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跳水傳奇的“非豪門”幸福丨COVER PERSON

退役後的吳敏霞正式進入了人生下半場。她是泳裝品牌的產品體驗官,是丈夫張效誠的“心理導師”,也剛剛升格做了準媽媽。在藝體界名人爭相嫁入豪門的時候,吳敏霞的選擇看似“另類”,但正是這個地道上海女子和純正西北漢子的組合,碰撞出了不一樣的人生火花。

攝影丨解飛

金牌夢想

拍攝和訪問結束後,吳敏霞立刻就卸了妝。她戴上眼鏡,解開束起的頭髮,才鑽進車裡離開。退役一年多,吳敏霞已經習慣瞭如今的生活節奏,即便看到泳池內心也很平靜,很難再有回到賽場的衝動了。

29個世界冠軍,5枚奧運金牌,16年保持巔峰競技狀態,連續20次參加“世界跳水三大賽”(奧運會、世界盃、世錦賽),更是史上唯一蟬聯4屆奧運會冠軍的跳水選手……選擇告別之時,吳敏霞已成為中國獲奧運獎牌最多的女運動員。她的體育生涯稱得上是傳奇。

攝影丨解飛

那還是1992年夏天,在家裡寫作業的吳敏霞突然被電視畫面吸引——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年僅14歲的伏明霞正以優美的姿態躍入水中……“我覺得好厲害。她拿了冠軍,還可以升國旗,然後我才知道中國跳水原來這麼厲害。”當時吳敏霞剛進上海隊,接觸跳水沒多久,還處在一邊上學一邊訓練的階段,看到伏明霞奪冠,她興沖沖地指著電視對父母說:“我也要像她一樣拿奧運冠軍!”

伏明霞的名字和“吳敏霞”用上海話念起來非常相似,以至於第一次公開比賽的時候,有觀眾“嘩嘩”地給吳敏霞鼓掌,讓她哭笑不得,“把名字聽錯了也挺好的,畢竟是伏明霞給了我跳水這樣一個夢想。”

中國跳水隊“雙保險”的傳統一代代延續下來,吳敏霞最早的搭檔是郭晶晶。她稱郭晶晶為“郭姐”,坦言後者確實是賦予自己極大安全感的大姐姐。“她的經驗以及承受能力很強,所以跟著她我可以特別放心,特別有安全感。訓練不管練到多晚她都陪著我,比賽中也會主動去跟我交流,緩和緊張的氣氛。”在與吳敏霞搭檔前,郭晶晶已經參加過兩屆奧運會,但都無緣金牌,於是兩人的勁兒使到了一塊兒——取得雅典奧運會的勝利。

圖片來源丨東方IC

郭晶晶是吳敏霞最早的搭檔,兩人在比賽中也十分默契

吳敏霞與郭晶晶的配合愈發默契,而與此同時關於她們“紅花綠葉”組合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有人說她是郭晶晶的跟班,更有人認為她只能當“千年老二”。本以為吳敏霞會介意這個略顯敏感的話題,沒想到她卻主動提到了“第二”一詞。

“我覺得‘千年老二’也挺好,因為第一、第二、第三都只有一個對不對?我拿第二那別人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沒必要活在別人的影子下,只要我們的心是一致的,讓這兩面五星紅旗都能升起來就行。”向來淡定平和的吳敏霞,談及此處竟少見的態度堅決起來。

身邊的搭檔從郭晶晶到何姿再換到了施廷懋,吳敏霞堅守了4屆奧運會。20多年積累的傷病,32歲“高齡”的體力,8年愛情長跑中愛人的守候,讓她最終選擇離開賽場。她其實很不捨,“更多的是對於隊友、教練這份不捨的心情,以及對於跳水的情懷,幹了很多年的一件事,突然說要放棄的時候,心裡面總是會很難割捨。有句話選擇放棄比選擇堅持更難,但是確實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圖片來源丨東方IC

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子雙人3米板決賽

吳敏霞和施廷懋獲得冠軍

相比20歲左右便選擇退役的大多數隊友,吳敏霞的確堅持了更長時間。

“有人說你是傳奇,有人說你很偉大,你怎麼看?”里約奧運會賽後有記者問她。“我應該挺偉大的吧。”吳敏霞的回答如此直白——她替自己的付出感到偉大,為自己的堅持感到偉大。

她有資格這麼說。

“ 放手”陪伴

祝福和關心鋪天蓋地的襲來時,張效誠正在巴黎考察泳裝趨勢——戀愛8年,結婚1年,他與吳敏霞的肩上多了“父母”這一份擔子。除了感謝,兩人在微博上的回應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努力”:一起努力、更加努力……淡然的姿態正如這對年輕夫妻的結合給世人的感覺一般。

時光回溯到兩年前里約奧運會,若不是記者無意間採訪到獨自在觀眾席上觀看比賽的張效誠,中國“跳水傳奇”吳敏霞的戀情可能還將一直會是個秘密。

那屆奧運會對吳敏霞而言尤為不易,她和隊友從盛夏的北半球穿越到冬日的南半球,不僅要適應驟變的氣溫,還要面對第一場便是決賽的心理壓力。“比賽場館在室外,那天上午風特別大,所以其實非常擔心,加上我們又是第一場,對我和施廷懋來說,心理和身體各方面都是一種考驗。”好在結果是開門紅,她與施廷懋以345.60的分數拿下女子雙人3米板金牌,更讓張效誠那句“她是我女朋友”成了實實在在的驕傲。

但劇情並沒有馬上向甜蜜的方向發展,這個吳敏霞身邊突然出現的男人的“身世之謎”成為了輿論焦點,人們似乎不滿足於張效誠奧運會雙語播音員的身份,而期待他背後的顯赫家世,畢竟與吳敏霞關係緊密的兩位師姐都已嫁入豪門。

沒錯,張效誠並不多金,但是年輕有為,他不僅是北京奧運會播音員,還擔任過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現場總導演,英語專業八級的他每次示範英文口播都能換來一片驚歎。

他的聲音也正是和吳敏霞緣分的開端。“08年奧運會我們在水立方進行跳水測試賽,他那會兒是英語的播音。但是當時我們只聽了聲音,播音臺挺遠的,在另外一邊,所以我們跳完基本上看不到人,但是記住了這個聲音。”吳敏霞在接受許戈輝《名人面對面》採訪時說。於是,這位跳水隊御用配音憑藉“先聲奪人”的優勢與彼時已是奧運冠軍的吳敏霞逐漸產生了密不可分的交集。

2017年9月,張效誠正式對外公佈了泳裝品牌“敏行者”的創業計劃,“敏行者”專注於青少年及其家庭運動健身領域,滿足其對於泳裝兼具時尚性和專業性的需求。

對於丈夫的目標,吳敏霞無比支持:“他覺得自己還年輕,希望能夠去做一些事情。而且我倆既然選擇在一起,也希望做一些跟我有關的、能更好地拓展一下我的影響力的這樣一個品牌。”當然,以吳敏霞這塊跳水金字招牌冠名品牌壓力自然不小,但同時也成為他們的一條產品標準線——至少不能辜負吳敏霞這20多年的沉澱。

攝影丨解飛

從傳媒到商業的跨界,從8小時工作制到24小時全天待機,以及尋找合夥人的迷茫和碰壁……丈夫創業的艱苦,吳敏霞看在眼裡,而她所能做好的便是建議和陪伴。“作為妻子她從來不會催著我說趕緊讓這個品牌怎麼樣,或者說趕緊要賺到錢,從來沒有說這樣的話,一直在給我減壓,所以我覺得作為妻子她真的在呵護我、呵護這個家,因為創業者的壓力其實是無時無刻都在的,她真的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我減壓。”張效誠無比感激妻子的理解和“放手”。

除了精神上的鼓勵,穿了近30年泳裝的吳敏霞常常會給出張效誠和專業設計師顧及不到的意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產品設計好不好我有一個評判,但涉及一些功能性的細節,比如女性泳衣後背開叉的地方開多高?我是不知道的。因為我覺得開在肩胛骨下面就挺好看,但是她說女性身體中間是有一道脊椎那邊是有縫的,如果開的那麼高的話下水之後臀部會兜水特別嚴重。其實這種細節就是她作為一個女性、一個穿了這麼多年泳衣的女性很獨到的見解,我覺得這些給我的啟發會非常大。”張效誠說。

眼下“敏行者”仍在馬不停蹄地向上行進著,而吳敏霞和張效誠也在繼續相互成就著。“之前我在訓練時候是他在背後一直支持我,他說你既然選擇練,我就陪你。那現在我能給予他的就是最大的支持。”談及兩人的關係,吳敏霞的語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便是“陪伴”。

在一起將近8年的時候,吳敏霞的父母對張效誠的認識還限於知道女兒“有這麼個朋友”,低調程度可見一斑。他們的出現不在乎華華麗麗的排場,可以是逗趣的微博小視頻,在拍攝現場也時常調皮互懟。當然,該鬧的時候鬧,該寵的時候還是得寵的:拍攝現場空調風太足,張效誠不忘給吳敏霞披上外套,囑咐妻子不能著涼。

都說吳敏霞是而放棄了豪門闊太的路而嫁給了愛情,但對她而言婚姻沒有“豪與不豪”之分,“無非是選擇了不同性格的男人而已。”她笑稱,“兩個人能共同的創造一種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選擇另一半是你希望能夠跟他度過下半生的人,這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我沒有必要去跟別人去對比。可能外界覺得你應該找個更好的,或者大家對你有一個期望,但真正的覺得舒不舒服、適不適合、喜不喜歡,其實是你自己的一種體會,這個沒必要聽別人的意見。我理解大家其實是希望我好,但是我覺得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翻越了這座山,還有更多山”

Q&A

Q:《北京青年》週刊

A: 吳敏霞

Q 在丈夫的事業中你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A 商業方面我也幫不了,我就給予他最大支持。但凡有困難了就可以跟我說,我會去開導,這樣的話至少有人能夠聽他去傾訴。另外我穿這麼多年的泳裝,肯定會知道哪些方面是舒服的,哪些方面對於女生來說需要顯瘦、漂亮,可能在一些設計上面我會給出一些意見。因為有些設計它可能只考慮到美,但是有些地方不知 道穿上去會不會不舒服或怎麼樣,比如會兜水或者不方便,可能在一些細微的地 方就去做一些調整。一家人肯定是需要去互相溝通,去互相幫忙的,不能說有問題我已經知道了卻不去給予一些建議。

Q 多數人普遍的想法是見好就收,你卻在已經實現大滿貫的基礎上又參加了一次奧運會,為什麼?

A 有很多外國運動員可能三十幾歲了還在跳,但是中國跳水運動的更新換代特別快,基本上運動員都是20歲出頭就退役了,像郭晶晶那會兒(退役)已經算晚 了。這也正是我為什麼2012年雖然已經實現大滿貫了但還想去再突破一下的原因,我想讓大家能夠看看中國人也還能跳,而且那個時候不止我一個——我跟秦凱是同一批的,所以還有個伴,至少互相能夠鼓勵。2013年底我才又回到了國家隊,那會兒心理鬥爭挺激烈的。確實練到後期挺難,整個恢復情況以及體能都不如年輕的運動員,也挺羨慕那些年輕運動員,他們每天可能睡一覺就能恢復了,而我們每天就要跟傷病去做鬥爭,跟疲勞的累積去抗衡,我覺得這個對我們倆來說挑戰是挺大的,但是至少我們都站上了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舞臺。

吳敏霞奧運戰袍用激光分成100份來收藏

成為限量紀念戰衣。

Q 對於何姿和施廷懋而言,你是不是也扮演著如郭晶晶一樣的角色?

A 其實沒有,我就是吳敏霞,沒有說要去變成誰。但是我從郭晶晶身上學到很多,成長很多,知道該怎麼去跟我的搭檔溝通,怎麼交流,怎麼配合。我與何姿的風格是不太一樣的,剛開始配對的磨合還是挺難的,在第一場比賽中出現問題後我們倆能夠及時地去調整,也是之前的經驗讓我知道該怎麼去面對。跟懋懋之間稍微容易一些,因為風格各方面都比較相似,動作技術風格比較相似的話配合起來就比較容易一些,這個是肯定的,所以教練也會去衡量。

Q 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淡定從容的,處理負面情緒時也很理智嗎?

A 我覺得也是從一些不理智中去分析,看到一些問題以後慢慢知道該怎麼處理,該怎麼去跟對方溝通,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自己的分析能力會成熟,所以你現在問我,我會告訴你(是理智的)。一開始肯定也會不開心,教練也不知道你哪裡不開心,哪裡不對,哪裡出了問題。我就憋著,然後瞎練,這樣容易受傷又憋一肚子火。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要信得過教練,應該跟教練溝通,你如果今天不舒服,哪裡感覺有傷,或者今天實在很累,都要及時跟教練反饋,讓教練及時給你做調整,保證每天都有訓練的效果。

Q 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A 首先我覺得要有夢想,有目標,然後就要有堅定的意志力。夢想肯定比較遙遠,那你就需要給自己設置一個小目標,當你有能力時候,讓自己的目標比你的能力稍稍再高一點點,然後當你突破了以後、達到這個目標以後,再去實現下一個目標,一步一步就像走臺階一樣。如果覺得很累了你就放棄了,那永遠都爬不到山頂。

Q 你覺得現階段自己到達“山頂”了嗎?

A 我覺得我在跳水的這一事業上到達了山頂,但我人生還很長,我不可能就活到這為止,後面的路還有很多的臺階需要我去走。翻越了這座山,看了一下這邊的風景,那還有更多的山。比如說家庭方面,小孩的培養可能也是一座山,怎麼把他撫養成材?怎麼樣把他引導好?這其實也是一個臺階。每轉換一個新的角色和另一個領域的時候,都要從零開始一階一階去走。不是說我已經到達這個山頂,已經達到夢想,就不過了。每天翻山越嶺,看不同的風景,每天都有新鮮感。

“壓力如影隨行,也驅動我一直前行”

Q&A

Q:《北京青年》週刊

A: 張效誠

攝影丨解飛

張效誠年輕有為

他不僅是北京奧運會播音員

還擔任過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現場總導演

如今又成為創業大潮中的弄潮兒

Q 早在2015年,你擔任過北京田徑世錦賽現場總導演,你的微博上也曬出自己跑步的照片,體育是你一直都喜歡的體育運動嗎?

A 是的,我以前是在田徑協會馬拉松辦公室工作,操辦很多與馬拉松相關的事宜,“馬圈”的交流方式基本都是以“跑馬”的方式進行。所以,我也養成了跑步的習慣,而且自己也喜歡上跑步這項運動。現在在我們的辦公室中,也會設有運動器械,像是跑步機。平時壓力大跑步就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以前會固定晚上去跑步,現在的時間不固定,基本是一有時間就去跑步。這也是我排解壓力的方式之一吧。

Q 是什麼契機讓你有了想要創辦“敏行者”這個品牌的想法?

A 敏行者就是針對於青少年,做幫助孩子們更好成長的體育運動服飾,這可能是我們做最初的一個想法。其實隨著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很多家長是沒有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去運動和鍛鍊的,所以我們的泳裝也好,包括以後將來會出的運動服裝也好,基本上所有的品類都是以家庭為主。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親子共同運動的時光。

Q 敏行者的定位是青少年市場,目前這個市場的環境如何?

A 之前我們是想做青少年市場只是內心的一個想法。當時我們從各個網站去找數據,發現最早我們想做的全品類的運動服裝,經過調研證明這是一片大家廝殺得非常厲害的一片“紅海”,與其這樣不如找到更垂直的領域。我們分析數據發現:泳裝品類其實在近一兩年發展得還是非常快的,每年20%以上的增長率,今年包括阿迪達斯、優衣庫都已經佈局泳裝了這個品類了,說明泳裝市場其實是一個呈指數級增長的這麼一個市場。所以,我們覺得在大的運動品類裡面找到一個相對垂直的領域切入進來,並且泳裝跟敏霞之間會讓消費者產生一些聯想,所以這也是我們想傳遞給消費者的,至少有金牌的品質作為背書。所以這是在不斷的調研,通過數據建模(得出的結果)。

Q 已經適應創業者的身份了嗎?

A 我們的工作狀態其實沒有什麼上班和下班的概念,大家都是每天的事每天解決掉,所以陪家人的時間更少了。所以我奉勸如果想要更多時間陪家人的,趁早斷了創業的念頭。創業需要“白加黑”,永遠的把心放在事業上,而且需要家庭有強大的這種意念上的支持才行,所以我覺得家庭的支持其實在創業者的初期還是非常重要的。

Q 吳敏霞在你的事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A 她把她這麼多年基於整個產品的設計也好、質量也好等等各個方面的經驗都會告訴我。而且,我認為她最好的角色就是陪伴。女孩心裡的想法會更細膩一些,有時候嘴上不說,但是心裡面其實已經波濤洶湧了。上週回我們老家陝西,我媽就會問我生意做得怎麼樣?賺了多少錢了?其實這個時候我會很介意有人問我這些問題的,但是敏霞的反應讓我挺感動的。她說:“媽,他現在在創業初期,壓力已經很大了,你不能再問他這樣的問題了。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鼓勁,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享受整個過程。”後來敏霞睡覺之後,我媽跟我說,你真是娶了一個好媳婦,能在這個時候為你著想,所以挺難得的。

Q 創業者一直都是一個“壓力大”的代名詞,你覺得你的壓力來源都有什麼?

A 我覺得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於敏霞的期望,她雖然嘴上不說,但是我覺得敏霞也好,敏霞的父母也好,至少敏霞作為體驗官,對這個泳裝是有一定的期望的,儘管他們沒有告訴我說期望有多大,但是我覺得至少做出來的產品不能辜負了敏霞自己這麼多年對她這個品牌的沉澱,因為她用自己的名字在給這個品牌做背書,其實是傾注了很多東西的。所以我不能說因為有敏霞做背書,而在質量方面會有一些偏差,這對她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另一方面壓力來自於市場。因為我不確定這個東西出來之後是不是就適應市場。我之前在體育總局做田徑方面的工作,對市場其實是沒有認知和感知的,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出來之後市場的反饋究竟怎麼樣,所以兩方面的壓力如影隨形,但是又驅動著你一直往前走。

莫蘭 王雅靜

攝影 解飛

美編 林莽

責校 張翼飛

圖片提供(除標註外)

受訪者、敏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