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楊廣是怎樣把自己玩亡國的?

影觀天地


隋煬帝楊廣,隋朝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隋朝的亡朝皇帝。關於隋煬帝,其標籤無非就是荒淫無道、好大喜功、薄情寡義、弒父奪位等等。



說楊廣好大喜功,主要表現在大運河的修建,以及三度征伐高麗。先來說說修建大運河。我們常常在一些影視劇裡看到,說楊廣修建大運河是為了更方便去美女,更方便尋歡作樂。其實不然,當時隋朝的建立統一,是結束了自魏晉以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新朝剛剛建立,人口、經濟方面都急需發展,可以說是百業待興。



而當時江南地區雖然也是朝代更替,但是因為氣候等環境因素,所以江南的土壤比較肥沃,物產自然就比較豐富。所以從南北經濟角度來考慮,開闢一條水路勢使南北連接暢通無阻,加快南北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戰略方面來看,運河的開通也意味著加強了交通運輸能力,也加強了北對南的統治,具有劃時代的戰略意義。



這是功在當代,利在當代的豐功偉績。不過也可能是楊廣太得意忘形了,自己作死。大運河開通後曾數度勞師動眾,乘船南下尋歡作樂,把好好的功績活生生變成了驕奢淫逸,被後人落下口實,詬之以病。

下面再來說說楊廣三徵高麗。拋開楊廣出於穩固統治的需要,急需對外功績來穩固自己的皇位不說。其實也是有歷史背景的,這還得從隋文帝之前說起。當時高麗民族一向都桀驁不馴,雖表面臣服隋朝,但是數度侵擾隋朝東北,隋文帝曾徵調水陸大軍三十萬討伐高麗,不料半路遭遇洪水和大瘟疫,還沒見到高麗人的影子,士兵就已經死的死病的病,只能被迫作罷。



到了楊廣上位,隋朝經過隋文帝的休養生息,軍隊已經是兵強馬壯,對於高麗這塊隋朝心病之地,從戰略上看就是必徵之地了。雖然楊廣三度征伐均以失敗告終,但說楊廣好大喜功是有失偏頗的。只是楊廣作為歷史之失敗者,這鍋不甩給他來背誰背呢?後來隋朝滅亡後,唐李世民終於也是征服了高麗,這其中有沒有有借鑑楊廣失敗之經驗,少走彎路才得以成功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歷史都是成功者或是後人來撰寫的。



隋朝建立統一之前的年代,是經歷了數百年的戰亂侵擾的。隋煬帝只不過是隋朝統一全國後的第二個君王,所以隋朝毫無歷史底蘊的沉澱可言,更談不上借鑑學習先人的雄才偉略、政策方針。或許楊廣是想做一個後無來者的千古之帝,但是長城不是一日就可以建成,每一個朝代都是從摸著石頭過河中進步。而楊廣,作為隋朝滅亡之君,也只能論為隋之後唐輝煌的背景板,隋史上自己玩死自己的昏君。


雨霽視角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次子,是個荒淫無道的君主,公元604年,在老楊堅死後楊廣既繼承了皇位。楊廣在位13年,雖然有過政績,但因其暴政太突出,因此,歷史上稱隋煬帝楊廣是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其實楊廣年輕的時候並不是十惡不赦荒淫無道的一個暴君,據說楊廣十幾歲的時候還是個風華正茂,懷揣夢想,抱有遠大前程的有為青年。楊廣身為皇子耳聞目染,受父親的薰陶從小就習文練武,13歲的時候即被封為武衛大將軍,20歲的時候又被授予元帥軍銜。統領50萬大軍南征北戰,後來統一了全國。隋煬帝楊堅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袍的大元帥。

所以說那時候的楊廣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俊瀟灑的高富帥。在中國古代歷代帝王中楊廣也算是一個美男子啦!

那麼楊廣後來又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呢?

楊廣自打功成名就,當了皇帝以後,已不再是那個曾經的有著豪情壯志,一腔熱血,立下赫赫戰功的英俊“大元帥”啦!楊廣開始變得荒淫無度,簡直好色的都有點離譜。他每天除了吃喝玩樂,就算遊山玩水,而且楊堅特別迷戀童女,喜歡年輕的,十幾歲的少女,據說楊廣在他的西苑,迷樓處,就住著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少女達數千名,任由他意淫玩樂,更有甚者,楊廣連他的嫂子和他老爸楊堅的妃子都不放過,都被這小子給霍霍了。傳聞老楊堅的愛妃宣化夫人就是被楊廣給搞死的。你說這小子有多卑鄙下流吧!


楊廣幾乎天天淫亂,夜夜笙歌。他在位期間,大肆的進行開發建設,花巨資和巨大人力物力興建大運河,長城和洛陽城等工程。濫用民力,耗資巨大在加上戰爭的危害,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是唉聲載道,楊廣不管百姓的死後活,任著自己的性子來,他是有吃有喝,過著神仙般的皇帝生活。想幹嘛就幹嘛,就這樣下去,沒過多久,大隋朝就被他搞的搖搖欲墜,曾經的繁榮昌盛景象已經不復存在啦!

楊廣這個人還有個脾氣,就是說誰越阻止他做不該做的事,越勸他,他越不聽,有人上奏要他珍惜來之不易的大隋江山,可是楊廣根本就不聽這個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哥是皇帝,哥就這脾氣,不服就砍頭。所以被楊廣下令斬殺的朝臣們是不計其數。



人就怕逼,逼急眼了就要造反,最終楊廣的暴行,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官逼民反,最後這個荒淫無道的隋煬帝楊廣在揚州被部下宇文化及下令給勒死了。楊廣這是自作自受,他不僅把國家給玩完了,而且還把自己的小命給玩沒了。


任馳贏天下


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同時也是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而關於楊廣,我們大致的印象無非是弒父殺兄、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窮奢極欲等等。

當然,楊廣在位期間也不是一無是處。論文學,年少聰穎,好詩文,更是留下《春江花月夜》《悲秋》等名篇;論相貌,《隋書·世祖本紀》記載楊廣:“美姿儀,少敏慧”,可謂一表人才了;論成就,修建京杭大運河、完善科舉。


咱們言歸正傳,還是來看看楊廣是如何成為亡國之君的。總結有幾方面的原因:

為奪皇位弒父殺兄,屠戮人命無數

在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患重病養住在仁壽宮,此時,楊廣考慮到如果文帝去世,必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給楊素。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寢宮,文帝看後極為憤怒。期間,楊廣也沒閒著,天剛亮,陳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楊廣所逼迫。陳夫人拒絕了他才得以脫身。後被隋文帝楊堅所知,大怒,急招楊勇進宮。楊素聞知此事,告訴了太子楊廣,楊廣假傳文帝的旨意將柳述、元巖逮捕,關進大獄。迅速調來東宮的裨將兵士來宿衛仁壽宮,宮門禁止出入,並派宇文述、郭衍進入調度指揮;命令右庶子張衡進入文帝的寢宮侍侯文帝。

唐代馬總在《通曆》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血濺屏風”,至此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死在了壽仁宮。之後,假傳旨意逼迫楊勇自盡。

後楊廣繼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將自己的弟弟楊秀楊諒及諸子全部軟禁。殘殺了他所有的侄兒(楊勇所有的兒子)。

這樣大規模的屠殺暴行,引起很多人的不滿,也為後期楊廣亡國命運埋下伏筆。

荒淫無度,為方便行事令宮女只穿開襠褲

楊廣到底有多好色?不僅僅體現在他後宮妃子人數眾多,極寵愛蕭美娘等,因為要充實後宮,大量徵收美女入宮。楊廣為太子時就看上了他的父皇的妃子陳夫人,在他的兄長楊勇死後,還霸佔了他自己的嫂子。



更加令人無語的是他命令宮中伺候他的宮女全部穿開襠褲,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他隨時行樂。他經常在寢宮中蒙上眼睛和這些宮女玩樂,他逮到某個宮女,便會肆無忌憚的開始行樂,宮女也只有承受的份。

後世還有努爾哈赤曾言:“從來國家之敗亡也,非財用不足也,皆驕縱所致耳。若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金完顏亮,鹹貪財好色,沉湎於酒,晝夜宴樂,不修國政,遂致身死國亡。”。

好大喜功,在位期間三徵高麗

三徵高句麗是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隋朝在隋文帝的統治下國家穩定,軍事經濟基礎都不錯,在隋煬帝楊廣前期的大力發展下,國力昌盛。然後楊廣就閒不住了,想要打敗高麗(想要完成南北統一,高麗是處於遼東地區;)。


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剛剛結束巡遊江都的煬帝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農民起義。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但是高句麗國王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還不放回其俘獲的大批隋朝軍民,唐初使節到高句麗時看到大量當年被高句麗俘獲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三徵高句麗給隋朝的統治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窮奢極欲,勞民傷財修宮殿苑囿運河

楊廣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604年)至大業六年(610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楊廣為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大業元年(605年),楊廣命令下令修建建造顯仁宮,從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運到洛陽,又用海內的嘉木異草、珍禽奇獸充實園苑。楊廣命令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洛陽的官吏監督勞役嚴厲急迫,十分之四五的役丁死亡了。隋煬帝遊江都時,率領諸王、百官、后妃、宮女等一、二十萬人,船隊長達二百餘里,所經州縣,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物,揮霍浪費的情況十分嚴重。反正就是要多奢華就有多奢華,但因此造成的民怨影響十分巨大。



終於在隋朝暴行下,隋末民變爆發了,竇建德、劉霸道等紛紛趁機率領農民百姓起義,農民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而日益壯大起來。

不辯忠奸,最終身死,做了亡國之君

大家都知道,楊廣身邊有一個大奸臣——宇文化及,他是一個老奸巨猾的人物,極力迎合隋煬帝楊廣的喜好,趁機發展自己的政治地位。當時的宇文化及可謂權傾朝野,楊廣最後也可以算是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裡。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楊廣從洛陽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逼圍東都,並向各郡縣發佈檄文,歷數楊廣十大罪狀。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淵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楊廣在江都卻越發荒淫昏亂,命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又引鏡自照,預感末日將到,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楊廣晚年,覺得天下大亂,自己已無力迴天,便心灰意冷,打算享受最後的時間。時以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楊廣聞變,倉皇換裝,逃入西閣。但還是被追回來了,遂命令狐行達將其縊弒,時年五十歲。 楊廣死後,隋朝正式滅亡。

楊廣就這麼一步步的把自己一個國力強盛的隋朝玩完了。還給唐朝做了嫁衣,唐朝正是依靠隋朝的強大基礎,才發展出盛世唐朝。

對楊廣就一個字,“作”。


子夏君


請關注小生,給您分享更多的歷史趣聞

隋煬帝楊廣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歷史上有兩個被後人所認為被滅亡的王朝是十分可惜的,一個是大一統的秦朝,另一個就是承上啟下的隋朝。都是屬於二代就覆滅的王朝,可能提起隋煬帝楊廣的話很多人都只會想起楊廣的淫亂無度,整天只知道貪圖享樂。


事實上的楊廣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位君王?雖然說隋朝最終確實是亡於楊廣之手,但歷史上並非隋煬帝楊廣對隋朝一點貢獻都沒有。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探討一下隋煬帝楊廣這麼一個人。

隋朝最為鼎盛的時代

沒錯,雖然說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十分淫亂無度的君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前期楊廣在位的時候對隋朝所做出的貢獻所在。隋煬帝楊廣在文化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隋朝的經濟繁榮。


在隋朝最為鼎盛時期的時候,也就是楊廣即位第五年時期,隋朝人口達到了四千六百多萬人,就連唐朝最為強盛的時侯的都沒有這麼多人。可想而知隋煬帝楊廣對隋朝的貢獻還是存在的。

隋煬帝后期的荒淫無度

我們前面是說到隋煬帝對隋朝的功績所在,但是執政後期的隋煬帝開始放任自我,不斷沉迷於美色之中,夜夜笙歌根本無心於國事。無視民間的疾苦,這可能是隋煬帝楊廣犯的最根本的錯誤,最終導致失去民心,自然離亡國不遠了。


還有就是隋煬帝在政期間經常大興土木,加重對百姓的傜役。最終還是讓百姓苦不堪言,只好揭竿而起反對這種統治方式。就這樣隋朝敗在與民心之中,走向了王朝的滅亡之路。


小生論歷史


楊廣作為亡國之君沒有大家潛意識中想象的那麼昏庸無能,他有才能,也很聰慧,只能說沒有走上一條正道,勞民傷財,空耗國力,最終讓自己失去了人心的擁戴,究其亡國的原因,實際上就是修建了太多的宮殿和船隻,過於奢華的個人生活導致了民怨的萌芽,而對外戰爭的發動實際上很難說是隋朝亡國的誘因。

楊廣很聰明,只是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起初,楊勇還是太子時,其人好學上進,善於詩詞歌賦,性格也較為寬厚,但是生活作風比較奢侈和好色,總的來說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毛病或者原則性的錯誤。但好巧不巧的是獨孤皇后這個人也許是有感情潔癖,她不僅要求隋文帝楊堅不準納妾,而且還把自己的這種要求施加在兒子身上和大臣身上。


如果她聽說某個人使他的小妾懷孕了,她就會從本能上反感這個人,應該說獨孤皇后屬於那種潛意識裡贊成一夫一妻制的人,但由於特殊的社會制度,獨孤皇后無法改變女人的地位。因此她只能從自己的家人開始,譬如楊堅、譬如楊勇。

楊勇的妃子是元氏,他還有一個小妾雲昭訓非常受楊勇的喜愛,而且還替楊勇生下三個兒子。這在獨孤皇后很厭惡楊勇,楊廣覺察出這一點後,就開始討好獨孤皇后,他不僅低調樸素的生活,而且和自己的正室表現的很恩愛,這讓他贏得了獨孤皇后的喜愛,難免在楊堅耳邊稱讚他。

另一方面楊廣又拉攏楊素,讓他在楊堅面前替自己說好話,久而久之,這兩人對楊勇的貶損以及對楊廣的稱讚終於成功的讓楊堅決心廢黜楊勇,楊廣因此坐上太子的寶座。但戲劇性的是,楊堅臨時前才意識到楊廣的真面目,不禁悔恨的大喊:獨孤誤我。

修建了太多的宮殿,浮華的個人生活讓他失去了人心

楊廣的最大問題實際上就出現在其個人生活上,作為一個皇帝,各種出行遊玩的活動往往都意味著高規格、高標準,因此皇帝出行一次就意味著是大消費。皇帝住的皇宮自然也意味著金碧輝煌,巍峨壯麗。

他繼位沒有多久,就開始動員民夫開始營建新的都城,共徵調各類民夫高達200萬人,而且每到一處都要重新營建新的行宮,為此勞民傷財,使得民怨沸騰。而且楊廣這個人又是一個戶外達人,非常的喜歡出巡。

據記載他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在長安和洛陽之間頻繁來往自不必說,每到一個地方都意味要修建新的行宮,每次徵調的民夫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頻繁的徵調民夫,使得民眾疲於奔命,無暇顧及自身的生活,以至於民不聊生。

而他出行的排場也十分的浮華奢侈,他巡遊揚州的時候,為了路途的方便以及能夠欣賞沿途兩岸的美景,還調動民夫專門開鑿了一條通往揚州的運河,又派人打造數萬艘龍舟,每艘龍舟四層,高四十到五十尺,長則有二百尺,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都用金玉裝飾,下層則作為侍從的居所。

而他出遊揚州時,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精神,帶著諸王、百官、后妃、宮女等近20萬人,光是船隊就長達二百餘里,而且船隊附近的州縣,在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物,其誇張至極的排場和浮華的個人生活讓底層百姓苦不堪言。

而像三徵高居麗、修建洛陽行宮、開鑿運河、修繕長城等大工程所調動的民夫每一次都以數百萬而計,頻繁的干擾民眾生活,給民眾造成不必要的生活負擔以及困難,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楊廣又並非完全沒有才能的一個皇帝。

他完善科舉、改革官制、征服吐谷渾、開拓北方和南方疆域,總的來說他的許多措施都具有奠定性的作用和意義,當然,他的窮奢極欲也給隋朝帶來許多困擾和問題,應該說他屬於那種雖然聰明,但是沒有用到點子上的人。

以至於最後意識到隋朝搖搖欲墜的時候,他竟然還撫摸著自己的脖子說:好頭頸,誰當斬之。這種瘋言瘋語的姿態既表現出他對帝國毫不在乎的心理,其實也是一種異於常人的敏感和遠見。


圍爐談史


 【隋煬帝:居秦皇漢武之功,留夏桀商紂之名】本該享文景的福,卻幹了武帝的事。一百年的活兒,非要十年做完,而且必須做完,哪怕是亡國損命,也要復興華夏,最終為他人做了嫁衣,奠定了大唐盛世。

        隋煬帝楊廣,隋朝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疆拓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三徵高句麗。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沒,結束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曾開疆拓土,大戰契丹、突厥,征伐高麗、琉球、占城,攻滅吐谷渾,打通了絲綢之路,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位期間,西巡、北狩、東伐、南討,足跡遍佈華夏大地,西巡張掖時,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他以帝王至尊親自巡視西域,這在歷代帝王中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樣一位戰功顯赫、輝煌偉大的皇帝,死後竟然連一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身後留下罵名。

        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逼圍東都,並向各郡縣發佈檄文,歷數楊廣十大罪狀。五月,李淵在晉陽起兵,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楊廣自知大勢已去,在江都每日酒色取樂,自我麻醉。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大業十四年三月,楊廣見天下大亂,已心灰意冷,無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陽宮,準備遷居那裡。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紛紛逃歸。

        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楊廣聞變,倉皇換裝,逃入西閣。被叛軍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逮獲,楊廣欲飲毒酒自盡,叛軍不許,遂命令狐行達將其縊弒,時年五十歲。

        這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甲歷史


楊廣成為隋朝董事長後,因為有老爹留下豐厚的財產做後盾,為了更好的控制全國各地分公司,想把總部遷到洛陽,開始下令建東都。但因為交通問題,對江南地區控制不夠,所以同時決定開鑿運河,加強江南和洛陽的聯繫,由洛陽直通江淮,那些一線員工天天加班,沒有工資還要為集團集資,弄的員工沒有了一點忠誠度。楊廣不但不知悔改還下令造龍舟巡遊江都,開始了自己的享樂之旅。

內部矛盾重重,楊廣還在考慮兼併小公司,擴大經營,採取一系列措施降服西突厥,打敗吐谷渾,無視這是用無數員工的命換來的事實,進而征伐高句麗,為了讓高句麗臣服,戰前做了大量工作,就在這個準備工作過程中,員工終於受不了了,站起來反抗征伐高麗的號召。但楊廣不顧一切,執意對高句麗發起了第一次進攻,結果損失200多萬人,大敗而回。楊廣不但不吸取教訓,保境養民,還要繼續發動第二次進攻,在陸軍剛到達前線,水軍還未離港時,集團內部各地員工暴動,領導層也發生了裂變,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包圍東都。這一來把楊廣嚇得夠嗆,趕緊撤兵回救洛陽,被高句麗在後面追著打,傷亡嚴重,進攻又告失敗。可以說現在集團內部一盤散沙,沒有一點凝聚力了,領導層都開始割據一方,員工四處暴動。可楊廣又開始了第三次對高句麗的進攻,這種殘暴的統治促使楊廣政權迅速崩潰,變得四分五裂,最終集團高層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把楊廣用巾帶勒死,結束了隋朝的統治。


種地的秀才


年青時的楊廣:德才兼備,出類拔萃

楊廣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二百五皇帝。這一點從《隋書·煬帝紀》中的記錄便可以得知:“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說隋煬帝在年少之時就有很好的名聲,而且戰功赫赫,在諸多兄弟中有很高的聲望和業績。

楊廣從小就有很高的文學造詣,而且謙恭有禮、勤謹自律,是一個才華橫溢、德才兼備的謙謙君子。長大以後又在政治與軍事方面表現得出類拔萃,遠超其他的皇族兄弟。因此,最終才能成功取代太子楊勇登基稱帝。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超凡能力的皇帝,卻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就將一個超級帝國帶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成為了永遠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暴君、昏君、亡國之君。談其緣由,並非楊廣無能,而恰恰是因為他能力太強,因此過於自負而導致的結果。

他堅信自己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堅信自己可以在雄厚的國力基礎上,以最短的時間締造出一份彪炳千秋的雄雄偉業。於是,他準備以兩條主線來實現他千古一帝的偉大夢想。一條線是大興土木,另一條線是擴大版圖。

登基後的楊廣:大興土木,盲目擴張,窮奢極欲

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也就是楊廣登基稱帝的第一年開始,大隋帝國就傾盡國力開啟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從修建東都洛陽到開鑿大運河,從修築長城到營建行宮別院,從建馳道到造龍舟,楊廣一刻也沒有停歇,一時也沒有放慢腳步。日復一日、爭分奪秒的勞民傷財、耗損國力。古代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今天不同。今天有現代化的機械輔助與技術支撐,並且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然而,古代則是依靠徵發傜役的方式,要求老百姓義務、無償的為國家進行勞動。如果大量的徵發傜役,勢必會使老百姓不堪重負。再則,大量的工程項目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一旦國庫無法支撐,就只能向民間加徵賦稅。老百姓又要出人,還要出錢。這樣一來,民生凋敝,災荒四起。各種社會危機就會急劇醞釀。楊廣對此是什麼態度呢?八個字:視若無睹、變本加厲。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楊廣在登基之初的大興土木,從客觀來講,的確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比如,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築長城。但在當時看,更多的還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要,滿足締造千古一帝、千秋帝業的緊迫需求,滿足對狂妄、虛幻、自我膨脹與盲目自信的現實追求。他急迫的需要向所有人證明他的能力遠超原太子楊勇、父親楊堅,甚至是大秦、強漢時期的歷代帝王。而是否需要與民修養?是否需要勸課農桑?華夏大地是否需要在經歷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與紛爭之後得到應有的安寧與祥和?則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在《資治通鑑》中,有一段記錄唐太宗李世民關於君、民、國三者之間關係的經典論述,很值得我們在這裡提出來供大家看看。李世民這段論述的起因是在他剛剛登基的貞觀元年,希望修建一座宮殿,連所需要的各種建築材料都準備好了,可最後還是取消了這次工程的營建。原因來自於李世民以下這段論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李世民以上這段話說的是誰啊?我覺得說的就是隋煬帝楊廣。特別是這句“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難道不是李唐王朝在接手大隋江山以後,李世民對隋朝亡國之君、前車之鑑的最好反省和寫照嗎?

說楊廣的大興土木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是有史可查的。他開鑿了大運河,連通了去向江南的水路。因此,在位期間他曾三下江都(今天的揚州)。據《隋書》記載造,他每次去江都的場景都是空前盛大的。要準備上萬艘的龍舟,龐大的龍舟隊伍首尾相連,綿延不絕,竟然長達一百多公里。

據《大業雜記》記載,這些龍舟都“飾以丹粉,裝以金碧珠翠,雕鏤奇麗”。船隊在行進過程當中,彩旗迎風飄舞,壯觀異常。

據《資治通鑑》記載,楊廣每次出遊都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帶很多的隨從。這裡的隨從並不是僅僅指伺候楊廣的各種僕傭。還包括楊廣的心腹大臣,朝廷的大小官員,後宮的各色佳麗、宮女,以及公主王孫。為什麼要帶這麼多人,搞這麼大的排場和陣仗?對於好大喜功、自命不凡的楊廣來講,有很大部分是為了聲勢浩大的宣示皇權、大張旗鼓的炫耀皇威。以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家:朕有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後世給他的回答卻是,《隋書》:“\t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僅僅是聲勢浩大還不能滿足楊廣的終極需要。因為船的數量多僅僅代表壯觀,裝飾華麗也僅僅說明能工巧匠的技藝精湛。他還需要有人來為這一切進行點綴。於是有人對他說兩岸大量的縴夫就是一種點綴,這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據唐代《開河記》記載,“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別加修飾,砌以七寶金玉之類。於是吳越取民間女子十五六歲者五百人,謂之殿腳女”。什麼叫“殿腳女”?就是讓五百名十五六歲化了宮妝,穿上綾羅綢緞的江南美女站在龍舟的兩岸旁,挽舟而行。

所以,有很多史學家說隋煬帝楊廣的大興土木是為了個人的窮奢極欲、一己之私,或許不完全準確。但是說這樣的大興土木是導致隋朝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之一,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瘋狂的楊廣、無知的楊廣:好大喜功,東討西伐,三徵高麗

楊廣不但喜歡大搞特搞工程項目,搞得危機四伏了也絕不放手。還希望四海臣服、八方來朝。於是,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東征西伐。有句話叫:“你無論如何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此時此刻的楊廣就是那個裝睡的人。從版圖周邊的國家開始,先是突厥、再是契丹、然後到吐谷渾、最後是西域。搞完了周邊,楊廣又把眼光望向了海外。南平林邑(今天的越南),東討流求(今天的臺灣),宣慰赤土(今天的馬來半島)。使得其他一些國家也都紛紛跑來向隋朝稱臣納貢,承認隋朝宗主國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打仗只消耗兩樣東西,一是人,二是錢。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連年征戰還能夠保持一貫的富庶繁華。但即便是四夷臣服情況下,楊廣還是感覺到陣陣的不爽。因為,在他面前的地圖上有一個小小的斑點,這個小斑點讓楊廣越看越不爽。嚴重的強迫症讓他在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毫不猶豫的作出了一個決定:東征高麗。

高麗是我國東北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建立於西漢時期。其版圖包括了今天的遼寧東部、吉林南部以及朝鮮北部。隋朝建立以來,高麗表面上向隋王朝稱臣納貢,實則另懷二心。曾經在隋文帝楊堅的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聯合突厥共同對抗隋朝。楊堅當時就以三十萬兵力前往討伐,結果遇到了瘟疫、洪水和風暴,導致了東征的失敗。這對於心高氣傲、急功急利的楊廣來講,絕對是一塊重大的傷疤和永遠的痛。

在大業三年,楊廣到突厥去巡視之時,剛好遇到了高麗的使臣。楊廣當時就威脅說:讓高麗王來朝見,否則的話,就會親自去“巡視”。接下來,楊廣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征伐,但三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一徵高麗,楊廣御駕親征。大隋帝國一百多萬遠征軍,加上運輸和後勤補給,一共有三百萬人的龐大隊伍。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結果由於戰線太長、糧草不繼,楊廣大敗而歸。按說,他應該總結、反思,理性的分析敵我之間的差距,總結自身的不足之處。然而,他得出的結論卻是:“高麗小虜,侮慢上國,今拔海移山,猶望克果,況此虜乎!”他所謂的“小虜”直接把他一百多萬遠征軍搞得狼狽不堪、大敗而回。他還好意思侮辱人家是“高麗小虜”。所以有時候我覺得一個比較聰明和有能力的人,一旦陷入了自我膨脹的怪圈,他離白痴也就近在咫尺了。

二徵高麗,同樣是楊廣御駕親征,也同樣是百萬雄師大舉壓進。與第一次不同的是,百姓憤怒,叛軍四起,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不過楊廣堅信:農民起義不過是蚍蜉撼樹、螳臂擋車,不自量力而已,不足以動搖帝國的根基。正當遼東前線激戰正酣之時,楊廣接到了時任上柱國、禮部尚書楊玄感叛亂的消息。楊廣深知楊玄感不比簡單的農民起義。這樣一個重要人物,極有可能產生“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效果。因此,楊廣倉促的丟下了大量的輜重、糧草和軍械,匆忙的敗興而歸。“攘外必先安內”這六個字用在此時的楊廣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三徵高麗,楊廣還是御駕親征。這時的大隋王朝已經是盜賊成群、狼煙四起、帝國蕭瑟、民生凋敝。一個瘋狂的人在真正面對現實的時候會變得更加的瘋狂。當楊廣面對這一切時,他怎麼也想不通,如此聰明絕頂、才華絕代、能力超群,萬世帝王亦不能與之相比的楊廣大皇帝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在挺進遼東的路上,大量的士兵紛紛逃亡,並且嚴刑峻法、屢禁不止。還沒走到平壤,楊廣的心就已經涼了半截。不過通過了兩次戰爭,既然富甲天下的大隋王朝都已經消耗殆盡,就更不用說小小的高麗了。因此,當隋朝大兵抵進平壤之時,高麗王高元向楊廣奉上了降表。這樣一來,也為楊廣搭建了一個不了了之的臺階。於是,他接受了降表,然後班師還朝。

這就是隋煬帝楊廣三徵高麗的成果。一徵高麗大敗而歸,二徵高麗無果而終,三徵高麗不了了之。大家可能要說,最後高麗王高元不是奉上了降表嗎?這就不能算楊廣三徵高麗都毫無建樹,降表就是最好的說明。楊廣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不過就在當年的十月底,楊廣命令高元入朝覲見,以便向所有人顯示他三徵高麗的最終成果。但高元把楊廣的命令當個屁一樣就忽略了,理都沒理他。當楊廣發現自己被肆掠的玩了一把以後,在朝堂上暴跳如雷,怒吼著要去四徵高麗。底下的朝臣都沒支聲。試想,你被一個瘋子整天到晚呼來喚去,並且他告訴你他現在就要跳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裡遊玩、嬉戲,問你去不去?你會怎麼選擇?

繁重的勞役與兵役擠佔了日常的農業耕種。與此同時,農田荒廢、物價飛漲,黃河氾濫、洪澇成災。橫徵暴斂給老百姓帶來的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於是反抗的隊伍揭竿而起,反叛的人群風起雲湧。當時有一首著名的反抗暴政、反對東征高麗的歌曲,叫《無向遼東浪死歌》。歌詞寫到: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暴君與鴕鳥的結合

楊廣就是暴君與鴕鳥的結合。說他是暴君是因為他擅殺諫臣、忠臣而寧願相信奸臣。說他是鴕鳥是因為他直到死都在假裝自己什麼都不明白、什麼都不知道。

舉例來講。時間到了大業十二年,大隋王朝當時已經叛亂不斷、農民起義接二連三。楊廣在一次朝會上詢問叛亂的情況。心腹寵臣宇文述等人告訴楊廣,大部分的叛亂都已經平定了,請聖上放心。楊廣再問,那叛賊還剩下多少,宇文述從容的回答:已經不到十分之一了。

而大臣蘇威卻告訴楊廣說:對於叛亂的情況,各地奏報的情況恐怕多有不實之處。他舉例給楊廣聽,說以前來報叛賊佔據著長白山,據洛陽有一千多里的距離。而現在卻已經在汜水聚集,據洛陽僅有一百里。如果說叛賊是越來越少了,卻又為什麼會離東都越來越近呢?楊廣聞言大怒,接著找了個藉口罷免了蘇威,並罷黜了他子孫三代的官爵,通通貶為庶民。

楊廣堅信天下無賊,但又不敢長期呆在長安和洛陽。於是他決定南下江都,躲開這些是是非非、流言蜚語,他什麼都不想管,也什麼都不想明白。他只想回到江南的溫柔富貴鄉里去尋找他的美酒佳人,去躲避一個又一個讓他心驚膽寒的叛亂。

這時有一個忠直的大臣站出來勸諫:“今百姓疲勞,國庫空虛,盜賊蜂起,政令不行,願陛下早回西京,安撫萬民!”楊廣將他扔進了監獄,然後毫不猶豫的離開了烽火連天的中原大地,乘著他的超級龍舟翩然而去。

在途中,任宗、崔民象和王愛仁三位大臣又相繼對楊廣勸諫。不過這下子把瘋子給惹怒了,他要殺人,於是三位大臣都掉了腦袋。龍舟行至梁郡(今天的河南商丘)時,當地的百姓聯名向楊廣上書:“陛下若執意南巡江都,天下將不再為陛下所有!”瘋子這時已經麻木,也有可能他已經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反正都是一死,於是下令:上書言事者全都殺掉!

大大小小起義隊伍、割據政權不斷湧現。直到公元618年農曆三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清晨,楊廣被縊殺在江都的行宮之中。直到二十多年後,楊廣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一個地域遼闊、物產豐饒、威震四海、八方來朝的超級帝國屹立於中原大地。並且它的形成還真與楊廣的前期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繫。不過建立者並不是隋煬帝楊廣,而是他的表侄:唐太宗李世民!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隋煬帝是一個雄才大略但是又有浪漫主義情懷的皇帝。

對外他北擊突厥,打擊吐谷渾,壓制北方和西方的威脅。同時面對高麗民族在染指中國東北的時候,他三徵高麗,竭力打壓棒子的生存空間,將他們壓制在朝鮮半島死死的。

對內,他興科舉,改革吏治。面對新徵服但是時常叛亂的江南地區。他多次巡遊江南,並在江南建新都。開通大運河加強南北方溝通。這些功績說他是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范文瀾先生說過:秦始皇做過的事情,隋煬帝都做過了,但是隋朝沒有焚書坑儒。隋煬帝做過的事情,唐太宗都做過了,但是貞觀年間卻沒有楊廣大業年間的富庶。那麼他又為何使得隋朝盛極而亡呢?

這就是他的浪漫情懷太嚴重了,在他眼裡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利國利民的,所以群臣百姓都應當大力支持。但是他忘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他想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說是一項偉大的功績。但是他沒有想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導致老百姓不得不反。另外興辦科舉又觸動了門閥大族的利益,又得不到他們的支持。更嚴重的是隋朝才剛建立不過十幾年光景,天下人的認同感不高尤其是江南剛剛統一。要知道漢武帝揮戈北伐,那也是好幾代王朝的積累,就是漢武帝時期因為北伐匈奴也弄得人民起義不斷。如果說隋煬帝晚生幾代,大隋王朝有更加雄厚的家底,隋煬帝就會是連秦皇漢武也無法望其項背的皇帝。


熊貓說史


“我的地盤我做主”隋煬帝楊廣非常任性的將自己的好好的一個國家給玩完了!

1、先把皇位搶過來。

楊廣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他這個皇位是他連騙帶搶弄過來的。本來楊勇是太子,將來的皇帝,皇位和楊廣沒有啥關係!

楊廣利用母親對太子的厭惡,自己偽裝成獨孤皇后喜歡的樣子將太子位搶了過來。但是因為調情皇帝的妃子,險些被父皇殺了,結果楊廣得到消息,先下手為強!弒父殺兄,得了皇位!

2、皇位在手,天下我有。

皇位到手,當然是唯我獨尊了!楊廣激動呀,首先看自己的國都不符合要求了,重新蓋一個吧!但是古代的效率太慢了,為了提前享受,人多力量大,多派人沒日沒夜的幹吧!多修亭臺館榭。交通不方便,就挖條運河吧!也是沒日沒夜幹!

3.有錢有人有糧,就打仗。

內部沒有打的了,打朝鮮,打到他服為止。結果仗沒打完,國內造反了。

就這樣,楊廣把好好一個國家給玩沒了!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