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世界名画赏析:拉斐尔、安格尔等九位艺术大师作品


A:

拉斐尔·桑西简介

拉斐尔·桑西(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国籍:意大利

公元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

出生地:意大利中部的乌尔宾诺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人们之所以总是带着兴奋的感激之情,回顾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业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人变为巨人的开始。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郎几罗被誉为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他们以自己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艺修养以及今天看来仍使人们激动不已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赢得了人们深深的尊敬。

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嘉拉提亚的凯旋

1511年 湿壁画,295 x 225 公分

法列及那宫,罗马(Roma),义大利

这幅画显示了拉斐尔作品的平衡、和谐与完美均来自科学的几何框架。这幅壁画表现了在十位天使引导下驾着由海豚牵引的巨大螺壳破浪前进的嘉拉提亚女神,成双成对的人鱼和海中水神在水中簇拥着她,在女神上方的天空中拉满了拉弓的爱神。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

1507年 油彩.画板,184 x 176 公分

波给塞画廊,罗马

拉斐尔在这幅祭坛画中,以三角形为基础构图,这种安排不仅成是作品的基础,而且具有特别的意义,突显出基督遗体被抬走的这个主题。

圣礼的辩论

1509年 湿壁画,底宽 770 公分

梵蒂冈宫签字大厅,罗马

教皇朱力斯二世之所以委托拉斐尔承担大厅的装饰工作,是因为他确认拉斐尔不但画艺精湛,还具有坚定的文艺复兴新思想,并带有罗马教会所标榜的新世界观念。

《圣礼的辩论》的结构中那些平行的同心圆便是天国的象徵。作品既体现了结构、概念的统一,又不忽略细节的描绘。

雅典学派

1509 --1510 年 湿壁画,底宽 770 公分

梵蒂冈宫签字大厅,罗马

「雅典学派」这幅壁画的构图上,建筑学与透视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制造气氛,即布置了展开场景的空间,向纵深展开的拱门形成了人物活动的空间;二是简洁的构图,把众多的人物按不同的组别加以布置安排。

圣乔治大战恶龙

1505年 油彩.画板,31 x 27 公分

罗浮宫,巴黎

拉斐尔共绘制了两幅表现圣乔治与恶龙格斗的油画。我们所见的这一幅,以其迅勐的动作及无比生动的受惊的战马,表明了画家深受佛罗伦斯风格,特别是达文西风格的熏陶。

圣女的婚礼

1504年 油彩.画板,170 x 117 公分

布列拉美术馆,米兰

画中将3个主要人物与其左右的2名男女放在前面,并与故事内容具有直接关系,其他的人则朝看后方站过去,逐渐远离中心轴,在这个中心轴上,约瑟把戒指套在圣母玛利亚的手上。铺路石的花样优雅而富于文艺复兴趣味。

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

1507年 油彩.画板,122 x 80 公分

罗浮宫,巴黎

目前传世的拉斐尔圣母子画像中,有很小幅的,也有大型的祭坛画,呈现的气氛也各有不同。这幅亲和的圣母子像,又有《绿野的圣母子》之称,是拉斐尔停留在佛罗伦斯时所作的。过去几世纪,画中圣母的容貌一直被许多艺术家视为美的模特儿。

B: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十三岁从基兰达约(Ghirlandaio)学画一年,后从多那太罗的学生贝托多(Bertoldo)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他的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思想支配下,并受到萨伏那罗拉(Savonorola)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代表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

大卫 云石雕像 高410厘米

1501年8月,米开朗基罗应约将一块35年前被毁坏的巨大的大理石雕刻成一尊塑像。面对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他一层又一层、一锤又一锤,经过数年与世隔绝的苦干,终于把一个英雄美少年从沉睡的石头中唤醒。1504年4月,这座雕像正式竖立于佛罗伦萨市政厅大门之前,大卫体格健壮,神态坚定,左手轻推肩上的投石带,在投入战斗前的瞬间,他侧首注视左前方,目光如炬。从《大卫》面世以后,年仅26岁的米开朗琪罗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1499年创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15世纪最动人的作品

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280×570厘米(局部)这幅画中,慈祥而威严的上帝正把右手伸向那个活生生健美的青年男子亚当,好像在给予亚当以力量和生命,亚当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满脸流露着希望的目光,他那左臂轻轻地靠在曲起的左腿膝盖上,好像他就要站了起来。再仔细看看,上帝的指尖将要触到亚当的指尖,这两个指尖之间只差分毫,亚当似乎全神贯注看着这两只将要接触的手。

偷吃禁果 《原罪,逐出伊甸园》

亚当和夏娃在蛇的引诱下偷吃禁果 由于偷吃禁果,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洪水[挪亚方舟]

画中着意描写诺亚方舟摆脱洪水捆扰以后,人们陆续登岸,互相扶助的情景。

圣家族

圣家族是一个传统题材,主要是描绘圣母,圣约瑟和圣婴基督,不过米开朗琪罗在这幅画上的三个宗教形已经成了民间生活的普通人物了。这是一个木匠家庭,画家把约瑟,玛利亚表现在专注于圣婴的天伦乐趣中。此种情景通过三个人物的戏剧性组合得到了和谐的世俗化体现。背景上还有几个裸体像,圣家族就在一块野地上休憩。构图紧凑,主调和谐,给人以亲切感。

C: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国籍 意大利。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

蒙娜丽莎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里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歺)是列奥纳多的主要代表作,根据(圣经),画面节取了耶穌在歺桌上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那句话之后,十二位门徒的各自神态:有的震惊,有的愤概,有的私语,有的急于表白,唯独身呈侧影的叛徒犹大,他手捂钱袋的惶恐不安与正中耶穌的泰然若定形成鲜明对比。大师采用透视的方式,并同壁画实地的光源求得一致,借助人物的姿势和表情,使这一场面戏剧性地跃然壁上。

戴珍珠头饰的夫人像

达.芬奇的这一幅女性侧面肖像尤其令人感到其描绘的精确性:那一丝不苟的脸部轮廓,美丽而整齐的秀发,古代贵妇的头饰上的珍珠,被他仔细地观察、研究和刻意描绘着。那一串从头绕到颈项的长长的珍珠,几乎每一颗的立面、高光及其圆润感都作了细腻的绘写;黑色的披风和红色的束胸上衣,紧紧地衬托出这位女性的丰满的胸脯,从而增强了贵妇人的华贵与庄重感。如果说,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上所注重的是她的神秘的笑容,那么,在这里,画家是以精确的素描结构赞美着这位妇女的绝世容貌。

岩间圣毌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稣,一天使在耶稣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受胎告知

在达·芬奇的笔记本上,画满着各种科技设计草图,旁边加注了许多文字。对待绘画,他也这样,总是精益求精。在这一幅他早期的板上油画《受胎告知》上,能发现达·芬奇在探索客观真实中所作出的努力,他尽量想表现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横幅构图《受胎告知》尺幅为97×216厘米。

圣安娜与圣母子

达·芬奇擅长于以炭笔和色粉两种工具交换使用来绘画。他的素描往往形象饱满,光线柔和,立体感极强。画面上好像被蒙上一层薄雾,圣母女两人就在这种雾一般的环境中相对地微笑着。加上画家选用的是青灰色画纸,因而炭笔所形成的朦胧感,又有一种月光下的大气感。

D:

乔尔乔湼(Giorgione,1477—1510),

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

乔尔乔内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乔尔乔内是威尼斯画派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乔尔乔·巴巴雷里·达·卡斯特佛兰克,乔尔乔内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

乔尔乔湼33岁,1510年染瘟疫而过早去世,却没有减低他对威尼斯画派的巨大影响。他的风格,特别是色彩运用和气氛烘托的技法,经提香等之手而发扬光大,终于成为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艺术遗产。

《入睡的维纳斯》108.5cm×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画面上,卧睡的裸体女神不是躺在室内,而是安卧在宁静、温馨的自然风景中。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

人体富有柔和流畅的曲线与洁润细嫩的肤肌,以及广袤的原野如人物梦中的田园,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肉体的生命之美、纯洁的灵性之美、自然之美三者合一,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传达了诗一般的和谐,传达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表现风格既是画家个人心灵的反映,也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其师弟提香完成(风景部分)。

田园合奏

《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是乡土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不仅表现了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探索,还反映了16世纪以来威尼斯绘画风格的审美理想。这件作品先是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人心灵交流的幻境,充满神秘的诗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般向往。

根特祭坛画

《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根特祭坛画》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

《暴风雨》 82×73公分

威尼斯学院画廊藏

画中描绘一位吉卜赛裸女和孩子,还有一个士兵,据经 X光透视在士兵的位置上原来是在水池沐浴的裸女。画家着意描绘暴风雨来临前的瞬间情景,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一道闪电掠过天空,画家相当准确地捕捉住稍纵即逝的闪电,具有真实感。画中风景充满画面已成为主体艺术形象,而人物降到陪衬地位,预示风景画从此独立的趋势。

暴风雨 (局部 )

三个哲学家

《三个哲学家》,一直被认为是为乔尔乔内所作,但是经现代仪器检验后被否定了,因尚无归属,暂且仍归乔尔乔内名下。

这幅画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上分析,主要是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人的面前,大自然的变化是多样而神秘莫测的。画家将人和自然组合在一起,构成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

在色彩配置和表现上,显示出威尼斯画派的基本特点:表现自然光照下色彩变化的关系,由过去的明暗法转化为色彩布局。整个画面的色调是越接近中心愈明亮,天空的色彩变化极为丰富,精微地表现由于光影变化而使画面达到色彩的和谐。

E:

提香·韦切利奥(公元1490-公元1576)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画家,生于意大利的卡多列。是画坛上著名的色彩大师。早年曾赴威尼斯学艺,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与著名画家乔尔乔湼是师兄弟,并受乔尔乔湼的影响。提香以长寿著称,至少活到了九十岁上下。青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画中所含的情感饱满而深刻。其代表作有《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圣母升天》、《基督下葬》、《酒神祭》等。

《圣母的神殿奉献》1534年 345×775厘米 现藏威尼斯美术学院

《圣母的神殿奉献》表现的是圣母玛丽亚年幼时参拜神庙备受祭师爱戴的故事,人物众多的场面安排得有条不紊。左为庙前的群众,右为站在高台阶上的祭师,幼年圣母则正走在台阶中段,全画具有隆重盛大的纪念性气氛,此画构图稳定、情调庄重,充分代表了提香中期作品的特色。

《维纳斯、丘比特与琴师》1560年 165.1×209.6厘米 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文艺复兴运动恢复了古希腊的人体美学观,对人体美的颂扬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在威尼斯画派中尤为明显,乔尔乔奈就是其中的弄潮儿,而提香更把它推向成熟阶段。

《花神》

这一幅《花神》是提香在1515—1520年间的杰作,也即说,它与《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一样,是色彩处于最和谐的历史时期完成的。这画实际上是一幅肖像。画家对于女性的内心富有洞察力,这个花神既非豆蔻少女,也并不象征春天。作为丰腴的妇女形象,如果说是神,她只是盛夏的化身。弗罗拉(即“花神”)是意大利远古时所崇拜的司花女神,她不属于希腊神话,但作为青春的象征,早在古罗马时就被萨宾人作为农业神来崇拜了

《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

阿里阿德涅是宙斯和欧罗巴的孙女,她曾帮助雅典王的儿子忒修斯杀死害人的弥诺陶洛斯,而深深地爱上了忒修斯,画家着意描绘这一见钟情的场面,巴库斯纵身从坐车上飞向阿里阿德涅,成为画面的突出中心,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个前景人物以暖色调处理,被单纯的蓝天大海衬托得鲜明而强烈,这是一首歌颂青春、生命与欢乐生活的赞歌。

塔昆与留克利希亚

“霸王”之子塞克斯多士.塔昆是一个极其狡诈而荒淫无度的好色之徒 。有一天他打听到留克希利亚的丈夫不在家,就乘虚而入,经过一番软硬兼施之后,奸污了她。亊后,痛不欲生的留克利希亚,把自己身受凌辱的经过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和父亲,请求他们为自己报仇,然后用短剑刺胸自尽。

留克利希亚的自杀,是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被人们视为贞节的象征,是艺术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

F:

桑德罗·波提切利 (1445.3.1-1510.5.17 )

波提切利生于一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手工业者的中产阶级家庭。先是和马索·非尼古埃拉一起学习,制造金银首饰,后又成为菲力浦·利皮的学生,在1481年,波提切利应招到罗马画壁画,这是他唯一一次离开佛罗伦萨到外面作画。据说波提切利从15世纪90年代起追随“沙瓦耐罗拉”风格,这在他后期所作的宗教画中得到体现,他的晚期作品少了些装饰风味,却多了些对宗教的虔诚。

在15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他的风格到了19世纪,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认为是拉菲尔的前奏。他宗教人文主义思想明显,充满世俗精神,代表作有《三王来拜》、《圣塞巴斯蒂安》等。后期的绘画中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风格典雅、秀美。特别是他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以后绘画的影响很大。《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体现他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

《维纳斯的诞生》 172.5 x 275.5 cm 1485年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当时是为佛罗伦萨统治者梅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此画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构图比较单纯,全画以裸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观的反应。此画中的维纳斯形象,虽然仿效希腊古典雕像,但风格全属创新,强调了秀美与清纯,同时也具有含蓄之美。

《春》 203×314厘米 1476~1478年

波提切利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画上的基调则是纤弱和略显悲愁。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佐·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 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

《三博士来朝》

在15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他的风格到了19世纪,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认为是拉斐尔的前奏。《三博士来朝》。 这幅画为他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声誉,并也因此于1481年7月被教皇召唤到罗马,为西斯廷礼拜堂作壁画。

《玛尼菲卡特的圣母》

这幅圆形构图内,天使们围绕的圣母怀抱着的小耶稣,其中两位天使分列两侧对称式举起金冠,顶部的圣灵金光洒射在人物的头上,另外的天使手捧墨水瓶和圣经,由着圣母蘸水书写, 从空隙处远望一片金色平静的田野。 人物形象充满着波提切利特有的“妩媚”神态,整个画面没有欢乐,只有庄重、严肃和哀 怨,这预示着耶稣未来的悲惨命运。

《诽谤》

这个寓言故事,取材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波提切利将之重新构思创作而成。这幅画寓意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人间的一切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社会现实。

G: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

1577年6月28日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

17世纪欧洲出现四位鼎立的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其中唯鲁本斯最幸运,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的整个西欧绘画。

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主要作品有《复活》、《三美神》、《强劫留基伯的女儿》、《末 日审判》等,

四位哲學家

《四位哲學家》這幅畫充滿了象徵意義,畫面自左依序為魯本斯本人、魯本斯的哥哥菲力普、人文主義者利普休斯和他的弟子瓦威爾。四個人依弧形構圖,被安排在桌子的兩側,一側放著書,桌面與畫面平行的另一側則空著,似乎在等待其他人坐下。魯本斯本人十分謙虛地站在其他圍著桌面坐著的人物身後,好像是在邀請觀畫的人,也能一起參與這場紀念斯多葛哲學的研討會。

瑪莉的教育

《瑪莉的教育》這幅畫的魅力,在於魯本斯對神祕和幻影能轉換成令人感動的視覺效果。為了凸顯女王瑪莉.麥第奇﹝Marie de Medici﹞正在學習的題材,魯本斯故意將畫面中幾個神話人物的比例,畫的比位於中央的女王要大得多,而藍紫色的背景則畫得有些模糊。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鲁本斯于1609年和一位安特卫普律师的18岁的女儿伊莎贝拉结婚。哪知16年后,妻子病逝。过了4年,鲁本斯又和一绸缎商的女儿,年仅16岁的海伦·芙尔曼结婚。鲁本斯非常喜爱这第二个妻子。他晚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以她为模特儿。不仅如此,他还画了妻子的姐姐苏姗娜·芙尔曼许多肖像,这幅《苏姗娜·芙尔曼肖像》算是他最成功的一幅(作于1631-1632年;一说作于1625年左右)。

劫奪留奇波斯的女兒

1616 —1618 年224 x 210 公分 古代美術館,慕尼黑

《劫奪留奇波斯的女兒》這幅畫是盧本斯在迴旋式的構圖中創造均衡的重要例子。根據希臘神話,留奇波斯﹝Leucippus﹞的兩個女兒已經許配給一對孿生兄弟,不過由於這對姊妹招來了眾神之王宙斯﹝Zeus﹞與斯巴達王妃麗妲﹝Leda﹞所生的孿生兄弟雙子神卡斯特﹝Caster﹞與波樂克斯﹝Pollux﹞的色慾,他們倆便劫奪了這對姊妹。魯本斯這幅畫裡畫的就是這個場面。

三美神 1639-1640年油画 181×221厘米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三美神》:这幅神话画一般被视为鲁本斯的晚年之作,为使色调与笔触产生流畅的效果,他曾把树脂混入油中。画在林间的3个裸女(右端一人是画家的第二任夫人耶丽奴·富尔曼)对于学习古典美术和意大利绘画的鲁本斯而言,乃是根据不断刺激他的古代模本来创作的。但他的主要目的仍然在于赞美充满生命力的肉体。

H:

尼古拉·普桑 (1594—1665年)

尼古拉·普桑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在法国17世纪画坛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无与伦比。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安德利镇(en:LesAndelys,),是贵族之后;青年时曾向两位画家学习,分别是康坦·瓦兰(QuentinVarin)与儒佛内(Jouvenet)。他曾到过巴黎,受安格尔的古典画风影响很深,1621年曾为卢森堡宫画壁画,并交了几位好友,分别是画家腓力普·德·尚帕涅与意大利诗人马里诺(Marino)骑士。1630年,普桑在29岁时,移居到意大利的罗马,并在意大利开始对文艺复兴时间画作产生强烈兴趣,间接影响了他古典主义派的画风。他的代表作《阿尔卡迪的牧人》就是此时画出来的。1640年他曾短暂的回到巴黎,替当时的路易十三世国王画了不少画。普桑在1665年死后,法国的绘画界为推崇他研究文艺复兴时间绘画的专注,出现了有“普桑主义”之称的派别。主张素描比颜色还要重要。

阿卡迪亚的牧人 1655

《阿卡迪亚的牧人》是1655年在罗马完成的。阿卡迪亚,原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邦,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理想的幸福乐园,一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另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

《萨宾女人被劫》

此画是尼古拉.普桑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品。描述的是罗马人因新建罗马城,需要很多年轻的妇女,但邻近的城市都不愿意把姑娘嫁给罗马人,罗马人的领袖决定智取,他们邀请邻近的萨宾人来参加盛会,当萨宾人携带家眷前来参加时,罗马人的领袖扬起了披风作为暗号,每个士兵就抢一个姑娘,而对其他萨宾人不加伤害,让他们逃走。15世纪,这个题材只是用作婚礼灯笼上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装饰画。到16—17世纪,则被用来表现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果断精神。只要这种行动能保障民族的前途,允许任何强烈的甚至是最粗暴野蛮的行动。

《里纳多和阿米达》 约1630年 ,82X109CM,伦敦达利奇绘画馆藏

画中描绘了里纳多和萨拉逊军中勇敢美丽的魔女阿米达之间的故事。该绘画场面中,被施以魔法沉睡过去的里纳多完全处于无防备状态,阿米达第一眼看到他便陷入情网中。该绘画是普桑诗歌要素最强的作品之一,作品丰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笔法强调了主题的热情性格。

石阶上的圣家族 1648 年 68.6 x 97.8cm

《台阶上的圣母》几乎不象一幅传统意义上的宗教画,对圣母、圣子、圣安娜以及施洗约翰等人物的处理,似乎都服从于一种构图的思考。画家最关心的是规范性: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圣母的红衣蓝裙、圣安娜的黄袍,右侧圣约瑟的黑色法衣,这些色彩上的鲜明对比,具有一种庄严的审美价值。人物是那样矜持,象一出舞台剧。背景还用古罗马的建筑物,整个画面缺少宗教意味,但也不具备拉斐尔那种天伦趣味,它给人以和谐与对称感,从构图中透视出艺术家潜心于古典艺术规范的执着精神

《随着时间之神的音乐起舞》约1638—1640年,82.5×104 cm,伦敦华莱士收藏馆藏

圆舞表示永恒往复的人生循环,跳舞者各自具有寓意性作用。循环开始于“贫困”(赤足男子),“劳动”通向“富裕”,通往“快乐”,如果过度则会再次回到“贫困”。该绘画中,表示时间变幻的各种要素配置在跳舞者周围。画面左侧,注视着过去和未来的伊阿诺塑像下面,裸童吹着象征人生短暂的肥皂泡;画面右侧,年老的“时间老人”为跳舞者们抚奏竖琴,他的旁边,裸童拿着的沙漏里时光的沙子正在流落。

I:

多米尼克·安格尔

法国画家。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年1月14日卒于巴黎。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1791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到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1797年17岁时到巴黎,投入到雅客.路易.大卫的门下。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回到巴黎。后来,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祟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安格尔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1856年 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 蒙托榜市赠予他黄金桂冠 。1867年1月14日 安格尔因肺炎卒于巴黎,享年87岁。

安格尔一生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显现出来。《泉》,(1856年)是安格尔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安格尔竟酝酿了36年的时间。它通过一个抱罐倒水的裸体少女形象,表现了画家终身追求的古典美。这幅作品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它匠心独具地表现了少女的纯洁,在画面上创造出了一种恬静、思雅和抒情诗般的意境。

。”《泉》确实具有人们所向往的那种“纯粹的美”的品质,尽管她是画家深藏心底历半个世纪的理想化身,一旦付诸画布上,人们确为这位艺术家的镂月裁云之作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大宫女》 91×162cm 1814年

安格尔的艺术“清高绝俗,庄严肃穆”,这一切可以通过他的重要作品《大宫女》体现出来。画中,安格尔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使之统一在一片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之中,画中女子的打扮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她包着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就连衬景的绸缎也散发着异国的光彩。从题目中知道,这画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宫女。

《土耳其浴室》 直径110cm 1862年

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在描写女性人体技巧方面达到了顶峰。画面上,一群在土耳其宫廷浴室里的少女,正悠闲自在地享受沐浴给她们带来的欢乐。

安格尔用熟练的笔触,优美的线条,柔和、富有变化的色彩,画出一个个女人体。她们在浴室中的不同动势和情态,组成一幅统一和谐的生活画面,这充分显示了画家的匠心独运。他有意在浴女中安插了一个黑人侍女,更加强了画面色彩的对比效果。

《莫第西埃夫人》 120cm×92cm 1856年

这是画家76岁时完成的一幅肖像杰作。 莫蒂西埃夫人是安格尔一位亲友的女儿,这幅画画的时间很长, 画家作画非常严谨而认真,这是古典主义画家作画的共同特点。有的史学家盛赞安格尔:他的肖像画成就就是他最大的丰碑,这话是不错的。1851年画家也曾为莫第西埃夫人画过一幅肖像,现收藏在华盛顿 美国国家美术馆。

《贝尔登肖像》 118×95厘米 1832年

《贝尔登肖像》作于1832年, 作画之先,安格尔为这位著名的《论坛报》《Journaldes Debats》的编辑和创办人路易·弗朗索瓦·贝尔登先生已画了各种姿势的速写。到正式给贝尔登画油画肖像时,后者已66岁。画家把这位精力充沛的事业家用素朴的色彩与背景来加强他的形象表现力:他坐在椅子上,穿着黑色的衣服,胖胖的身材,气度不凡,一对锐利的眼睛煞是传神。嘴角露着一丝难辨的微笑。这位性格较沉着的鬈发老人,一下子抓住了观赏者的注意力。使人们深感肖像的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