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你認同這句話嗎?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閒雲野鶴98588


我覺得這話很有哲理。“德位不配,必有災禍”,要從古人的思想角度去理解。古人講的德,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現代人講的道德和才智,並非只講個人品德。古人云:厚德載物,這個德,是相對於物來講的。除了物,就是德,相當於哲學上講的物質與意識的關係。話說回來,德和位的關係,也相當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位,就是人要做的事,古人云:有位才有為。德位相配,就是人的意識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如果不符合,就會有災禍,即導致失敗。如果這樣理解,古人的觀點是正確。如果狹義地理解德不配位,那劉邦的人品是很差的,為什麼會當上皇帝呢?這不應證古人的話錯了嗎?



朵朵佬爺


我認同這樣的說法。我們村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四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兒女雙全應該是個不錯的家庭,可是偏偏父母的溺愛把家的男孩寵壞了,犯法後被抓進了監獄,最後一家妻離子散,男主人因為兒子氣的喝藥死了,女主人在兒子進監獄後帶著女兒改嫁了。 我的故事發生在我們村,一家四口,父母特別溺愛他們的兒子,兒子小的時候去誰家偷誰家,那樣的事情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了,做父母的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也沒管教。隨著年齡的增長那個男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在十四五歲的時候混跡一幫混混裡,有一次在市裡攔車打劫司機,幾個人把車打劫了,司機打死了。犯案後被警方通緝,一幫人怕被抓整天不著家東躲西藏的混日子。男孩的父親知道兒子犯了那麼大的事氣的喝農藥死了。接著男孩和他的一幫哥們被抓,他的媽媽帶著他妹妹改嫁。如果男孩被父母管教的是個品行端正的人怎麼會把家弄零散?如果隨著男孩年齡的增長他認識到偷搶是犯錯甚至犯罪的事怎麼會把他父親氣死?!所以說我認同"德不配位,比有災殃"!


茫茫人海我在哪裡等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你認同這話嗎?我認同這話,位代表權力,權力就是當領導了,一個人無德的人被提為大領導,遲早會搞到一塌糊塗,陰狠手棘!小肚雞腸!沒有一德性,專找錯誤!只罰不獎!從手下到員工都要清查一翻!在這位跟前查那個,在那個跟前查這個。搞到矛盾百出!最後人都辭職了!自己也氣得進醫院了!這種人能當不了大領導!這就叫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純屬個人見解!


天涯人2809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周易.繫辭下》

以前在很多場合都曾看到過“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箴言,卻從未查過它的出處。今日一問度娘,原來它是出自《周易》這部奇書。

這段箴言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其中心思想所闡述的觀點就是告訴大家,一個品行修為都很淺薄的人,如果此人佔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那麼這個人就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大的災禍。

德,就是道德,泛指一個人的人品與道德修養。一個人立於世間,最關鍵的是自己人品的樹立,其次才是立業立功。如果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不過關,卻又坐上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其若是一個國家的君王,這個國家會遭殃倒黴;其若是單位負責人,這家企業會逐漸衰落。因為:德不配位,必有災禍。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大的腳,那就穿多大的鞋;自己有多大的力,那就挑多重的擔。自己是道德典範,才可以去教導並影響他人。否則,鮮不及矣。

所以說:德不配位,於人於己,都是一場最大的災難。


牛哥談人生


德才兼備是聖人,

德勝於才是善人。

無德無才是庸人,

有才無德是小人。

聖人活的坦蕩,

事事順風順水。

善人活的愉悅,

難免有些曲折。

庸人活的鬱悶,

大多一事無成。

小人活的苦累,

只是因為奸詐。

聖人是我導師,

教我如何做人。

善人是我師傅,

教我如何修身。

庸人是我資糧,

給我機會修身。

小人是我資本,

教我怎樣防身。

我認為,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一個不很全面的寫照與解釋。

謝謝!


濟南老侯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佔據高位的人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那就會以權謀私,貪汙腐敗,營私結黨,給社會帶來危害,最終也會給自己帶來災殃,輕則牢底坐穿,重則身首兩地。


全俊國學與財經


這是一個真理。

它提出了‘德’和‘位’的關係。人往高處走的時候,必須要配備有登高的品德。這個‘德’包含著個人的道德素養、執掌公器的大公之心、‘導航’一個群體的智力和魄力。

一般說來,沒有這些品德的人,想登‘高’也難,但也有例外,有的人自己準備不足,卻被時代潮流攜帶著,被動上位,不經意被衝到人生的‘高地’上來了,這樣的人佔據‘高地’以後,會因登高而頭昏目眩,手忙腳亂。這樣的不具備當領頭羊的人,面對平常的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都難應付,何況要代表整個羊群面對更復雜的挑戰,那真的是他和他手下的羊群的災難。

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人具備領導一個群體的‘公德’能力,但他們‘私德’有嚴重問題,先是‘公私兼顧’,後是‘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他們如果做一個市井小民,應該是人中龍鳳,可是一旦登上了‘高位’,私德膨脹,人品就變壞了。其結果是違背民意,對抗社會發展的規律,最後垮臺是遲早的事。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是一般規律。當然,也有例外的。歷史上的確有德不配位而逃脫懲罰的,那是由其它的規律或條件造成的。世界是複雜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話,的確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


瀟湘子41563803


都是自我安慰,以訛傳訛,一種理想化而已。

建議看看五胡亂華的歷史。

多少德不配位,最後善終的。有一位一生吃人的皇帝,最後善終病亡。

請問他的災在哪?

而那個時期,又多少無辜百姓,被人當畜牲吃了。他們是德不配位嗎?


lichen2012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出自《周易·繫辭下》,全文是這樣說的:“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什麼是德?德者,本也。無論是常人,還是君子,無論是善人,還是道人,人人各居其位,皆當守本,盡其本份。常人有常人之品德,君子有君子之美德,善人有善人之善德,道人有道人之道德……有德才能名符其實。

三百六十行,為官當有官德,為醫當有醫德,為師當有師德……若在其位,不守其本,德不配位,倘為官而常存私心,為醫而麻木不仁,若此以為,必有災殃。

為官者當有公心,為醫者當有仁心……德由心立,心為根本。

人,無論在何職何位,據其德,猶如樹有根本,才能穩固,無災無殃。


一真講堂


認同!自身的德行及福報要與所行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行事會受到災難並殃及池魚。

《周易.繫辭下》

原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意思是指: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災禍發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貴,智力淺薄而謀略龐大,力量弱小而負擔很重,都是行不通的。

我認為一個人的道理和人品的高度都要與其領導的位置相匹,道德人品低下,就會做違背良心的事而有失水準。一個人思想智慧很小,但他的計劃太大,與其能力不相配,其結果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一個人的力量若達不到其負重,輕者傷重者喪命!

由此可見道德和人品有多重要,無論你在何位置都得修身養性,都要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