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深挖:冠状病毒到底是怎么传染的?如何护自己周全?

文 | 柯志勇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搞得人心惶惶,其实,冠状病毒本来就是普通感冒的一类常见病毒,只不过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比“传统”的冠状病毒厉害一点而已,其致病力还比不上它的“堂兄弟”——SARS冠状病毒。


传染性再厉害,传播的方式还是一样的,其它呼吸道病毒的传染模式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就谈一谈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染的。


冠状病毒是怎样的一种微生物?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了解一下病毒的特性。


我们的身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太小了,想看清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行!但对于病毒来说,细胞还是太大了,躲在细胞里面不愁吃不愁喝!


细菌、真菌之类的微生物比细胞小多了,但人家好歹还有一些简单的细胞器,可以独自生活繁殖。病毒个子比细菌还小,一般是一个蛋白质衣壳包裹着一条携带遗传信息(基因)的核酸就构成了一颗病毒颗粒,有些外面还披着一层脂质外衣。病毒不但没有细胞核,连简单的细胞器都没有,所以它们需要活在人类或其它生物的细胞(宿主细胞)内部,借助宿主细胞的细胞器来维持生命物质的更新和复制。病毒的核酸是以自己核酸为模板让宿主细胞拷贝的,蛋白质衣壳也是宿主细胞帮它合成的,甚至其外衣也是在离开宿主细胞时扯过来的宿主细胞膜,自己不过是在上面装点上一些自己编码的蛋白质而已。


病毒在宿主细胞里面复制完成后,会离开细胞排泌到细胞外,比如血液中、呼吸道或胃肠道的黏液中,到外面游荡一番。排到血液中的病毒会引起病毒血症,被淋巴细胞发现了,战斗开始!战斗的结果可以是悄悄的结束,也可以是惊心动魄的,前者称为“亚临床感染”,后者就会出现发烧和各种各样的症状,是为“显性感染”即发病了。

如果只是跑到血液中,那是一个人的战斗,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出去的病毒则会传染给他人,传染性强的就好像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为“瘟疫”了!


但传染的达成,需要病毒“活着”(保持感染性)从患者体内跑出来又进入另外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排出的冠状病毒虽然可以躲在呼吸道脱落的上皮细胞内而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外界环境仍有很多因素令它“命”不长久。


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特性了解还是不够,很多时候是从它的堂兄弟SARS-CoV和MERS-CoV那里推测的。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酒精(75%消毒酒精,别指望喝酒能抵抗病毒!)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都可以有效灭活病毒,但可抵抗氯己定。


病毒从感染者排出之后,又如何感染健康人呢?


大家先脑补一下这样的场景——


1.Haqi~~keke~~,病毒混在飞沫中随着气流喷洒到外界。


2.万有引力无处不在!飞沫最终沉落下去。落到地面的不要紧,没有人会用手触摸地板的。但有些飞沫洒到桌面、扶手、其它物品上了。或者病人斯文一点,打喷嚏时用手挡住了,但ta不洗手啊!病毒就随着脏手的触摸沾染到那些物品了。


3.健康人取东西或扶扶手时触摸到被飞沫污染的物品。手被污染,病毒粘附到了健康人的手。没关系,我们的皮肤有角质层,除非是特别的病毒如“痘”类病毒或者疱疹病毒,普通的病毒是过不了皮肤这一层“铜墙铁壁”的。


4.但是,健康人眼睛痒了鼻子痒了,揉揉眼睛搓搓鼻子,或者擦一把嘴巴,

手上的病毒就顺势粘附在眼结膜、鼻黏膜、口腔黏膜上了。


5.粘膜没有“铜墙铁壁”,病毒喜欢啊!我们知道,眼、鼻口腔是相通的(还记得鼻泪管吧?记得有个痛哭流涕的说法吧?),这些地方的黏膜最终是跟支气管黏膜是连在一起的。


上面是最常见的传染途径。


还有一些极端的一点的,比如,患者对着您打喷嚏、咳嗽(这得多大的仇恨啊!),飞沫直接喷到您眼睛鼻子嘴巴。或者先是洒到您脸上,不过没关系,脸皮够厚,但如果您还没有洗脸就抹了一把,病毒就给带到眼鼻黏膜去了!又或者,在人多的室内空间,带毒的病人猛打喷嚏狂咳嗽,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还没有来得及沉下去,就被您吸进去了。


作为患者应该怎样避免将病毒传播出去?


携带病毒的人,既是“万恶的”传染源,也是不幸的患者。将病毒再传染给他人,任谁都不想啊!


怎么办?


呼吸道病毒的传染,主要是通过飞沫,那些飞沫从患者的鼻子喷出(打喷嚏、流鼻涕)、从嘴巴喷出(咳嗽)。所以,作为携带病毒者,最应该戴上口罩!没有戴着口罩,打喷嚏咳嗽时怎么办?


老办法:用手捂着,这样飞沫就沾在您手上。很多人都做到这一步了,但还不够!您的脏手会沾染接触到的物品,再传染他人的。所以下一步必须做好:马上洗手!


不对着别人打喷嚏、咳嗽是最基本的礼貌。不要参加聚会,不在公共的封闭空间内(室内)长时间停留,这样也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当然,尽快治疗疾病最理想。病好了,就不传染了。


作为健康人,怎样避免被传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飞来的横祸大家都不想染上。疫情严峻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了解了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之后,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


1.避免接触患者。这是最理想的,但也是比较难操作的。您总不能不出门吧?您总不能见了每一个人都问问“你有没有感染冠状病毒”吧?即使您问了,对方就一定清楚自己有没有带着病毒吗?不过,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还是可以减少接触到携带病毒者的机会的。


2.洗手、洗脸。这是我们能够自己操控的最关键的措施!外出回家,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洗手洗脸,尤其是触摸到可疑物品(公共物品)时。我们最常忽略的事情是揉眼睛、抠鼻屎,虽然不雅,但痒起来您会不自觉就做了,坚持揉眼搓鼻之前洗手洗脸,就可以减少将手上和脸上的病毒接种到眼结膜和鼻黏膜的风险。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有提到穿手套可以减少呼吸道病毒传播的风险,原因我不太清楚,但大家应该可以设想到穿着手套就不方便擦脸和揉眼睛了,这或许是减少传染的因素吧。


3.戴上口罩。这个已经被过度强调了。应该说,在人群密集的封闭空间或者在需要经常面对面说话的场合,戴上口罩无疑可以减少吸入悬浮在空气中的飞沫的风险,但在人群稀疏的开放空间,比如在郊野公园等地方,口罩的作用就不明显了(患者戴是另外一回事)。但戴上口罩还是有一个您想不到的好处:您总不会戴着口罩搓鼻子抠鼻屎吧?戴口罩虽然有必要,但您得留意别忽视了其它环节,想一下,扶一下口罩再揉揉眼睛是不是更容易感染?


所以,总结起来,

想不被传染就需要做好几样事情!

✔ 不要凑热闹!

✔ 管好您的手、洗净您的脸,

尤其是在揉眼睛、搓鼻子之前!

✔ 正确戴口罩,

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封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