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遼金兩國之間的大決戰,遼國70萬軍隊為何會一敗塗地?

尹靈忠


遼國哪有70萬大軍?所謂擊敗70萬大軍,是金國人吹出來表現自己神勇的。

遼國極盛時,擁有宮衛騎丁40.8萬,49支屬國部落軍、五京民丁110萬7300人。前者是遼國的正規軍事後備力量,屬國部落軍、五京民丁則是不太靠得住的炮灰。其實遼國常備騎兵也就保持在15萬左右。

至於遼金之間關鍵的對決,關鍵性作用的有三次:


第一戰是1114年隆冬的出河店(今吉林前郭旗八郎鄉塔虎城)之戰。此時,阿骨打已經打贏了寧江州之役,兵力已由兩千五百人增至三千七百人。遼軍在出河店集結七千多兵力,其中契丹奚王府軍三千,中京禁軍及土豪兩千餘人,別選諸路武勇兩千(《金史》中記載為號稱十萬兵馬)。面對優勢遼軍,阿骨打先給士兵打氣,甚至用女真人信仰的薩滿教夢卜之說來穩定軍心,鼓舞鬥志。他對軍兵說:“神明警我!如果連夜出兵必獲全勝,否則將萬劫不復。”聞聽此言,士兵信心倍增,三千鐵騎一馬當先直撲出河店,而遼兵還沒有緩過神來,一觸即潰。出河店之戰勝利後,各路女真兵馬往附者眾多,阿骨打兵力終於過萬。

第二戰是攻陷黃龍府。黃龍府系契丹人國庫所在。阿骨打於公元1115年在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稱帝,定國號大金,之後就決定拿下黃龍府。由於黃龍府城堅兵利,不宜強攻,只能智取。阿骨打採納了將軍完顏婁室的建議,利用“圍點打援”戰術,先是將黃龍府包圍,掃清外圍,殲滅援軍。黃龍府被困數月後,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阿骨打命令攻城,遼軍根本不堪一擊,守將耶律寧棄城逃走。

第三戰為關鍵性的護步答岡(位於今黑龍江五常西)之役。黃龍府失守後,遼天祚帝吃驚非小,他御駕親征,以圍城使阿不為中軍都統,耶律章奴為都監,統領各族軍隊十餘萬人。在長春州集結後,遼軍的部署是:以耶律章奴率精兵兩萬為先鋒,主力分五路東出駝門;另以都點檢蕭胡靚姑率兵三萬為南路偏師,直趨寧江州,企圖一舉消滅阿骨打。(《金史》中記載為號稱七十萬兵馬)

阿骨打考慮到自己當時僅數萬兵馬,實力相差懸殊,於是決定以逸待勞,就地節寨堅守,試圖疲勞遼軍,待其自亂再伺機反擊。

結果遼國真的出現政治內鬥,先鋒耶律章奴突然逃回上京,打算擁立新君。天祚帝急忙撤兵去撲救後院之火,導致遼軍混亂。阿骨打趁機發動反攻,先於剌離水擊破遼軍先鋒,隨後率兵二萬窮追不捨,終於在護步答岡追趕上了遼帝親軍。考慮到遼軍總兵力十萬餘人,後南路分兵三萬,先鋒兩萬已因無人統率而被阿骨打擊敗,護步答岡的遼軍兵力不會超過五萬,可戰之兵更少,且軍無戰心。於是在金軍的猛攻之下,“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餘里。獲輿輦帟幄兵械軍資,他寶物馬牛不可勝計”(《金史·太祖本紀》)。

通過此三役,遼金攻守之勢發生轉變,金國由反遼轉向滅遼。而從這三戰可以看出,早期小規模作戰獲勝,女真人取得勝利,靠的是驍勇善戰,以及遼廷對其未加重視;中間較大規模的圍城戰,靠的是完顏阿骨打善於用兵的指揮能力,與遼廷反應不及;而決定性的關鍵會戰,靠的卻是契丹人不敗自亂。


冷兵器研究所


這次戰役史稱“護步達岡之戰”(呼卜圖岡之戰),女真以兩萬兵大敗遼國七十萬的戰役。有的朋友拿歷史軍事制度數字來說70萬不可能,其實,70萬隻是虛數。一方面,這個數字只是宣稱、嚇唬金兵而已;另一方面,雜牌軍的拼湊而已。因此,猜軍隊數量毫無意義,重要的是,就是再多一倍,遼軍同樣要失敗。

遼方之所以大敗,主要是國破在即,內鬥仍然頻仍,雜拼軍隊致使號令不齊、心態不一。此戰之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心不齊上。

(1)護步達岡之戰簡述

本文先簡單介紹一下戰鬥過程:遼國天慶五年(1115年)八月,今天的黑龍江五常市西的護步達岡發生金遼決戰。天祚帝拼湊70萬大軍從長春路(駱駝口)出發分兵六部分,先鋒軍為精銳2萬人,3萬漢軍為後勤攜帶糧草,中間五路各分兵前行。

阿骨打與之做對應佈置後,先向遼主提出和談,遼主不聽後繼續前進。而這時,天祚皇帝的叔父耶律淳的支持者副都統耶律章奴、蕭敵裡、蕭延留等謀反。天祚帝聽罷想回軍平亂。但苦於金兵已經臨近,倉促撤軍會被追殺,因此,在猶豫間金遼軍隊逐漸接近。結果,一衝既敗。

天祚帝整理敗軍後回軍,又派人書信質問耶律淳。耶律淳得知手下造反連忙斬殺蕭敵裡後單身來向天祚帝謝罪。耶律章奴得知後率領數萬人馬四處搶掠。最終被金兵三百人打敗。

(2)遼軍何以戰敗

遼國方面內部不和,百餘年的和平,已經使其戰鬥力下降、腐敗橫生。腐敗永遠是侵蝕國力的毒藥,雖然可以塑造虛假的繁榮,但最終就像是腐朽的木頭,內部已經腐爛,大風一吹就轟然倒塌。

和牧野之戰、淝水之戰等失敗一樣,拼湊的軍隊,因為人心不齊、各有首領,很難做到號令統一。軍隊打仗不是打群架,必須要做到齊心、齊力,陣型統一、協同作戰。各懷心腹事,甚至恨不得遼國戰敗的人一多,自然就會導致各種問題出現。軍隊難以齊心協力,敗仗當然會出現。率先逃跑,既影響戰鬥力更影響必勝信念。

總之,這一戰雖然稱不上“決戰”,但卻是遼國國內叛亂四起的關鍵。此戰戰敗後,遼國國內已經軍心、民心大亂。


坐古談今


金國成立前,兩國有一戰,戰爭起因是遼國天祚帝與統治下的女真一個酋長完顏阿骨打有了衝突。天祚帝喝酒要幾個酋長跳舞助興,完顏阿骨打不從,事後天祚帝要殺他被攔。完顏阿骨打回到女真後積極練兵以求打敗遼國。聯合部落成立誓師大會軍紀嚴明。又率兵攻打遼國江寧州,經過幾次進攻全殲江州兵將取得江寧勝利。

之後又進攻遼控制的女真據點黃龍府,又搶佔地盤。天祚帝聽說黃龍府丟失聯合契丹與漢人七十萬兵進攻完顏阿骨打,而此時遼內部發生分裂,遼臣耶律章奴逃到遼上京,擁立那律淳為帝。天祚帝氣極敗壞回頭又去打反叛者被完顏阿骨打知道從後追擊,在護步答崗追上遼軍。趁遼軍沒防備打得過軍全線崩潰,四下逃散。這一戰天祚帝嚇跑,遼軍主力盡失。


青木皮


您說的遼與金之間的大決戰應該指的是護步答岡之戰。

天慶五年(1115)八月,金朝軍隊在完顏阿骨打的指揮帶領下,一舉攻克遼國軍事重鎮黃龍府。遼天祚皇帝得知黃龍府失守的消息後,才真正感到了來自金朝對自己的威脅,於是,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幾乎拿出了全部的兵力,企圖藉此機會徹底消滅金朝政權。當時,金軍只有兩萬人,金遼軍隊力量的比例為一比三十五。很明顯,這是一場力量極為懸殊的生死決戰。

遼天祚皇帝雖然率領大軍親征,有一舉消滅女真之勢,但他的地位並不鞏固,在鎮壓女真反叛上表現的無能,在處理渤海,漢,契丹和奚等民族關係時屢屢失敗,導致一些契丹貴族萌生了換主的念頭。就在這次進兵途中,都監耶律章奴突然協誘三百名將士逃跑,想要圖謀擁立燕王耶律淳為皇帝。遼天祚帝親眼見到發生了叛變,他決定秘密班師,先征討耶律章奴。完顏阿骨打深知遼軍內情,認為雖然遼兵人數眾多,且來勢洶洶,但卻都是烏合之眾,庸將怯兵,不堪一擊,不足為懼。於是,趁勢抓住這一有利戰機,激勵將士們。他為了鼓舞軍心,在將士面前仰天大哭,說:“當初,我領你們起兵,是為了咱們不再受遼朝的欺壓,凌辱。讓女真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沒想到,遼天祚帝不肯容我,親自領兵來征討。我們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以死拼戰,轉危為安;另外一條就是你們抓我一個,獻給遼天祚帝,殺我一族,投降契丹,或許能轉禍為福。”將士們聽完,淚流滿面,沒有不哭泣的。都決定與遼軍決一死戰。兩軍交戰後,金軍將士個個都衝鋒在前,愣是殺出了一條條血路,而遼兵如潮水般,退了又漲。正當兩軍打得激烈之時,遼朝內部出現了政治紛爭,另立政權,遼天祚帝於是放棄了這次消滅金軍的千載良機,回軍自救,完顏阿骨打抓住良機,緊追猛打,終於在護步答岡追上了遼軍,與遼軍短兵相接,左右包抄,遼軍不敵,大敗。

這場戰役充分地顯示出了完顏阿骨打擁有著超乎常人的膽略和傑出的軍事才能,同時也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經過這次戰爭,遼軍的主力喪失殆盡,曾經在中國北方不可一世二百多年的遼國自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