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社旗:加强预防处置抗击新冠疫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开展以来,社旗县把疫情防控作为全县当前头等大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向全县公示应急指挥部、县人民医院救治中心、县疾控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全县所有娱乐场所、健身场所、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关停关闭;对全县大型宾馆、小型旅店、公共汽车站暂时停业停运;对大型商场、超市暂时管控,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由县卫健委牵头,指导开展防控工作。确定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发热门诊医院,县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后备医院,选定县同仁医院新病房楼为隔离病区,近百间病房内各项设备已到位,随时可投入使用。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一律取消春节休假,返回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设立预检分诊点,启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发热门诊,并实行日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引导护送转诊到县人民医院或县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对送诊车辆进行全面消毒。成立30人组成的专家组,坚持开展日研判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技术指导。认真组织开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培训,受训医务人员达3000余人次,开展应急演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保力量到位、防控到位、处置到位。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充分做好物资和力量储备,购置了防护服580套、一次性手套2万余只、口罩4万个、消杀药品100余箱。同时,加强救护车、病房、治疗药物、消杀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公布公示捐赠电话,接受捐赠物资,确保医疗一线人员的防护。

落实交通卫生检测。由县公安局、交通局牵头,在高速、国省道上设置7处县级疫情监测站,各乡镇、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监测点,加强对过境、入境车辆人员监测监控;协调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及时开通应急防疫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人员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病员运送及时,准确到位。

强化全县市场监管。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全县大型商场超市和药店进行严格管控,严禁哄抬物价,确保人民生活用品、药品正常供应。要求工作人员佩戴口罩、做好经营场所通风、卫生消毒等措施,同时在进出入口安装红外体温测量设备,加强对进出人员体温异常监控。

积极部署联查联控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协同卫生、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开展疫情联查联控工作,发现疑似症状人员,立即报告、专车送诊治疗。协同在集贸市场、繁华路段、大型商场、医疗机构等人流密集地点开展不间断巡逻、检查,强化防控措施的落实。

建立全面稳控体系。制定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外出返乡人员摸底排查工作。采取“四包一”办法,明确由乡镇(街道)、村、组干部和群众为主体的四级稳控责任人,做好返乡群众的群防群控工作。落实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四级分包制度,将返乡人员分包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分包责任人不间断蹲点蹲守,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出户、不出村。安排乡镇卫生院及各村村医每天对隔离人员进行两次检查,及时掌握隔离人员动态信息。各乡镇(街道)设置留观场所,各乡镇(街道)、村设置监测点,各监测点均实行三班倒制度,配齐值班人员相关防护用品,确保24小时不间断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盘查,并进行体温检测、车牌号来源地及目的地进行信息登记,发现疫情,及时按照要求处置。

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引导。由宣传部门负责,加强对相关疫情舆情的收集,建立重大舆情网上舆论引导应对机制,扎实开展舆情隐患排查、网上舆情监控、研判、处置工作,全力化解负面舆情隐患,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向全县人民发出《致返乡人员的一封信》、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10万余份,录制语音宣传U盘20个,分发到各乡镇(街道)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意识。通过在县电视台开办专栏、电子屏幕滚动宣传、悬挂宣传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治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特别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驻村扶贫队伍、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优势,切实起到引领和宣传防控作用。实行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日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统计及时、准确。目前,指挥部已发布8个工作指令,有效指导全县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降低病毒传播扩散风险。

强化督导督查。县四大班子密切分工协作,深入乡村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详细了解疫情发展态势,督导群防群控工作。成立4个督导组,重点对会议贯彻落实、行业部门责任落实、公共场所管控关停、人员到岗到位、返乡人员排查摸底、卡点设置、返乡人员隔离监控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导督查,采取日督查日通报制度,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王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