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成就自己,你却原地踏步:思维如何影响着我们?

我是诗歌中的少年,欢迎点击“关注”

正因为人的大脑天生带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即“思维定势”,所以学习利用大脑用进废退的原则,慢慢改善原始大脑的基本条件反射,从而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处理生活中各种事物,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


为什么我们常说很多时候,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

1.切身体验

亲身经历一件负性事件带来的情绪记忆,要比看着或听说别人遭受一个同样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强烈得多。

例如,孕妇在生产当天所承受的10级,等于断裂几根肋骨,想想都感觉的疼,但是实际上,与孕妇本身所亲身经历的疼痛,我们所理解最大程度化的痛,远远低于孕妇实际感受。

2.别人口中的故事

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自然是不同的,要做到客观去看待一个事情,实际上很难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3.为什么

往往别人告诉你一个道理,从来不说为什么,只说要这么做。

通常情况下,你本能的选择不听,因为你无法说服自己这么做,直到最后撞了南墙才发现只能这么做。

4.世界是复杂的

你无法保证自己说的完全正确无误。

5.未来是不确定的

正因为你无法保证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所以个人因素只占成功的部分条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可以最大化提高成功几率。

6.别人的道理,自己的事情

别人说的有道理,但就是不适合自己。

真正将知识活学活用的人,具有知识迁移能力;他们平时多反省,看待问题寻找其本质,举一反三,将一个地方领悟的道理推广到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例如:你在自己领域的学习方法习惯,可尝试性运用到新领域;有一个跨领域教授,他每入门一个新专业,都会习惯性的选10本入门经典书来看。

7.认知失调与自我辩护

人的大脑有自己的一套认知框架,即便别人给出一个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我们也会竭力为自己辩护,我们总能在这复杂多变的世界找不同的理由进行自我辩护。

8.失败即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9.情绪对照

经历了失败的糟糕记忆,即使我们知道这事是对的,也很难坚持这么做,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10.天性

贪婪、嫉妒、短视、投机,天性让我们的情绪大脑占上风,理性大脑通常输掉全部。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社会的情景由分享、合作、交流、长远和诚实组成。

这需要自己刻意练习,建立理性大脑的元神经连接。努力克服大脑的缺陷。

11.习惯

我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听到一番很有道理的话,但没过几天,该干嘛干嘛了,习惯造就了现在我们的样子。


亲身经历了就一定明白吗?

1.很傻很天真的条件反射

例如:小学没读完就当上了大老板,手底下是一群高学历的大学生,就想当然认为读书无用,说不定人家老板背后也读了很多书才走到现在的呢?

2.认知偏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笑来老师曾经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的教练臂围是43厘米,几乎和常人的大腿一般粗。有一次他告诉我他练习的诀窍——握哑铃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掌边缘贴到靠体侧的那一个哑铃片上。

这样的话,哑铃的另外一端将自然地向外翻转一个很小的角度,臂屈伸的时候恰好可以使肌肉获得最大的曲张刺激。然后他得意而灿烂地笑着说,“多简单啊!”

而我却突然明白了另外一件事:他的成功其实并不是来自于这个所谓“简单而神秘的技巧”,因为我认识另外一个健身教练臂围45厘米,我从来没看到那个45厘米臂围的教练用这种方法握哑铃。但他们都成功了。(摘自《心智力量的差异》)

3.情绪系统

这里指的是平时我们做事大部分都受到情绪的影响,有时候即便这事是对的,但我们还是因为情绪的影响而不去做。

我们要学会去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左右自己。

情绪系统适应远古时代,而不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更多的是理性大脑所感知的一切,如前面说的分享、合作等等。


不需要经历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可以面对问题,逐步分析理性,思考谨慎,权衡利弊,而不满足于情绪上的直觉判断。

在遇到一个事时,不要一头就陷进去,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前提是什么,我们思考得越多,大脑走得远,现实中我们错误才会更少。

事实上,最重要的能力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我们学得更快,就越能在这个社会掌握更多的资源,就能越快站在巨人肩膀上。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从视觉错觉到偏见

用来判断左脑还是右脑的“旋转的女人”也是个例子,有人看到逆时针有人看到顺时针。其实这跟左右脑没关系,这是视觉错觉的现象。

魔术表演也同样给人造成视觉错觉。

我们总能在这些信息中,给出一个我们认为最靠谱的解释,这些解释来源于我们以往的经验,由漫长的进化过程所导致的。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见”,我们总是混淆“事实”和“推断”,尤其是当结论来源于我们确信度较高的经验或对我们有利的时候。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一生当中不断地拓展现有知识,尽量使我们做到客观理性。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指代三种现象:

偏见:不同的人戴着不同的有色眼镜。立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价值观自然也不一样。选择性关注:面对同一个事物,每个人关注点不一样。

偏见让我们在做抉择时,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用这样一段话来时刻提醒自己(有点哲学的感觉):

“这只是一种解释(可能),未必是唯一的解释(可能)。(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认识20万年前的自己——原始大脑

《Synaptic Self》中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由于人的大脑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年代“堆积”起来的,也就是说,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到高级灵长类这些进化阶段,我们的大脑从只有原始的反射模块,到拥有初步的情感区域,一直到神奇的具有6层结构的“新皮质”所支撑的高级认知能力,一步步走来。

新皮质掌管着理性大脑。然而,由于原始大脑还未退休,它始终在我们面对诱惑时出现,逼迫我选择它觉得有利于我们的一方。

例如:我们常在上了一天班之后,回到家,说要好好学习的,可是回到家宁愿玩游戏也不认真学习,这就是原始大脑替我们做出它觉得对我们有利的选择。

如你所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如果上帝要为我们目前生出的时代设计人类,我们将会是身体上适合长期久坐不见阳光,眼睛尤其适合长久盯着30厘米以内的物体看,我们情绪上会偏好有节制而健康的饮食,我们的身体发育将不会在肌肉上浪费太多不必要的能量,青少年也不会在青春期强烈渴望冒险和建立小部落内的声望并为之做出各种危险或可怕的事情,而在执行力上我们则会偏好于执行能够积累知识和技能的长远计划,正如geeks们所崇尚的一句话所言:smart is the new sexy。

我们可以利用原始大脑的条件反射,来达到我们的目标,例如,与小伙伴打赌,如果一周的读书目标完不成的话,就给她100元,原始大脑是不允许你吃亏的,所以它会将读书目标自动列入优先顺序,让你早早完成目标。

不是你不自律,是你的原始大脑掌管一切

掌管情感的大脑,常常主导着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决策。比如上午看书还是玩游戏,选择游戏。这是由上万年来进化而来的,它是物种最重要的基本功能——食物,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社会交互行为,道德感等等;它们形成了最简单的判断和条件反射。

经过不断地进化,理性大脑逐渐形成,它是大脑的新皮质,拥有强大的计划能力和认知能力,但在一些原始诱惑面前却总是无法做到淡定。

例如:你明明知道四脚蛇无毒,却还是不敢去触碰,因为原始大脑在作祟,它只懂条件反射,是本能;如果你多去触碰几次,久而久之,你就不怕了,这叫去敏感化,是原始大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如何克服人类心理的天生漏洞?

大脑用进废退,越经常使用的区域会越来越强大,元神经连接也越强。如果你总是情绪用事,不假思索,那么这种思维习惯便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理性思考,反省自己的判断,能换立场去看问题,那么这样的思维习惯逐渐也会越来越强大。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别人作斗争,而是和自己作斗争。

只有掌握了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克服这些缺陷。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当我们把自己最近思考的有价值的内容书写下了,会发现,收获远比脑海中的要多。

书写有哪些好处呢?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书写到纸上的内容,我们会下意识地去拓展,完善它,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

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

写博客可以让我们记录下有价值的思考。

能够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教”是最好的“学”。讨论是绝佳的反思。激励你去持续学习和思考。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



“我不想”变成“我不能”

你想做某事,但发现自己不擅长做这件事,久而久之,在犹豫不决当中,就会演变成不想做某事。

改变“想做”很简单,而改变“不能做”,则需要做到,难多了,我们更容易选择前者,改为“不想做”。

这是对大脑进行的自我欺骗,次数多了,还觉得理所当然,对自己也没有任何愧疚感。

心理学上把类似这样的过程叫做“自利归因”。例如:比如你上班迟到了,你直接归因为堵车,实际上你出门早半小时,错过高峰期,也许就不会堵车。(归结于客观原因,推卸自己的责任)。

用大白话说就是不能给自己难堪,不能让自己下不来台。


遇事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

我们在学习新东西,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为什么?因为我们下意识中会对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成功后所得的收益作一个自我评估。如果我们学了很久还看不到希望,我们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放弃,何必白费那个功夫呢?现代社会的知识跟以往的知识不一样,是新生的,你不知道它的难点,你也无法预估它,需要我们亲身试验才知道。

摘抄原文:“有一个很不错的概念叫做“Unknown Unknown”,大意是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的话,你也不会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很多时候新知识就有这个特性——掌握了之后觉得很明白,掌握之前却觉得“不可能啊”、“这简直没有解嘛”。在这样的认知之下,你自然会高估前方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解决你的困惑。然而事实上呢?

只要智商没有根本的差别,别人的大脑能够掌握的知识,你的大脑也能掌握,你所感觉到的巨大困难只不过是因为Unknown Unknown,你所需要的只是耐心地踏遍这块知识版图,当你掌握了那些你该掌握的知识之后自然会柳暗花明。”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什么叫不可替代性?“稀缺性。

别人有的你有,别人没有的你还有。”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这几个组合在一起形成核心竞争力。

拥有这些知识技能可最大程度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

专业领域技能,专业度越高越强。跨领域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技能。持续学习和思考新知识能提高学习能力。性格要素:重要技能。专注,持之以恒,自省,好奇心,谦卑,自信。

本文属于《暗时间》这本书,其中内容让人思考较多,第三章是关于数学和编程的思考,没有做深入思考,只对有帮助的地方做了总结,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可自行下载,也可关注后私信我,免费分享给你哦!

作者简介:诗歌中的少年,自由撰稿人,资深设计师。一枚90后已婚少女,爱读书,爱看电影,爱这世界的花花绿绿。

本文未在任何平台发表过,今日头条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