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北宋“政和通宝”重和样折二试铸(极为罕见)

直径:29.6mm,厚:1.84mm,重:6.59g,极美品

政和通宝折二隶书大字版试铸样,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所铸。“政和通宝”年号钱有小平、折二铜铁钱,且大多篆隶成对,版式有数十种之多。其平钱版别尤甚,名版不少,惟精惟美。有一种被泉界称作“重和样”者,书体瘦劲有力,铸造精湛,质地多为白铜,深受藏家喜爱。所谓“重和样”,孙仲汇、胡薇巜古钱币图解》中有解释:“有一种细笔大字,书体接近重和通宝者称政和重和样,实际上重和年号在后,应该是重和模仿此版而铸”。日本今井贞吉《古泉大全.丙集》曰:犹有以重和样称者,私考亦或御书钱欤。对于此版式,阎福善主编的巜北宋铜钱》中将其定名为“大字”版,此说较为符合泉界对版名新订称谓的标准。据文献资料载,徽宗改元“政和”年号所取的寓意,来自《尚书.周官》:“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孔安国传:官职有序,故众政惟和,万国皆安,所以为正治。其语句含有奉行政务和谐,天下皆悉安宁之意。尤其是徽宗即位后经历了崇宁、大观年间复杂的朋党之争,为调和新、旧党派间的争斗,采取了“惟和”、“惟善”的政治策略,表述了以和为贵、以和为安的理想愿望,这也影响到以后改元的两个年号里均带有“和”字。宋徽宗在历史上不是个治国有方的皇帝,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尤其是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素有“铁画银钩”之称,极富诗情画意,刻划间若竹若兰,大有清俊飘逸之感,令人叫绝。此外,他书写的隶书、行书、草书亦堪称佳作。在铸钱方面的,御书钱的制作更是精湛考究,美仑美奂,达到中国铸币史上高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情和文化属性,以及徽宗对货币文化的重视。

据史料载,宋代铸币工艺采用母钱翻铸法,“籍坑冶岁入之数,若改用钱宝,先是模制进御请书”。也就是说每逢改元鼓铸新钱,先由专司铸钱机构进奉御前请书钱文制作祖钱,复下发到各钱监备以规范制模,然后再行鼓铸流通子钱。巜宋史.食货志》载:崇宁四年(1105年),“立钱纲验样法。…诏颁其式于诸路,令赤仄及乌背,书画分明。”大观元年(1107年),“遂降钱式及锡母于铸钱之路铸钱院,于用鼓铸。”宋.章如愚巜山堂考索》载:“宋乔年言诸路钱监现铸小平钱,并依旧料例,仍令崇宁监制铸样,臣令工匠铸到锡母五文足。”由此可见,北宋徽宗朝钱监铸钱是先有样钱、母钱存在,然后诏颁于诸路,并严格规范要求铸钱品质,违者罪之。是品“政和通宝”折二隶书大字版试样钱,出土于东北地区宋钱窖藏中,生坑锈锖,品相极佳。其铸工极为精湛,字口深峻,为白铜质;形制规整范周正,面背内廓和穿孔稍呈拔模斜度。版式为隶书大字,旧称“重和样”,钱文中“政”为“攴政”,这在折二钱中绝为少见。其书体细瘦俊逸,疏密有致,非一般匠人所能书就,故有人认为此版钱文殆为徽宗宸翰。从直径、重量及制作工艺上分析,经与折二流通钱常品相比,是钱极有可能为当时初铸之试样。目前所知,其存世极为罕见,为硕果仅存之创见新品,是不可多得的北宋珍品之一。

2015年11月17日,此币以估价200000-300000元的价格上拍于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但最终流拍。虽然最终的拍卖结果是流拍,但从其估价甚高之程度也可以折射出此枚钱币的稀有和珍贵程度。同时,在这里我也祝愿大家在收藏之路上能有缘遇上此等神品并归入囊中,请鉴赏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