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成都“看多”版塊第四彈|“二仙橋”重生?

“2019成都‘看多’版塊調查”前三期發佈後,一直未有新動態,很多讀者都在詢問後續進展,其實第四期稿件早已寫好,但由於發佈檔期的問題“按兵不動”,在此深表歉意。銳理君對於成都下階段重點開發版塊的探訪、梳理一直在繼續,更多的稿件也會陸續與讀者見面,敬請期待。

今天的第四彈,我們來看看傳說中的遇仙之地——二仙橋(PS.為適應閱讀習慣,本文將二仙橋版塊統稱為二仙橋)。

二仙橋最輝煌的那些年,紅磚、廠房、機車、鐵路……每一個都是這裡響亮的代名詞,“工業”也是這裡引以為傲的資本。但隨著城市迭代和產業優勝劣汰,作為成都最重要的工業片區之一的“二仙橋”,在主動與被動中開始轉身。

如今,以二仙橋為開發核心,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已有超3000畝的經營性土地被整理出來,是成都主城區土地開發最大牌的“潛力股”之一,也是房企在蓉必須搶奪的制高點。

只不過,與土地和產品一起拋向市場的,還有接連不斷的疑問,靶心也直指:二仙橋如何才能重生?

這裡是三環內不可多得,可大規模成片開發的區域

一. 發展掉隊?今年前八月

供地已在加速


先從土地市場來看,2019年二仙橋的供應相比以往加速明顯。

【01】土地供應迎來波峰

銳理君統計了二仙橋近十年(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的土地成交(拍賣+掛牌)情況:共成交了7宗地塊,而2019年前8個月就成功出讓了5宗,供應量迎來了首個波峰。


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二仙橋土地成交情況


【02】慢步兩年後地價終破萬

此前三年的地產牛市裡,地價破萬幾乎成了評判一個區域價值高低的標尺。

回頭來看二仙橋,2017年出讓了一宗地,被鐵投以8260元/㎡競得,雖然刷新了當時區域的樓面地價,但離破萬還有一定距離,甚至和近郊很多區域相比都顯得“落後”。今年5月,慢步於其它版塊兩年後,二仙橋的樓面地價終於突破萬元大關。

【03】最高樓面價來到14000元/㎡

從上方的圖表可以看到,自今年5月地價破萬後,二仙橋版塊的出讓節奏有所提速。7月,區域內陸續有兩宗純住宅地塊走上拍賣席,地價紛紛破萬,分別被首鋼和朗詩競得。其中,朗詩斬獲地塊最終樓面地價來到了14000元/㎡,這也是片區目前的最高樓面地價。需要注意的是,朗詩斬獲地塊的起始樓面地價也已經達到了11595元/㎡。

這是不是未來片區土地供應的起跳線?

二. 供不應求?後續商品住宅貨量充足

近十年來,二仙橋的住宅地塊供應並不多,這也直接導致區域內商品住宅產品短缺。

【01】供應尷尬正在緩解

據銳理數據統計,從近兩三年的數據來看,二仙橋的商品住宅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且存量極少。緩解供應尷尬的生力軍,還是2018年入市的青秀未遮山項目。


2017.1-2019.8二仙橋版塊供銷價走勢


青秀未遮山由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和中國鐵建聯手打造,總佔地面積約415畝,從2018年1月首次開盤至今,這個項目每次推售都會造成轟動。該項目的整體中籤率最低曾達到1.71%,有超6萬人參與搖號。


接下來有望入市的項目還有鐵投紫瑞府和中車共享城,兩者都屬於大體量的“嗨項目”,也在改變版塊內的供求關係。

【02】產品結構全面調整

雖然是老舊片區,但二仙橋僅用一步就跨過剛需門檻,全面進入了改善時代,產品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

2018年青秀未遮山推盤前,二仙橋的項目以剛需為主,產品面積段為50-90㎡;2018年後,產品以大戶型為主,主力產品面積段集中在110-170㎡之間,170㎡以上的戶型的也不少。

在“中優”背景下,該區域內整理出來的大片空地和在建項目都靠近低密低容,高端、改善成了新“帶鹽”。

三.界面滯後?城市更新進展神速

二仙橋作為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的核心,除了在建的地產項目外,區域界面、商業、教育、交通等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01】900餘畝土地“搞事情”

如今,成都鐵誠房產(青秀未遮山項目)、中車置業(中車共享城項目)、四川鐵投都在自家地盤上“搞事情”,三個項目所佔塊地合計面積超過900畝,要知道這可是在寸土寸金的主城中環,它們絕對屬於“巨無霸”。

其中,青秀未遮山和中車共享城堪稱片區級的“城市更新”項目,兩者佔地面積總和超過800畝,體量大、業態豐富是這兩個項目的共同點;在工業遺蹟遍佈的二仙橋,這種大體量項目在樹立區域開發標杆的同時,更帶動了商業、教育、辦公等配套資源的迅速生長。

以中車共享城為例,其400餘畝地將分為6個地塊打造,包括地鐵文創商業(現藝展中心位置)、寫字樓、住宅、幼兒園等。中車還將規劃打造“最美地鐵站”,通過雙地鐵換乘站,結合TOD模式,激活內生需求,引入外來流量,盤活區域文創商業。

【02】交通開始“內聯外引”

區域內除了已經運營的地鐵7號線外,還有已經批覆的17號線二期工程和規劃中的地鐵32號線,對於以文創產業為核心的區域來說,軌道交通將人流量轉化為居住效力的作用將會十分明顯。

另外,今年5月,連接成都市中心城區與新都區的交通幹道蜀龍路五期(二期)工程通車,在打破片區“腸梗阻”的同時,也讓二仙橋徹底與建設路商圈形成了直連;後期,中鐵建、中車、鐵投項目都規劃有商業體或商業街區,一個新興的商圈開始出現苗頭。

【03】 教育成為發展的跳板

以往,二仙橋能夠“撐場面”的學校僅有嘉祥外國語學校成華校區,隨著由成都七中領辦的成都英才學校(或於2020年9月開始招生)發力建設,二仙橋一夜之間成為了教育重地。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英才學校是主城區內首所12年制公立學校,校區從建設施工到師資選拔培訓都由成都七中全面介入,這在成都七中的領辦史上也尚屬首次。除成都英才學校外,靠近中車共享城的萬匯學校也已於今年9月開學。有諸多重磅學校做跳板,二仙橋發展的底氣明顯更足了。


在建的英才學校(主城區內首所12年制公立學校)

嘉祥外國語學校成華校區


四. 區域重生?還要解決很多“老大難”

“桐梓林升級版”“攀成鋼升級版”……二仙橋被市場賦予了高期許,但必須看到,它的完全進化之路還很長,很多“老大難”必須下大力氣解決。

【01】土地權屬分散,增加開發不確定性

在成都市公佈的全市27處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中,有14處位於成華區,其中二仙橋佔了大頭,如:成都機車車輛廠、101倉庫、禾創藥業倉庫等。這些工業遺址與整理出來的經營性用地一起,合成了二仙橋巨大的後發優勢。

大規模的成片開發用地給了二仙橋騰籠換鳥的機會,但分散的土地權屬也給片區整體開發造成了不確定性。

除中車集團、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依託手中的舊廠房、鐵路等已整理出來的地塊外,有消息稱多個“國家隊企業”手上也有較可觀的經營性用地。土地權屬的分散,在某程度上或導致集中開發成勢難,各方利益、目標與行動的一致性,將成為影響片區快速崛起的關鍵因素。

【02】文創產業落地,激活只是第一步

根據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的規劃,二仙橋未來將重點發展“工業遺產+文化創意+特色旅遊”。近有東郊記憶,遠有北京798,文創產業在這裡能激起多大的浪花,前人有成功案例,但失敗也不少。

銳理君梳理發現,今年前8個月二仙橋出讓的商業性質地塊均有文創類產業建設條件,如:工業遺蹟改建、引入文創企業與機構、打造文創特色街區等要求。顯然,政府對片區的文創發展已經做出了動作,但引進產業的同時,形成上下游產業聯動才是關鍵,並能為區域居住、商業、商務提供有益支撐,注入長久活力。


今年前8月部分出讓商業地塊的建設條件

據銳理君瞭解,以“遊戲、影視、動畫”等,打造文創產業鏈的完美文創公園已經開門營業,企業入駐率已經達到了90%,更有“龍淵”、“M+”、”華星兄弟”等產業龍頭項目入駐,二仙橋的文創產業發展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上下游產業如何擺脫“好看”模樣,成為“有用”的樣本是下階段的重點。

完美世界已舉辦多場展覽及演出


【03】最大問題:如何擺脫“二仙橋”?

拋開文創產業不談,單從房地產開發角度出發,“二仙橋”三個字雖有歷史的印記,但對房地產市場的塑造性明顯不足,這裡明顯需要一個更貼實際,更接地氣的區域品牌標籤。

有消息透露,關於“二仙橋”的新一輪品牌探討正在被多方求證,一旦落實,政府、企業、媒體等多方的聯合助推必不可少。畢竟,當年攀成鋼片區關於“天府門廊”和錦江國際新城的“改名”失敗案例還歷歷在目……


寫在最後:

二仙橋是房企佔位主城尤其是三環內不可多得的機會。雖然目前片區界面、配套待完善,但相較於主城其它舊改區域,二仙橋正在白紙上作畫,打造空間也很寬廣,只是需要以空間去換更多時間。在多個大體量項目組團助力區域升級後,各土地權屬關聯方應該快速形成合力,“快、準、狠”地把握供地、開發及入市節奏。“慢車”模式只會拖累未來發展的腳步。

PS:根據成華區相關的供地計劃,下階段二仙橋及相鄰片區還有超百畝商業地塊擬供應,但均為商業用地性質,未來是否會有更多住宅地塊現身,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