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一代人的深刻记忆

80后出生的一代,应该略微听父母说过“知青上山下乡”的故事。90后以后,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了,但是,这一段故事已经被写进了书本,成了很多人终生难忘的回忆,甚至,长期是一个讨论禁区,但是,有的事情并非不说,就代表不存在。

经常读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方能使人进步,方能使得社会往更文明和谐的地方发展,所以,我今天就鼓起勇气,解开历史的头巾,普及一点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和思考,让人们不忘历史,更好的前行。



先来看一下概念性的东西——

1955年4月,提出仿效苏联,让城市青年下乡垦荒以解决就业问题。

1955年8月30日,以杨华为首的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北大荒开垦荒地。之后,在各个城市都有青年自愿下乡。

1968年12月,下达“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达到高峰。

70年代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适合理由返回城市,到后期,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等方式强烈要求回城。

1978年10月,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运动并安排知青回城和就业问题。



现在是2020年,揭开65年前这一场涉及全国的运动,不禁充满了疑惑——

1,为什么?

2,怎么做的?

3.有哪些问题?

4.如何评价?



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并且那几年毕业生多达2000多万,这么多人就业和吃饭成了问题,所以,把他们安排到农村,完美的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有,让浮躁的社会安静了下来。不然,这么多人没有工作,后果可想而知。这是初衷,这个初衷看起来是好的。

第二个问题,具体怎么实施?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这么多人到乡下,一部分按照半军事化形式组成了“建设兵团”,比如著名的“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开垦”。另外一部分类似于现在的“驻村”,和当地的生产建设结合在一起。

第三个问题:有哪些问题?

由于我没有亲身经历,只能从一些著作里得到大致了解——

1.有一部分知识青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感觉像是来“镀金”的。我在当代作家阎连科的《我与父辈》里看到相关描述是这样的——知青每一顿饭会轮流安排到社员家里吃,社员都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而在小孩子的眼里,这些知青并不会干活,反而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所以,他也许盼着知青们快点走。

2.有一些著作认为,知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有一些人帮助当地建立起了最早的企业,这是知识的力量。

3.对于部分知青来说,他们正是爱情萌发的季节,于是一部分难免和当地村民发生爱情故事,这中间一些人留了下来,再也没能返回城市。——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有人因为害怕不被允许返回城市,所以即使和人同居并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

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4.有一些知青,在乡下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伤害,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迷失了自己。这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伤害。

第四个问题:如何评价。

官方评价如下——

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就业压力,并达到了解散红小兵的目的,但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只能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显而易见,评价分为两方面,给出积极评价的人们认为:上山下乡缓解了就业压力, 也粉碎了一部分“坏人”的热情,是成功的一个活动。

负面评价就比较多了:认为它改变了千万个家庭的命运,让知青青年被迫接受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被浪费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太大的变化,反而耽误了自己的人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阻碍了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造成的知识断代,学术断代,后患无穷。



还好,历史的车轮向前,我们不断的看看以前走过的路,不管它是好是坏,过去了就回不去了,只希望我们能从中反思,如果是错误的,就勇敢承认,就不要再犯。



进一步反思——

如果犯了错,不敢提,也不让人提,那不是进步,是落后。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承认曾经犯过错,更应该防止再犯错。

历史的舞台上,从来不缺乏小丑,只是缺乏导演,只要导演出现,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千万的群众演员听从指令,开始他们丑陋的表演。

我们不怕唱赞歌,我们也不怕吐口水,我们最怕唱赞歌和吐口水的是同一拨人。

合上历史书,掩面沉思,愿明天太阳更美好,空气更清新。

参考资料:https://baike.sogou.com/v399509.htm?fromTitle=%E4%B8%8A%E5%B1%B1%E4%B8%8B%E4%B9%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