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自卑、冷淡孤僻、容易极端、内心敏感的孩子大都来自同一种家庭

01

家庭虽只有短短二字,却是最温馨的词语。

因为它所表达的是爱,是幸福开始的地方,家庭应该是欢乐和笑的殿堂。

有人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每个人都有家,但是不一定都能享受到温暖。大多数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有爱的家庭里,可也总有不幸运的人生活在缺爱的环境里。

爱,是属于精神范畴的,而对人心理影响最大的也正是这种非物质的东西。那么,那些在缺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02

他们长大后会有以下五种表现:

第一:自卑

那种从小被父母宠出来的自信,这辈子我也不会有,这是我最近在各种软件上看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

在关于“我为什么自卑”的诸多回答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就是“童年期缺爱”。

“缺爱”经历是很多自卑者不堪回首的童年梦魇,也被普遍认为是自卑的起源。

自卑者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他敏感、脆弱、胆怯、紧张,与世无争,渴望保护与温暖。可是,往往越自卑越可悲,现实生活不是电视剧。

因为过于自卑,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是碌碌无为,甚至一无所成,总是去否定自己,害怕别人的评价。

而我认为你早已不是那个站在桌子后面低着头忍受着指责的孩子了,也不是面对别人的嘲笑无能为力的孩子了,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拥有了保护自己的力量不是吗?

第二:缺少安全感

童年时期缺爱的人,成年之后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没有安全感,于是他们会是敏感、猜疑的,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着最初的内在关系模式,在那个模式里面缺少了回应,缺少了关爱。

缺乏安全感会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拒绝爱,第二种用力过猛的爱。

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不会是健康的爱。在成年后,童年缺爱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尤其是亲密的关系。或者是拒绝,不敢靠近,亦或者是对比穷追不舍。

没有人喜欢孤独,可是总有人被迫去选择孤独。有时候在享受孤独的同时也要学会打破孤独。

03

第三: 冷淡孤僻

孤僻是一种人格缺陷,具有这种缺陷的人,他们害怕受到伤害,所以不愿与不熟悉不信任的人来往,从而他们对待人也是冷淡的态度。

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有很多,可不可忽略的先天性原因有一个,就是童年缺爱。比如,父母的粗暴对待,家庭缺少和谐温馨的环境,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

这种性格的人很可怜的,他们似乎给自己安了屏蔽器,屏蔽一些感情,因为他们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感情。

第四:容易极端

我看过以前关于犯罪者的纪录片,片中提到从心理学上看,这些犯罪者都有潜藏的心理问题,而且大多人的心理问题都和童年的家庭背景有关系,童年缺爱和不幸导致他们出现极端心理,从而报复社会,宣泄内心的压抑。

曾经看过一句话,“人们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爱”。

其实爱的本质也是一种支持,有人爱我们说明有人愿意支持我们,给我们鼓励。爱一个缺爱的人,他们恰恰缺少这种支持。

所以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特别的极端,不是太过兴奋,就是太过懦弱。

04

第五:内心敏感而脆弱

所谓的玻璃心,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超级脆弱,就像玻璃一样稍不小心就会碎掉。

一个拥有玻璃心的人,总是会因为别人无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神情,一个动作,就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玻璃心也是内心敏感,脆弱到极致的一种体现,这种人没有玻璃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特别缺爱。

一个缺爱的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别人足够的照顾和关心,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这种情况。

所以当他们出现了一些挫折的时候,他们是很难承受的,所以很多人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由此可见,自卑、冷淡孤僻、容易极端、内心敏感的孩子大都来自同一种家庭:缺爱。

东野圭吾曾在《时生》写到:"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不够幸运而已。

我们无法穿越到童年,改变过去受过的忽视和伤害,但是认识过去,可以改变在你人格中的负面特质,治愈自己,变成一个可以拥抱幸福的人。

-END-


想让你知道很多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