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期间,依靠“远程庭审”打造“智慧法院”

2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YUE法庭”

。据了解,“YUE法庭”是该院互联网审判创新实验室的最新研发成果。依托该法庭,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在疫情期间均可实现不同场域同框开庭。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

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不误

远程庭审成为全国各地法院

“智慧法院”建设的一次大练兵

而随着技术发展与完善

“互联网+远程”的广泛运用将推进庭审方式的变革

“网上开庭”大幅增长

“上诉人,请您对准镜头出示你方提供的新证据。”

“被上诉人,请您对上诉人出示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

2月5日10时,在佛山市中级法院“互联网+”跨域审判法庭内,只有合议庭。此时审判席前方的LED大屏幕上显示的案件双方代理人,一人在佛山顺德,另一人远在天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定于年后现场交换新证据的庭审眼看要“泡汤”,好在佛山法院运用成熟的远程庭审系统,帮助双方代理人实现这次隔空对话。

说起这场特殊的庭审,源于一起买卖合同纠纷。2018年7月,佛山顺德一家贸易有限公司以天津某包装容器公司未付清货款20万余元为由提起诉讼,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其诉讼请求。天津公司不服判决,上诉至佛山中院并提供了新证据。鉴于该证据可能对案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该案二审主审法官禤敏婷早就安排好年后庭审的时间。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庭审计划。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案件审判有序进行,禤敏婷和其他法官一样提前到岗,逐个与当事人电话沟通,提前摸查当事人的应诉和健康状况。

在与天津公司代理人李律师的通话中,禤敏婷了解到李律师目前人在天津,且受疫情和交通管制影响,无法赴佛山开庭。眼看一场本可快速审结的案件,却可能因疫情而延期审理,禤敏婷深知这样不利于案结事了。在综合考量案情后,她向双方代理人支招使用线上庭审。“这样既可解决人在异地的问题,又可减少疫情传播的几率。”禤敏婷的建议马上获得李律师的响应,顺德公司方也表示同意线上庭审。

开庭当天10时,双方代理人如约出现在大屏幕上。在法官细心询问双方身体状况之后,随着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证据展示、双方质证、法官询问……短短30分钟,这场同步录音录像的线上庭审顺利结束。

李律师庭后谈及庭审体验时,连连“点赞”。“这是我第一次使用线上庭审,真切感受到它的方便快捷。虽然是网上开庭,但程序非常规范,很好地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也解决了我的难处。”

据佛山中院立案庭庭长杨帆介绍,2019年佛山中院已使用远程庭审系统审理案件近600起。在特殊战“疫”时期,远程庭审发挥了更大作用。按照广东高院部署,除远程庭审外,佛山法院还广泛运用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等方式,让当事人实现诉讼“零跑腿”。

据了解,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推行网上审案的法院不在少数。

2月14日,陕西首例涉疫情妨害公务案被告人通过远程庭审受审。新华社 发

2月5日,青海省海东市中级法院首次采用网络庭审方式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这也是战“疫”期间青海省法院合议庭首次采用网络“隔空”审案。

2月4日,山东省济南市法院系统首次通过互联网开庭审理案件。济南市历城区法院速裁团队法官刘明通过互联网共用时1.5小时,开庭审理了2起民间借贷纠纷。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在法官指导下,在屏幕上进行签名操作,完成了庭审笔录的校对和签字确认环节,真正做到“人在千里之外,庭审就在眼前”。

日前,杭州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慧法庭”供各地法院免费使用,“直到疫情彻底控制”。该公司副总经理祝文明告诉记者,2月3日当天,全国法院使用“新一代互联网智慧法庭”开庭116场次。1月1日至2月10日,全国开通“新一代互联网智慧法庭”的法院达286家,开庭1324场次。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智能及其合作伙伴近日也宣布为全国法院提供免费的“云间”互联网庭审服务。据其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26日19时,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院申请开通了“云间”互联网庭审服务,覆盖超过全国一半的法院。自2月3日起,已累计开庭14280场次。

不同平台 技术先行

疫情加快了法院运用新技术进行“智慧审判”的节奏,各地法院纷纷启动网上开庭的“无接触”审判模式。但记者发现,目前各地法院采用的网上开庭方式并不统一,所运用的平台也非常多样化。

“YUE法庭”可通过搭建虚拟仿真法庭与当事人随时随地在线“云开庭”。通讯员 供图

“‘YUE法庭’以视频分割技术为基础,集成虚拟直播平台系统、视频系统、音频系统、录制系统、绿箱系统等,仅需一块绿幕,即可将计算机模拟的三维法庭场景与摄像头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实时合成,能够实现全场域在线开庭,并保证全环节的司法严肃性。”在2月28日的“YUE法庭”上线发布会上,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YUE法庭”利用5G超高速网络,解决原有场景布线困难、成本高等痛点,在虚拟空间为法官和人民陪审员搭建了丰富的场景分区,如法庭区域、调解区域等虚拟仿真区域,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工作场景的快速切换需求。

此外,“YUE法庭”有效解决了法院法庭数量有限的问题,方便法官以更加灵活、自主、多元的方式进行庭审排期。法官只需选择一处安静的场地,即可“凭空”搭建一个虚拟仿真法庭,与当事人随时随地在线“云开庭”,大幅提升案件审理效率和审判质量。

2月13日,湖南高院下发《疫情防控期间案件开庭审理有关事项的通告》,提出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具备网上开庭条件的,一律采用网上开庭方式。通告中提出,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可通过“湖南移动微法院”、北京华宇“云间法庭”、杭州共道“智慧庭审”及江苏新视云“云上庭审”等4种方式办理网上立案、调解、审判和执行等司法活动。

“开通互联网庭审系统之后,各法院只需自备互联网电脑,案件当事人则可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终端方便快捷地参与到庭审活动中。”据阿里云智能业务发展专家塔拉介绍,依托互联网庭审服务平台,全国各法院可在线上开展审判调解工作、开庭审理活动以及信访接待工作,为法院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不间断、高效率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提供了科技手段。

“对于当事人来说,手机装上APP或小程序就能参与庭审,而对于法官来说,也能提高审判效率。”相关技术专家表示,互联网庭审服务平台目前支持电脑和手机多种方式接入,已实现案件信息关联、审理案件全程留痕,对形成的音视频资料、庭审笔录及电子签名进行存储,系统支持语音识别自动生成庭审笔录、庭审举证示证等服务。此外,系统还可通过人脸识别在线验证当事人身份信息,有效解决互联网开庭无法验证当事人真实身份的情况。

5G时代将迎“庭审变革”

“互联网庭审系统在抗疫期间的使用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拓展了法院司法为民的渠道,也打破了时空限制,免去当事人往返法院的奔波之累,避免了人员聚集可能引发的安全和健康隐患。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用技术和资源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助力全国各地法院开展网上庭审。”祝文明说,在这场疫情考验中,“网上审案”的广泛运用无疑推进了庭审方式的灵活性。

“我们本来就计划将公司研发的‘智慧法庭’作为2020年重点产品去打开市场,根据之前对互联网庭审发展趋势的预判,未来3-5年,随着5G时代的到来,预计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案件能实现网上开庭。”在祝文明看来,此次疫情期间全国法院“网上开庭”数量的剧增,源于数年来“智慧法院”建设打下的基础,也使他对“网上开庭”普及的预判时间大大提前。

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庭,“网上开庭”仍有多个问题待解决:仪式感、严肃性如何保持?技术上如何识别证据的真伪?

祝文明认为,随着5G时代的来临,可以辅之以其他技术手段,如VR、虚拟空间等,增强庭审的现实感,广州互联网法院“YUE法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与开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未来电子证据会越来越多,结合区块链技术和多个技术的融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案件适合‘网上开庭’,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林镇佳 李晓东 通讯员 刘文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