟小妹們拿走了,我也就稍稍少了些遺憾。

如今,小人書少了,看小人書的孩子更少了。現在的孩子捧著手機,在網絡世界裡神馳的樣子,與我們那時捧著小人書,在圖畫天地裡遨遊是多麼的神似!對錯利弊,也只有我們這一代人去感慨。

小人書已經成了記憶中的東西。懷念有小人書讀的日子,也懷念天真無邪的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