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哪一刻你对今生充满了不舍与眷恋?”

1

清明思人生。

面对这样的问题,看到很多答案。

有位养育着两个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牵扯着我的心……看着他们围绕我身边快乐的玩耍,看到他们能够快乐长大,便对人生充满不舍与眷恋。

有个自称“冷血”的女孩说:午休时做了个可怕的梦,被人追杀,历经周转仍不能侥幸逃脱,直到被吓醒……当意识到是个恶梦,当看到午后的阳光洒进屋子,当发现自己还活着,便对人生充满了不舍与眷恋。

我认识的一个大四男生说:有一年搭车去旅游,卡车司机疲倦至极,差点把车开下悬崖。命悬一线之际,他想到了父母家人、未完成的学业、未过完的此生……便对人生有深深的不舍与眷恋。

还有人说:

当听到看到英年早逝、天妒红颜的社会新闻时;

当看到一朵花、吃到一口美食时;

当取得一点小成就、达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时;

当呼吸到一缕清新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时;

当每天早上醒来看到太阳照常升起时;

活着的每一个瞬间……

都会让自己感觉到——对今生充满了不舍与眷恋。

2

26岁的上海姑娘张丽君,结婚不到一年,怀孕五个月时,却被查出患胰腺癌晚期。

谁抽到了癌症这张烂牌,谁濒临此境,都会迷茫、慌张,甚至是绝望吧?

当她成功生下儿子“小笼包”,自己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化疗时间,在孩子不满一岁时离开人世。

生前,她为孩子录了18年的生日祝福视频……感动了无数人。

这位女性也深深地打动我的,正是她对人生的不舍和眷恋——放弃自己生的机会,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孩子成为生命的延续。

她身上有博大的母爱,有磅礴的生命力量。虽然她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但带着那份爱,她的生命会继续流动。

徐静波在《日本人的活法》一书中写了一个患肝癌晚期的女孩。山下弘子被诊断出肝癌晚期的时候,只有19岁,是日本立命馆大学一年级女生。医生说她只能活6个月,但是,她活了6年。医生告诉她: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各种的坏细胞,当免疫力很强时,好细胞遏制着坏细胞。而当免疫力下降时,坏细胞就要跑出来兴风作浪。所以,只有提高免疫力,才能战胜坏细胞。而提高免疫力的最好办法,不是吃药,而是快乐!

6年间,她完成了学业,成了公司白领,学打高尔夫,暑假到澳大利亚学跳伞,到塞班岛去学潜海,一个人去巴黎、伦敦、布鲁塞尔……把自己想看的城市,想走的地方,都走了一遍,并把自己的抗癌心得通过网络分享给别人。

她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也使自己收获到了爱情,与心爱之人走进婚姻殿堂。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消息,山下弘子已不幸于3月25日离开人世。

她说过一句话,却仍在激励着人们——“现在这一刻,让我们欢笑地活着,不要后悔每一天。精神比药重要!”

是的,每每看到身患绝症之人都在努力地活着的事迹,我就会对健康地活到现在充满感恩与感谢,对人生充满不舍与眷恋。

3

十多年前参加过一个培训课。课程中有个“沉船游戏”。

深沉的背景音乐下,暗淡的灯光里,现场营造出茫茫大海上一艘轮船即将沉没的氛围。船上有20名成员,只有4个人有生存机会……

谁会活下来?每个人可以自己陈述理由、自己去争取活着;每个人也都会被投票,由别人决定是不是可以活着。

这是个很残酷也很残忍的过程。

清楚地记得有个男同学第一个冲上讲台,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必须得活下去!”

还有个女生哽咽着说:“我女儿才1岁多,她不能没有妈妈……”

也有的同学虽然红了眼圈明显带有对人生的眷恋,却表示把机会让给别人。

……

我是那种在任何培训中都可以当“旁观者”的人。知道课程中设计这样的环节,就是让人们检视自己对生存有多么渴望,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别人眼里的价值,启发学员思考活着的意义。

但身处那个环境和气场中,难免还是会被感染。令我触动最深的,并不是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活”,而是别人可以“投票”决定你的“死”。

那些在台上讲自己一定要活着的人,在投票时大多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

除了自己,环视周围,谁更有资格活下去?每个人内心都有评判的标准吧。

拿着四根代表“活着”的竹签,我要在19个同学中选择4个人让他们活下去(也可以把机会留给自己),让其他15个人“去死!”

当然,我也要面对别人的选择。

至今清楚地记得我选的四个人是:

我的死党——课程中每人有个“死党”。因为觉得有让他活下去的责任和义务,他是我的死党,我的朋友。(可惜他没选择我让我活下去,至今想起难免有些伤神。也令我反思: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让他这样选择?)

同学中最小的一位——因为觉得她还年轻,没男朋友,没结婚,没有经历过人生。

同学中最善良本分的一位——因为他的纯朴和善良,同理心,态度和善。

同学中唯一一个准备放弃自己生命机会的那位——危机关头能把生的机会给别人,说明他具备牺牲精神;如果他是认真的,可能现实生活中、潜意识里他也有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可能……

以上,当然都是“以己之心度人”。

时隔十年,我至今记得有个女同学站在我面前,恶狠狠对我说“你去死吧”时的无情……

那场培训,不仅让我思考今生,也思考了人性。

课程结束,我问几个让我去死的同学(课后作业),有个女同学说“觉得你已经很成功了,什么都经历过……”还有个女同学坦然说“就是不太喜欢你……”

“沉船游戏”中的所有这些,都给我很大的震撼。

我一直都是很怕死的人。那场培训,让我开始思考生的选择和被选择,思考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看到对今生不舍和眷恋,也让我意识到:一个人如果濒临绝境,若自己没有强烈的、求生的欲望,生的机会便很渺茫。

所以,面对“哪一刻你对今生充满了不舍与眷恋”这样的人生问题,我的答案是:

今生今世。每时每刻。

最新文章

丁是丁,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

微博@小丁是丁,豆瓣@丁是丁。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