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政府拖欠数亿工程款3年不还 立项时就没钱 县政府:要钱没有

央视网消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拖欠民营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年终将至,现在各地的执行进展如何,“清欠”工作又面临着哪些难题呢?根据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反映的问题线索,记者深入宁夏银川进行调查。在那里,有十几个来自江苏的工程承包商,就在为当地政府拖欠他们三年的工程款发愁。

围着宁夏永宁县委书记的这群人,如今已经成了县委县政府的常客。2015年3月,来自江苏盐城的十几名承包商联合中标了永宁县的一个道路工程,中标价5.68亿元。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道路双向四车道宽,两侧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灯完备,不时有货车驶过。然而这条路已经通车三年多了,承包商却还有大部分工程款没有拿到。

记者了解到,在签订施工合同协议时,永宁县交通运输局与宏盛建业投资公司约定,项目合同金额分5次进行支付,每次支付20%,2019年9月支付完毕。不过,当时第一批工程款项的支付就出现了问题,原定要支付20%的工程款1亿多元,但交通局却只给了约1000万元。

记者: 他们当时有给什么解释吗?

工程合伙人 郎加龙: 理由是永宁县资金紧张,正在做贷款,做贷款说钱马上下来了。

工程合伙人 孙昌国: 时任交通局的潘局长,他拍着胸脯担保这个就是资金绝对没有问题。

为了表示对工程的支持,2015年底,永宁县的县领导以及交通局负责人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视察,对工程的进展表示肯定,但却没有提出还款计划。而此时,工程的合伙人们正通过社会渠道筹集资金,垫资继续进行工程建设。

工程合伙人 郎加龙: 因为企业比较小,贷款不好贷都是朋友亲戚在地方筹集资金。通过地方融资利息比较高,月息最少是1.5%,2%。

在多方筹集资金的支持下,工程终于在2015年底顺利完工,2016年9月,工程正式交工验收,项目综合评分为93.39分,质量等级合格,经审计,项目款项最终确定为6.15亿元。然而,道路通车了,建设方却开始了漫长的讨债之路。项目完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他们只陆续收到永宁县政府支付2.24亿元左右的款项,还有3.91亿元没有拿到。

郎加龙和他的合伙人想不通的是,当初这个工程是政府立项,并且工程也是按期、合格交付的,为什么工程款却不能按时支付?这笔工程款到底应该从哪来?中途又出了什么问题?

早在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批复了四项道路建设工程,批复文件中写明,项目资金由永宁县通过“自筹、银行贷款及引入社会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解决。那么,这笔立项资金到底有没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委办公室主任 张乐: 这个事情当时是时任钱书记、李县长在的时候搞的,当时说白了就没考虑钱的事。

记者在银川本地媒体2015年2月的报道中看到,永宁县将实施“道路畅通工程”,而宏盛建业公司的这个项目就排在首位,报道中还提到,县里还将投资77亿元实施惠民工程项目。永宁县政府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底,永宁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79.07亿元,而当年永宁县本级的财政总收入仅为15.59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委办公室主任 张乐: 2017年,财政部通报,永宁县被列入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地区,一律不再安排新增政府债券。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委书记 朱剑:现在想办法在筹钱,去年年底那种情况下,别人都是百分之2点几的付款率,专门筹了2000万给你,没给吗?前一阶段又想办法挤出来又给了你们2000万。

工程合伙人 徐正俊: 朱书记,你差我们4个多亿,差4个多亿你给我们2000万。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委书记 朱剑: 我知道差着你们,说一千道一万你得有钱!没钱你这说有什么用?

工程合伙人 张正奎: 交工验收报告、竣工鉴定证书和审计报告都出来了,没有经济纠纷,不存在经济纠纷,就是他们差钱。

持续了三年多的欠款,让这十几位工程承包商身陷困境,因为欠供应商的账款,他们中的一些也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生活和生意都受到了影响,那么,这巨额的欠款到底该如何解决?

张正奎这两天一边在向永宁县要钱,但同时还在不断应付着来向他讨债的人。

张正奎承包了这项工程8个标段中最大的一个,工程款1.82亿元,被拖欠的账款有上亿元。三年来,他疲于应付供应商们的催账和欠款,生意已无法持续。因为“三角债”,他们不仅频频收到法院的传票,还有人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今年,他们多次来找县里讨要工程款,县长给出了用土地出让金置换欠款的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县长 郝春明: 现在就是交通局长跟他谈,近期我们给你们想办法再弄一点钱,然后房子、地弄点给他。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文勇: 你们要是能拿地,这样就说是政府以地来解决。

工程合伙人 郎加龙: 地我们是肯定不要的。

以地抵债的方案,合伙人们认为折价空间太大,不接受这个方案。而县政府则明确表示,要钱没有,只有土地。

工程合伙人 张正奎: 我们是江苏跑过来建工程,不是来开发房地产的,我们不能要接收土地,土地60万左右一亩,如果政府的土地好的话,他自己就卖掉了。

结局是又一次地陷入僵局。讨钱无果,马上又要过年了,合伙人们希望,县政府尽快能给出还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