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怎样让老人过得更舒心?代表委员这样说

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不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针对养老话题提出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卫爱民:失能老人入养老医院养老 全面建立长期护理险

市人大代表卫爱民提出,失能老人应进入养老医院养老,全面建立长期护理险,并采取小步快进的方式递增保险费用。

卫爱民表示,目前北京市实行的是“9064”养老政策,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可是,当前养老服务机构本身受服务水平、人员素质、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困扰,失能老人享受到的服务并不到位,而且医护资源也相对匮乏。

他认为,针对那些生活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最合适的养老方式是建立养老医院,而养老医院的资金可源于长期护理险。“目前北京已经有个别区试行长期护理险,应该全面推广。”卫爱民说。

对于长期护理险,卫爱民建议,应从年轻时就开始缴纳累积,也就是社保应从现在的五险一金增加为六险一金。同时,保费标准应该采取小步快进的方式,比如今年月缴5元,明年月缴10元等。

施颖秀:打破“信息孤岛”精准服务老人

“我们只有打破各领域的‘信息孤岛’,由一个部门牵头整合,才能为老人更精准地提供信息和服务。”市人大代表、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提出了有关建立全市老龄大数据的建议。

施颖秀说,面对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工作任务重的情况,政府只有运用大数据,搭建互联互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适老数据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发掘运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可信统计分析决策机制,才能真正为老人提供精准信息和服务。

施颖秀建议,由北京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老龄协会牵头 ,有效整合老龄委52家成员单位在养老、医疗、健康、出行、保险、公安、旅游、文化、消费、娱乐等多领域的权威数据,将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购、金融 、旅 游等全领域的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分级,消除“信息孤岛”,实时掌握动态数据,严格保密,实现北京市老龄事务相关单位间老龄数据的互通与共享,达到信息协同的目的;为老龄政策的制定、优化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朱兰:构建居家养老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

来自妇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针灸主任医师朱兰带来了关于构建居家养老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的提案。她建议,构建居家养老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力度,扩大适老化改造受益面,更好地为家庭照料者赋能。

朱兰表示,家庭照料者压力很大,特别是长期居家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需要适当“放假”。与此同时,家庭照料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十分欠缺,只有不到 2%的家庭照料者获得过相关的照护技能培训或享受过“喘息服务”等支持。

朱兰建议,逐步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提升针对失能等困境老人的照护护理补贴制度。同时,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拓展服务功能,特别是针对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需要的“喘息服务”、日间照料、家庭医疗康护服务、长期护理技能指导等。

此外,加大适老化改造服务链条的完善和发展,扩大受益面,有效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为家庭照料者赋能。她希望,今后继续推进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网络。同时,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提升家庭照料者的生活品质。

郭彩云:进一步规范老年代步车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上了“汽车”,这种老年代步车体型偏小 ,没有牌照,也无需驾照。同时安全性、防护性较差,且多数驾驶人员未经过正规驾驶培训。虽说出行方便 ,但该类车型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少。尽管各地都在对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开展严格管理,然而仍有不少人开车上路。

为此,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郭彩云建议,应进一步规范老年代步车的源头管理,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加大管理力度,齐抓共管,保证只有符合要求的车辆允许上路,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危害。尽快出台相关办法,在法律上明确“老年代步车”的道路权益,明确老年人使用车辆的规定和违规的处罚,并要求持证使用。同时,实现车辆统一上牌,防止不合格车辆上路。

石卫东:部分老旧厂房(区)可改造为养老院

近年来,北京市不少腾退老旧厂房上演“变形记”,但也有一些空间“变形” 并不顺利。

对此,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石卫东建议,将国企腾退出的老厂房(区)规划改造为养老院,既为老厂房(区)改造利用另谋了出路,也给政府解决养老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方向。他表示,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统筹规划,对宜居区域的老厂房(区)做出安排,亦可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政策扩展到企业自办养老,减轻社会负担。

石卫东表示,在养老院的运营方面,国企作为“生手”,应该积极对接优秀的社会资源,与专业的养老机构或组织合作,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组建相应的培训机构,培养专业人员,达标上岗,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来源:综合人民网、《北京日报》《北京社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