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李福林中国写意山水画作品选(三)

李福林中国写意山水画作品选(三)


李福林在上海


-----------------------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创作应该如何与西画融合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创作应该如何与西画融合?

我以自己五十年来从事油画与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给上面这个问题作出一个肯定回答 : 完全可以。

我认为它们不仅可以互相借鉴而且完全可以相互融合。


我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不否认中西绘画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之下,产生出来的两大不同的绘画艺术体系。


西方传统绘画的艺术,很讲究形体、空间、质量和点、线、面及色彩关系,它是以对具象进行精细的描绘为主体;中国画的艺术则是以表现意象为写意的主要手段,它着力于对情境、书写和意象的氛围展开笔墨(色)的表述。

五十年来的学习与创作,我是这样做的:在我的绘画作品中,我把油画中物象形体的一些表现手法,融入到中国画求笔墨、求意境、求气韵、求神似、心追手摹的创作中,努力去表现出中西绘画两者之间最佳融入性的效果。前、后各二十多年,我分别画了油画与中国写意画,其间(五十年)以来,毛笔没有离我手。我认为:书法的学习、研究与创作,对中国写意画的实践来说非常重要。


二、我在中国写意画技法的探索中,从来就没有将中西绘画两种表现方法绝对化、孤立化和相互排斥化。


我在中国写意画技法的探索中,从来就没有将中西绘画两种表现方法绝对化、孤立化和相互排斥化。相反,历来都是相融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此以外,中国写意画还十分宽容地、不断地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成分,为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我想:如果一个艺术家不对艺术中的问题经常进行深入的思考,只知一味地动手画画,那么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数量上的积累而已,画到最终,只是一个手熟!

比如我画写意葡萄,从入手之初,我就注重于形似方面的表现。画得多了以后,心与手,也就更放得开了。这时,我就力求在技术上找出中国画的笔墨与西画艺理的融入点,各取所长,为我所用。

中国写意画的写,是被书法用笔限制后的技术手段凝聚体现,它需要一种更高层面的突破,无论如何,它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而写意画的意,则是人的智慧与才华的聚集,是我们精神境界的展示。写意,广义地说,是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区别于它国的文化与艺术语言,而主观与客观上,都存在着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的语言体系(语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所在,是中国人的灵气与魂魄之寄托。

我采用描绘客观物象的特征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特定样式的方法,来强化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概括和总结,我在具体的表情达意、传移摹写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意象思维程式。这是一种注重主观体验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以超越表象、宏观求整的思维程式,我靠它来完成一种至高的境界和追求,从而使的自己的艺术天性和审美感悟顺利地完成一种整合。在创作中,不分主次,彼此依存,不断积聚,共同发展,努力去表现中国写意画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应有的融洽关系。这样,我终于通过主观情思表现与客观物象摹写交融后的结晶,实现自己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提炼与升华的愿望。

我相信 : 技术,永远没有最好,只有不断地去做好。创作者只有想尽办法地去寻找、选择和运用那些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古今和中外,都可以借鉴为我所用,这是为自己陷入困境需要突破时,找到出口的唯一捷径。


三、中国画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母体而孕育生产出来的孩子,它的血缘关系来自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它有着鲜明而强烈的民族艺术个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画种能够(也不可能)替代它。


只要没有脱离我们民族的艺术语汇,无论如何发展和变化,中国画都万变不离其“宗”。其宗,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的“意象学”就是中国写意画的“其宗”);其画,姓 : “中国”。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画,永远都会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为世界人民理解、接受和喜爱,并视之为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


山高云雾薄 空亭静无人


丹岩朝霞气清华


岩曲醉吟彩云间


春云带雨抵万金


千岩清晖晓色中


数峰无语立斜阳


阳春烟云绿水长


天 路


昂然天地间


高岩秋色正清华


俨然自立天地间


清辉凝华流玉宇


绿云随风起烟霭


青岩耸俊 晓色耀金


秋云出谷图


朝阳穿云散异彩


春风又绿


山光水色两相近


绿 雨


云岩郁秀灵


秋山丹岩云满屋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玉龙潜处野云闲


幽谷翠烟孕万物


碧空如洗 秋壑璀璨


秋云万里色一片


云岩郁秀灵 蕴玉报清晖


远烟苍茫正吟秋


幽岩丹彩醉秋时


丹岩春晖润万物


春晚绿野秀 岩高白云屯


苍岩丹彩图


风韵儼然图


晴岚轻锁翠(手卷 )


局 部

-----------------------

局 部 一


局 部 二


局 部 三


局 部 四


局 部 五


-------------------------


金风送晚秋(手卷)


局 部


局 部 四


局 部 三


局 部 二


局 部 一


-----------------------------


有人问:最难的山水画是什么?



有人问:最难的山水画是什么?

我认为:最难的山水画是永远不重复的创作,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


我画了近五十年,油画与中国写意画,正好各半(其间,从来没有中断对中国汉字的学习、书写与书写艺术的创作实践)。

几十年这样走过来,我一直在摸索着艺术规律,对自己提出最严格的要求,循序渐进地遵守着艺术规律去创作自己“三不重复”的作品。


开始,我结合自己的长处,把中西绘画作了对比,经过苦苦思索之后,选定了一个目标 : 找到中西绘画相结合的融入点,创作自己的中国写意山水画作品。

我们知道,中西绘画是在完全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之下,产生的不同的两大艺术体系、甚至是两个相反的艺术理论体系。


西画的画理认为,物体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光影、色彩、体积、动感、质感、视点、距离之中;我们中国画理却着重于表现精神层面化了后的意象。

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强调描绘对象的真实、准确,完全是从客观对象出发,而中国画的价值不在这儿,中国画一开始就没往写实上走,没有说谁画得象才高明,而是往写意的方向走了,画一条鱼并不一定象某种鱼,而是具有鱼的总体特征,知道是鱼,人们不会过多追究那是什么鱼,画树林点很多点,也没人去追究那是什么树。写意,意是主观的,把主观与客观放在了基本同等的地位。中国画追求的是笔墨,笔墨从字面理解就是一种工具毛笔、墨汁、墨块,其实后来笔墨二字的内涵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延伸、越来越丰富,把笔墨解释成是用笔用墨的方法,这还不准确,它更深刻的含义是通过用笔用墨所传达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和意识,通过笔墨所表现出来的点线(西方叫笔触)有没有审美价值,有没有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到底美在哪里,追究的是这个问题。


要做到用我们的笔墨语言来阐述,两者结合之后的融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地去创作,无疑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国画学习与创作者面前理论和实践中难度极高的课题。


不重复,难!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来画中国山水画,难上加难!


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在这个领域中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我认为:客观事物的品质、数量、以及它们在空间中实际存在那种的距离,是西方绘画表现手法中的强项,把它们融入到我的写意山水画作品中,也是我喜欢进行的有益探索,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创作的实践中,我都不能放弃我们中国画艺术的根本特色----写意精神。我用中国绘画中的笔、墨、色艺术语言在作品变化莫测的阐述,完全可以达到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目的。


真正的去做起来,确实很难,毕竟是两大相异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所以此前必须深入地、系统地进入两者的基础理论学习。如果仅仅知道它们的一些基础理论,不参与到两者的创作实践中去也是不行的。毕竟,油与水是排斥的。犹如,中医的经络系统和西医的神经系统,都是可以感知的,两者,却不能等同。


几千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为此感叹、为此困惑、为此突围的,绝对不会是少数的人,我也没有例外。


我不敢为此而迷惑、困顿,更无权选择因绝望而放弃。


我这五十年来的学习与创作是这样做的:前二十多年画了油画,后二十多年画了中国写意画,绘画的同时,结合了理论学习。这五十年毛笔没有离手,也就是说书写艺术的学习非常重要。


如今,细心的朋友欣赏了我的山水画作品之后,不难发现,在我的山水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中,求笔墨、求意境、求气韵、求神似,已经基本上体现出中西绘画两者之间很好的融入性。


我, 一直在路上!


-------------------------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