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深圳和佛山的製造業轉型為什麼比較成功?

丁聲基


深圳憑藉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的確已經實現了製造業的成功轉型。但說佛山成功轉型還有點為時過早!

佛山素有“製造業之都”的美譽,是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佛山的優勢:在家電、陶瓷等傳統優勢行業,佛山企業在市場佔有率、品牌知名度、龍頭企業、專業人才、產業工人、技術研發、裝備生產、檢測、回收、供應鏈等諸多方面擁有完整的全產業鏈優勢。

佛山的不足:相較於大灣區廣州、深圳、香港等城市,佛山還存在高端技術人才缺乏、很多產品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創新能力創新要素集聚不夠、在引智引資方面還有不足,城市環境及基礎設施對高端人才的綜合吸引力不夠等劣勢。

所以啊,如果我們深入到佛山的工廠裡去看,會發現佛山的製造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那個陶瓷廠比較多的地方,空氣質量太差了,那裡的房子很難賣。佛山將來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與廣深等優勢互補,利用區位優勢,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與廣深在自主創新方面協同發展,助力製造型轉型升級,利用佛山本地的產業優勢加速新技術的孵化。把廣佛同城化推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更具內涵的新階段才行。

但是佛山的製造業在國內來說,畢竟還是非常厲害的,2018年也跨入了萬億俱樂部,佛山能取得成功,最主要還是沿襲了廣東人低調務實、思想開放,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先從佛山說起吧,佛山傳統制造業以家電陶瓷服裝為主,其中陶瓷作為一種佛山重要產業之一,其對於附近環境的汙染是相當嚴重的,估計在石灣的居民對此深有體會,對於其優勢產業,佛山沒有一直走老路,而是敢於改變,對其實施了改造提升轉移淘汰兩種方法,把汙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其他地區,剩下的打造技術升級企業,這樣目前佛山的陶瓷產業技術創新屬於全國領先地位,而且對於佛山的汙染也減輕了很多,這就是佛山的轉型結果。

而深圳則有點不同,深圳目前的話已經逐步擺脫傳統制造業了,大量的互聯網產業和高精尖的科技企業落戶深圳,正是由於其淘汰傳統的製造業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因此許多新型人才便被吸引到深圳,這樣人才多了,就能加速和改善產業結構,造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深圳的轉型要更為成功。當然作為一個城市的經濟造血機,很多城市在面對新時代的挑戰之下,猶豫不決,擔心影響經濟發展,不過要進步要發展,就要敢於改變,適應時代的潮流,所以其他城市都應該向佛山和深圳這兩個城市多多學習啊,畢竟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城市才能發展得更好啊。


佛山本地資訊


中國製造2025規劃出臺以來,廣東省走在了製造業轉型換代的前列。深圳、佛山和東莞在高附加值製造業,如機器人、智能手機、通信設備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今天的廣東不再是服裝、五金、電子組裝的製造基地了,它已經成為中國在高端製造業的一張名片了。

早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廣東就高瞻遠矚提出了“雙轉移”戰略,就是媒體報道俗稱的“騰籠換鳥”戰略。

當時的珠三角地區,集聚了大量的低附加值、高汙染的製造業企業。受制於勞動力緊張、自然資源供給不足、土地資源緊張的困境,廣東開始謀求經濟轉型。“騰籠換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廣東為騰籠換鳥的經濟戰略的順利實施也確實付出了代價——經濟增速下滑。廣東GDP被被排在全國第二的江蘇一路猛追,兩省的經濟差距逐年縮小,到2014年兩省的GDP相差僅有數百億元。2015年,“騰籠換鳥”在幾年的大力推動下,效果開始顯現,廣東的經濟增速開始上來了,又開始拉大了江蘇的差距。到2017年,廣東GDP領先江蘇近4000億元,且增速快於江蘇。

“騰籠換鳥”之後,深圳的華為科技、大疆創新、騰訊,佛山的美的、格蘭仕,東莞的OPPO、vivo……一個和廣東企業做大做強。

所以,我們看到了深圳、佛山和東莞經濟轉型,產業省級換代很成功,看到了廣東牢牢作為全國第一大省的寶座。


財經知識局


這邊缺乏規劃的城市建設,缺乏投入的城市面貌,會造成新產業引入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