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从地震重灾区走来的打工妹樊蓉,要打造绵阳民族饮食文化第一品牌

好久没跟家人

好好吃顿饭了



每天奔波在路上和时间“赛跑”

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经常到深夜才回家

回家也是倒头就睡


忙忙碌碌的活着

可曾记得上一次家庭聚会是什么时候?



仔细想想

有多久没有和家人开开心心吃顿汤锅了?



但一不留神就发现

不少绵阳人,

趁着寒冬腊月

趁着刚好想吃

带上老婆娃儿,约上亲朋好友

去了花园北街,毗邻绵阳妇幼保健院的“羌滋香味牛肉”店进补



该店的老板,是一位地道的羌族妹子,家住平武豆叩茶乡的羌家小寨,那地方,宁静得像《诗经》里的歌谣——

这恰如女老板的性格,宁静做事,待人热情。她着一身羌族服装,洁静明朗,每天都能在店里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清早开工,深夜打烊,但她并不觉得枯燥烦累,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是最好的享受。

这个羌妹子老板叫樊蓉,2008年的5.12大地震,山寨被摧毁,她家的房子被夷为平地。没有悲叹和眼泪,她就来绵阳闯世界了。

她要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过摄影,参加过旗袍绣,在商场卖过化妆品,最后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申请创业扶持贷款开起了牛肉汤锅店,推广羌民族的饮食文化,取名为“羌滋香味牛肉”。她的第一个店在绵阳石桥铺的上河鹂岛。店里装修装饰有浓浓的羌族味儿,都是她亲自设计的,羌族元素运用的恰到好处,进店方可感受。

开业后生意越来越越火,火得一蹋糊涂。


只要你会观察它的环境、卫生和服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入口的食材,是否新鲜,是否干净。而樊蓉,一位年轻的创业美女老板将这一切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夏天,为了挑选到新鲜的牛肉,樊蓉会专程去安州区塔水镇的回民那里购买上好的牛肉;冬天,她依然亲自驱车前往距离绵阳150公里的茂县购买黄牛肉和牦牛肉。店里的所有都由樊蓉自己亲力亲为,真正让客人吃得放心。










樊蓉自开店以来就秉承“诚信经营,健康饮食”的信念,不怕苦累艰辛,不怕成本高昂,换来无数回头客。

去过羌族的人都会被当地人的那种古朴、原始、人性、本能的热情所吸引,女老板樊蓉亦是如此,到她店里用餐,你会以为自己“穿越”到了羌族。

一张方桌子,放个砂锅子,洞里生炉子,吃了养身子。吃遍了常规的火锅,一定要来尝尝羌族的养身牛肉汤锅!


樊蓉在石桥铺把“羌滋香味牛肉”做成了品牌,许多同行都想加盟,利用她的牌子赚钱。但她都一一拒绝了。她坦言自己不是会搞管理和经营的人,开店开火了,完全得益于自己的实干,认真,用心和诚实,多中取利,薄利多销,没有任何商业秘诀。石桥梁铺上河鹂岛店人气爆棚后,最近,她又投资200多万元在王子大酒店后面的花园北街开了第二家店,作为上河鹂岛店的升级版。由于品牌效应,加上地段好,人流量大,该店一开张就火。

生活不只有忙碌,还有羌滋香味牛肉。樊蓉说:一场地震,让一无所有的她来到绵阳,如今已十年了。十年间,不停地探索和选择,神差鬼使地开起了牛肉汤锅店。既然做起了,就要把它做好,并利用这个平台结交朋友,推广羌文化。她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所以,她相信自己有信心,有决心把“羌滋香味牛肉”打造成绵阳民族饮食文化的第一品牌。

从地震重灾区来到城里闯世界的一个少数民族的打工妹到女老板,樊蓉的经历告诉我们:莫要埋怨自己的起点低,没背景,哪怕自己是一株小草,一粒随风漂浮的浮萍,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成功;只要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就会走向成功,只要选定一个目标契而不舍地走向去,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文/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