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如何看待“長安特別行政區”?給長安區的幾個建議!

文=聶海峰


前言 | Preface

西安坊間,長安區有一個特別響亮的稱號:長安特別行政區。以致關於它的多種民謠,在“心裡暗示”下也不知不覺的開始認可。

其實,自2002年“撤縣設區”以來,長安區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可是,我們每個人更願意從自身的親身經歷,來判斷好與壞……這一切,都證明長安區是一個是被撕裂的地方。用弘一法師的話來說,長安區讓人“悲欣交集”。


它為何是特別行政區? | WHY


何謂特別行政區?那就是,行政區的“獨立存在”。對於生活其中的人而言,它與西安“系統不兼容”:

就比如,出租車系統、公交系統、教育系統和房管局系統等都與西安主城不兼容。這些,恰恰與市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以小見大,民生問題不解決,何以解決更大層面的事情?以致於有人說,若要“西鹹一體化”,首先“長安一體化”。

長安區樊川與御宿川之美◎攝影/劉強(城記版權)

“騎著車子來到長安縣,來上一個大碗的油潑面。長安縣,那麼些年都沒變。他們還是努力的耕著田,小夥還是愛尋個姑娘諞。”

這首民謠,讓“撤縣設區”後的長安,其“縣”之名更深入人心。實際上,西安城市形象有兩個“重災區”:一個是蓮湖區(後敘),一個是長安區。對於長安區來說,每出一個負面都能影響全國:

1、2013年,萬科城業主教育維權鬧得沸沸揚揚。

2、2016年,長安區出租和公交系統大學城事件;

3、2017年,“最美銀杏樹”被當地村民強行攔路;

4、2018年,“搖號門事件”暴露當地的關係網絡;

5、2018年,“秦嶺拆違”事件,重災區在長安區。

……


長安公共交通系統,令人詬病◎圖/榮耀西安

長安出租車有“行業潛規則——不打表十塊”的“霸王條款”。高校門口攬客的長安出租車,都是隸屬長安區出租汽車管理所的“正規軍”。

據網絡上有手法,2016年暑假和2017年寒假期間更嚴重。黑車司機直接在西電校門口堵學校大巴車,是校車拉了學生去火車站和機場。校門口派出所和保衛處無人管,這讓人唏噓不已。據報道,新聞發酵後派出所抓了幾個典型,開學時不見了黑車。

實際上,長安區還爆發過“公交逼停事件”;而且,網約車司機“談長安色變”,因為“不安全”。

傳播學上有一種效應,大致意思就是“牆倒眾人推”!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反正你這多麼事,就證明你有問題,所以說你準沒錯。


一個被撕裂的長安區 | EVENTS

其實,自從2002年 “撤縣設區”以來,長安區變化相當驚人。最直觀的,就是經濟總量:

根據政府公報,長安區GDP從2002年的五十多億,增至2018年的八百多億——增長了16倍。區內有37所大學,在校人數達34萬:這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一筆無法比擬的城市財富。它的未來,我們認為有以下五個機遇:

大西安發展的溢出效應+高新區“戰略南拓”的產業和平臺效應+大學城的人才矩陣和智力效應+終南山的自然人文效應+南控區帶來的生態效應。

長安,可謂是西安城市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圖/更長安

但是,長安區明顯存在五種撕裂:

○認同撕裂:“人在西安,卻非一家人”

文中第一部分提到的種種現象,就是長安區作為是西安主城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行政管理體系“兩張皮”。這讓很多人感覺到,一座城市兩種制度。

○歸屬撕裂:“高樓漸起,卻無歸屬感”

長安區的發展,是現代城市化進程的成果體現。快速發展的長安區,有最多的大學卻匱乏中小學教育和生活配套,這讓城市生活的人無法產生歸屬感。

○交通撕裂:“我在城南,眼望不得見”

城市發展,交通體系(包括基建體系)是基石。結果,長安區的道路交通網絡、公交體系和管理體系,

無法完全融入主城區,並帶動區域中心成型。

○文化撕裂:“身心在此,奈何要逃離”

眾多大學,本應該成為創新、創意和科研產業最為活力之地。結果,只是“背靠”大學吃學生飯,產業沒有得到提升,學生自然“逃離”而非留下。

○城鄉撕裂:“山水之城,滿是農家樂”

長安區,擁有距離大西安主城最近的山水資源。可廣袤的山水和自然生態,只有低層次的“農家樂”產業。可以說,可惜了獨一無二的終南山水。

擁有世界級的山水自然資源、擁有全國最多的高校資源……這幾種撕裂,讓人感覺生活在長安區,就像生活在一個“假西安”。


長安區,你可以更好的 | FUTURE


有人說,長安區現狀的本身因為它的本質——縣。這個論調,要麼是不知長安的發展歷程,要麼就是刻意製造矛盾和等級對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se)認為: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和中國的城市化,是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的兩大關鍵性因素。中國現在城市及超級城市群,哪一個不是從農業進化而來的?

民間,有“殺人放火長安縣”說法。其實,長安區數百萬常住人口和幾十萬大學生,早已是“移民之城:不能因少數人利益,犧牲數百萬人的福祉!

長安區,是城市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長安區的發展,要站在大西安的發展角度,而非所謂“長安區”的立場。這裡,我們給長安區提出“一個戰略、兩個目標、三個計劃和五個建議”。

一個核心戰略:

在行政、交通、教育等方面“一體化”,真正全面融入大西安,避免“兩張皮”、“兩家人”。考慮到現實情況,從民生角度切入,循序漸進。


兩個發展目標:

1、西安城市戰略高地:依託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打造成為大西安新自然、新人文和新產業的城市未來戰略高地,成為新城市空間。

2、西安前三大經濟體:抓住高新南拓的機遇,重構產業結構。行政區考核的口徑下,打造成為西安第三大經濟體,成為重要增長極。


三個長安計劃:

由於長安區幅員遼闊,涉及面廣。因此,事實“三個長安”定位策略。

1、都市長安:以“長安國際大學城”為基,全面融入西安主城區和高新區,強化和升級科研、文化、教育和創意等優勢產業。

2、田園長安:南橫線以南、環山路以北範圍,打造田園長安的“南控區”,升級農業產業,成為國際農業創意和田園風光區。

3、山水長安:利用優越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梳理好儒釋道文化和唐詩文化牌,打造代言西安、國際知名的終南山文化旅遊特區。

五個具體工作:

1、請國際團隊做規劃:站在“世界山水人文區”進行整體規劃,力爭百年不落伍,匹配城市價值。

2、全方位對接主城區:融入將產業、資本和金融平臺帶到“家門口”的核心區,尤其是高新區。

3、抓緊新環線等基建:打造快速路融入主城區,盤活區域價值,規劃商務商業區域,形成區域中心。

4、實施美麗鄉村工作:對標日本輕井澤和箱根等,讓廣袤的山水和田園長安,成為西安田園之城。

5、 升級行政管理團隊:城市治理升級:破除現有“村-街-鎮-區”行政管理、選拔和引進人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