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一份1969年的工资单告诉我,不是我收入少,是我生活的年代不对

我爸去世后,我在收拾他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老物件:一张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学校的工资表,看完后,我思考良久。

我是一个北漂,在北京打工。现在收入税后约1万,除了养家糊口外,所剩无几。常常感叹收入低,生活艰辛,但这份工资表却告诉我一个道理,我不收放少,而是生活的年代不同罢了。单从数据上看,我现在的收入是那时同等学历的职业老师的200多倍!

可为什么我还是感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呢?听我母亲讲,那时东西便宜,鸡蛋5分钱一个,猪肉7毛钱一斤,冰棍一分钱一个,房子都是自己制作土坯,然后找人盖,几间新房子也花不了100块钱。关键,那时看病还不要钱。据说那个时候,大街小巷的墙上都写着“疾病蚊子传,得病误生产,党和毛主席,十分关心咱,吃药不要钱。”

上学也很便宜,一学期学费也就一两块钱。没有找到那时的书本,但找到了那个年代的其它书籍,可以参考一下书本的价格。

忽然感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了幸福,上学、住房、看病,这被誉为新“三座大山”的压力,那时竟然可以轻松应对。

朋友们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