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负此生!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前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我们都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对“生”的欲望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

“向死而生”

日常中我们提起死亡,总是那么沉重。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死亡必然来临。每一个人,从出生以来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都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向死的过程。这样想来,我们的生命便显得格外消极而毫无意义,这比与茫茫宇宙、浩瀚历史相比之下的渺小更让人绝望。关于人生的意义问题,从来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只是去回避,去故意忽略这个问题。然而死亡不会因为我们的无视而停止它到来的步伐,我们终要面对死亡的来临,也只有正视它,才能使我们短暂的生命获得一些意义。

在《存在与时间》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用理性的推理详细地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向死而生!靠对“死”的重视,来激发我们对“生”的欲望,从而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疲于应对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琐事纠缠,这些繁琐充斥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光,有时甚至会拖拽我们的精力,使我们对生活的产生厌倦,消耗我们的生命活力。大多数的我们都被动地任生活拖着往前走,眼前的一切便成为了全部,我们忘记了,每一天我们都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

是的,我们生命最初的一切都未经我们的选择而到来,家庭、民族、性别、阶级,甚至我们的出生本身。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很多人或许会一边抱怨生活的不公,社会的不平等,一边默默地投降于生活的种种不堪,任它拖拽自己往前走。只有少数人真正具有危机意识,感受到生命的短暂,通过抓住生命的每一天来对抗每一天都在逼近的死亡。谁又甘心来这世界白白走一遭呢?

有一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真正明白了死亡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内涵。

我们经常会面对很多的挑战不敢去克服,面对喜欢的姑娘不敢去追求,面对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尝试,畏手畏脚,扭扭妮妮。倘若我们意识到每一天都在向死而生,又怎么甘心此生的糊涂一世?反正这趟路有去无回,反正横竖都是一个死,那就轰轰烈烈,畅畅快快地去走过这一生吧!与其临渊羡鱼羡慕别人的潇洒,不如退而结网过好自己的生活。

因为最终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那么走向死亡的过程便是你和他人唯一的区别,而且只有自己知道怎样度过才是值得。所以,从今天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勇敢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并且全力以赴吧!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负此生!

我们活着,想过死,才能不辜负此生。向死而生才是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