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一路走好


三姑,一路走好

心灵舞者


“三姑快不行了!”父亲急切的声音犹如当头一棒,一下子把我打蒙了。

病床上的三姑瘦小得令人不忍直视,虽说心中早已设想过千万种场景,面对眼前活生生的情形还是针扎一样揪心。三姑尚留一丝气息,整个人枯槁空洞——苍白的脸毫无血色,两边太阳穴深深塌陷,眼睛如豆,半闭半睁,嘴巴微张,几颗黄褐的牙齿外突。此时三姑的意识应该是清醒的,在我们大声呼唤下,她用力睁开眼睛,甚至还梗起脖子,想要努力撑起身子。她心里肯定在想:“我的弟弟来了,侄子侄女来看我了。”我们是三姑的娘家人,在农村,娘家人大似天,在她弥留之际,我们去看望她,是给她生前留下的最大安慰。

二表姐哽咽着告诉我们,三姑已经有三天滴水未进,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用。看见三姑睁开眼睛,我轻轻地抚摸她的额头,皮肤很凉,眼泪再也忍不住:“三姑,我是英儿,你要听话呀,姐姐喂东西给你吃,你多少吃一点,要乖乖的。”回答我的只有她空洞无力的眼神……

三姑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胚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面容清瘦,特别是一头乌黑的自然卷,让整个人显得十分洋气。自小,我和三姑就特别亲近,除了三姑给予我的关爱,更重要的是三姑下巴上也长了一个黑痣,相同的特点,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三姑的女儿。由于爷爷心疼儿子,让三姑陪同父亲上学,这也让三姑成了那个年代为数极少的能识字的女性,在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面前,三姑显得更为前卫,令人羡慕不已。我在上饶读书的时候给三姑写信,为此还招来母亲的嫉妒呢。

三年前的6月1日,三姑因为突发脑出血倒在了菜地里。情急之下选择开颅手术,人是救回来了,但是一直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部要人照顾。“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三姑身上是站不住脚的。三姑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在卧床期间,五个孩子尽心尽力轮流照顾母亲。街坊邻居都说三姑福气好,子女孝顺,儿媳妇通情达理。的确是的,每次去看望她,三姑都会叽里咕噜向我撒娇,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我总是笑着说:“姑姑呀,你要乖乖的,有得吃就吃,有的睡就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别管,过几天您还要回霞坊种菜呢!”三姑牵动嘴角,孩子似的笑了,一丝口水淌了下来。

因为突发疫情,今年我们兄妹几个还没到三姑家去拜年。本打算在松动的日子去看望三姑,却不想在这样的情形下见面。我们把钱塞给表弟,他硬不肯收。“以后我们想拜年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找三姑。”才开口,眼泪再也忍不住。表弟接了过去,眼圈泛红。自二舅2009年病逝,十年间,亲眼目睹了一个个至亲撒手人寰,一次次生离死别怎不叫人心碎!而现在,又要面对三姑的离去,我的父辈中又将少一个可以拜敬的对象,怎不心痛之极。

小时候居住的村子贫穷落后,所在的乡镇也是特困之极。三姑嫁在龙门乡霞坊村,村子在灵山脚下,与上饶接壤,在320国道没有修建前,是横峰县往返上饶的必经之路,交通十分便利。再加霞坊那时候产煤,村里百姓大多富庶。对于我们来说,去霞坊三姑家就是进城,因而每次去三姑家就成了小小心思中的重中之重。碰上三姑家办喜事,得知消息后,我就变得格外乖巧,生怕一不留神惹怒了母亲。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己过于担心,谁叫我是老幺呢。父亲推出永久牌自行车,我坐前面的横杆,母亲坐在车后座,一家三口就向霞坊进发。从家里去往霞坊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由乡政府过土岩,经龙门而上,这条路绕了一个大弯,路程太远,父亲一般选择从邻村徐司坞出发,这条路不绕道,只是要翻一座山脊。过山脊时,我和母亲下车,父亲在前面推,我们在后面推。过了山脊就到了龙门地界,一顺溜的下山路,可以一直骑到三姑家。

再大些自己可以走远路了,就不再只限于三姑家办喜事才去了,只要征得母亲同意,不上学的日子想去就去。虽然只能靠双脚行走,我依然乐此不疲。

记得有一年暑假,不知是谁提议第二天去三姑家。我和五表姐一夜没睡着,只盼望天快点亮,迷迷糊糊中看见窗外光线透亮,我们俩一骨碌爬起来,胡乱洗漱一番就出发了。走到棕树湾天又暗了下来,原来刚才是月亮高挂,现在才是黎明来临。我们俩在空坞岭下歇息了好久后,才敢翻越长长的山岭。到三姑家的时候,三姑的早饭才刚上桌!三姑见到我们两个心疼死了:“你这两个姩,分不清天光日夜,都不怕山上的野猪吃掉你们。”边说边一手牵一个把我们领进屋,恰巧有人从三姑家门前过,三姑自豪地说:“这是我娘家的侄女、外甥女,看,俊俏吧!”弄得我和五表姐脸上羞成了一朵花。

三姑去街上买菜,我们俩跟着去。霞坊街道逼仄,两旁都是村民的房子,很杂乱。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短短不足200米的街道上商品应有尽有,还没有到过横峰县城的我们瞪大眼睛,十足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样子。中午三姑给我们烧了一桌子好菜,下午又给我们俩煮荷包蛋,只有贵客才有这样的待遇呢。待到要回家时,三姑又买了一个大西瓜,让我们在路上解渴。她一路送,一直送到拦河坝才回头,因为翻过山岭就是港边地界了。


有时三姑回娘家,她和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三姑和母亲的关系很融洽,有什么心里话都向母亲倾诉。三姑说话有个最大的特点,每说完一句话就会重重地叹一口气。母亲认为这样不好,每次都说:“姐,不要长吁短叹,会招来霉运的。”三姑点头答应,只是后来我发现,三姑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三姑一辈子生养了五个子女,生活起起落落。最风光的时候是三姑父开煤窑,煤炭走俏,赚到了不少钱。由于后来煤窑出事故赔了个精光,从此三姑父一蹶不振,对生活极为悲观,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三姑身上。听母亲说三姑一辈子太辛苦,田里地里、家里孩子,每样都不得不亲力亲为。插秧割稻子,种菜挖红薯,就连挑大粪这样的活儿,也是三姑自己做。

三姑就是这样隐忍又坚强,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一个个孝顺懂事,知道心疼母亲。更令人感到心满意足的是,表弟媳、表嫂为人贤惠,婆媳关系处得极好,这在农村是很值得他人羡慕的……

记忆像是倒在掌心里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会从指缝间一滴一滴流淌干净。多年以后,那些鲜活的人事风物都会淹没在烟尘之中。关于三姑的所有记忆也逃不出这样的厄运……

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三姑,如一盏即将熄灭的油灯,死神在一步步地向她逼近。三姑一辈子为人和善,为何黑白无常如此残忍,不分善恶曲直,只顾执行命令!明明知道生死是不变的轮回,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时起,就注定走向死亡,人生本来就是一辆单程车。面对三姑被死亡浸漫的面容,心中还是有一种愤怒和不甘。

既然无法改变事实,那就只有坦然接受。只希望三姑到那没有苦痛的世界里能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苗条婀娜的身姿、白皙红润的面颊、满头乌黑的卷发、还有甜美温柔的笑容……

终于明白,有些事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还是会如期而至。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享受生命的乐趣,而不是悲观生命的终点……

三姑,一路走好。

— The End —

心灵的舞者,随性率真,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一个喜欢在文字中行走,热爱教育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