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减负不是降低教学质量 全国政协开会建言如何降低学生课外负担

7月6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展开讨论。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梁希理)记者从人民政协网获悉,7月6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展开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并与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负责人现场沟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讲话中强调,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实施,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切。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为议题,是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资政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入剖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5位委员从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范校外培训、加强家庭教育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关部门在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规范课堂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学生校内课业负担逐渐减轻,但也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新问题,学生实际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些委员建议,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减负不是简单减作业、减课时,不是不再提倡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更不是降低教学质量、片面追求教育资源均衡,而是坚决减去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功利化教学行为和违规办学乱象。治理工作应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明确设置标准,规范培训行为,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强学校招生管理,严禁将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斩断学校与培训机构背后的利益链条。中小学校要担负起教育主阵地的功能,优化课后服务,妥善解决“三点半”难题。要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变学校“唯分数”评价学生、政府“唯升学率”评价学校的片面做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中小学生减负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明确监督职责,完善政策法规,做好配套服务。社会各界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成才观,营造有利于减负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2005年5月9日,青岛,三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拖着“减负”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据了解,“减负”书包的背带处安装了拉杆,底部有小轮子,很受小学生的喜爱。冯琳/视觉中国

据了解,民革中央高度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去年以来已赴广西、吉林、湖北、四川、北京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强化义务教育“减负”实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书面大会发言,获得各界高度关注。

此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作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夏宝龙、郑建邦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委员袁贵仁、白清元、俞敏洪、温雪琼、马景林、张雪、王欢、唐江澎、陈星莺、孙惠玲、李国华、陈卓禧、戴立益、邓健、徐景坤在会上发言。教育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作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