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点击!开启汶川“宅”家新方式


在这个2020年漫长的大长假中

吃饭、睡觉、刷剧

成了必不可少的居家三件套

而在漫长的“宅家抗疫战”中

大部分人除了长肉一无所获!


宅,意味着脚步要停下来

但是,学习和思考可不能停下

今天小游给大家带来了咱们汶川

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赶紧一起来欣赏汶川的非物质文化盛宴

感受汶川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0.1『 羌族莎朗 』


莎朗--最具羌族特色的圆圈群舞,羌语称"跳莎朗",原为羌语北方言词汇,意为"唱起来、跳起来"。男外女内,环篝火而列,且歌且舞且旋移,甩手摇肩,身体俯仰,脚步腾跃,舞风朴拙粗犷。

羌族莎朗是典型的歌舞一体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是汶川羌族人民庆贺、娱乐的重要手段,在羌族及其周边地区和涉羌地区广为流传。无论是喜事、忧事,无论是田间地头、院坝堂屋,莎朗之于羌族犹盐巴之于腊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羌族莎朗除了继续承载民族的传统,更发展成为现代人强身健体、促进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宅在家里,闲时和家人一起跳一支热情的莎朗,不仅可以愉悦心情,还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02.『 羊皮鼓舞 』


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


随着时间推移,羊皮鼓舞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舞蹈,民间在表演羊皮鼓舞时,形式更为自由,舞蹈语言也更为丰富。它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


羊皮鼓舞是羌族"释比"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羌民族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果说羌族歌舞是一杯醇香的美酒,那么咚咚咚的“羊皮鼓舞”便是一部经典的史诗!

03.『羌绣 』


汶川县素来有着“羌绣之乡”的美誉,在汶川各地,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他们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羌绣多采用几何花纹处理手法,线条粗壮,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羌族刺绣是羌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创造的艺术,根植于羌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中,承载着底蕴深厚的羌族文化。早在2008年,羌绣就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要说宅家里汶川非遗最受欢迎的项目,羌绣说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大家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绣一幅羌绣、做一身衣裳、刺一双云云鞋,既可以解闷,也可以培养耐心与修养。

04.『 肩铃舞 』.


肩铃是原始古代祭祀时巫师用的一种道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肩铃已成为劳动之余的一种娱乐项目。

羌族姑娘肩上系着铜制或木质肩铃,每至劳动之余,便以甩肩铃为乐,后形成一种特别的舞蹈——肩铃舞。


肩铃舞所用的肩铃花是参考汶川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花制作而成,花蕊是一串小铃铛。

汶川肩铃舞灵活婉转,形态优美,极具羌族特色,还登上过《天天向上》、《直播春晚》等节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宅在家里,肩铃舞也要跳起来!一曲肩铃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展现羌族传统舞蹈魅力,据说,还能有效地预防肩周炎哦~

05.『 羌族口弦 』


羌族口弦,是羌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劳作歇气时,羌族妇女边歇边搓麻绳中发明的一种民间乐器。用当地的7月竹制成,音色独特,深受羌族妇女的喜爱

羌族口弦一般长10余厘米,由金竹制成,两头各凿小孔,置簧片穿麻线,以气鼓簧,线动簧颤,其声清雅,袅袅不绝,可做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宅在家里,口弦制作学起来!做一支好口弦送给你喜欢的人,听她为你吹奏一首《羌家小伙好聪明》,是不是想想都非常浪漫呢~

06.『 羌笛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演奏及制作技艺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如今走进汶川,羌笛依然在群山与峡谷之间悠然回荡。


宅家期间,我们可以跟着家里的老人,学做一支羌笛,学吹一首古老的曲牌,为家乡非遗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07.『羌族唢呐 』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汶川非遗可不止这些呢~

还有川西北民歌、砸酒、麻布制作、

羌族锣鼓、推杆、羌陶、羌乐、羌婚、

羌年、大土司黑茶等非遗项目

汶川非遗

汶川县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9项、州级40项、县级4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12人、州级7人、县级108人。


非遗文化是汶川最灿烂的印记,

它展示着一个民族、一片土地千年来的璀璨,

这些珍贵的文化,

需要我们每个人汶川去保护、去传承!


既然我们现在都还宅在家里,

不如让汶川非遗文化陪你度过这个漫长的假期!

比起看剧、刷抖音

做一只精致的口弦、吹一曲婉转的羌笛

跳一跳莎朗舞、肩铃舞蹈

绣一绣衣裳、云云鞋

也不失为一种静心、养神、陶冶情操的选择!


宅家里,多多钻研汶川非遗文化,

解禁后,

你我都是汶川非遗传承人!

(今日份小互动:宅在家,大家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