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因《梦想改造家》大火的青山周平出新作,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他?

从北京鲁迅博物馆往右拐,沿着窄胡同往里走。

几个大爷坐在家门口,互相唠嗑,门前拴一条狗,停一辆二八大杠。

大妈骑着辆小黄车停在路边,和偶遇的熟人说完两句家长里短:「物价比工资长得快。」

便啊啊啊潇洒地高唱着美声,一骑绝尘而去。

然后有术到了,青山周平在北京胡同的新作品,像我一样冲着设计师的名头来拜访的不在少数。

一个没什么标识的红棕色铁门,没有可以窥探的缝隙,仰头能看见个小窗透着亮光,有三两喝咖啡的人。

门开,一个五六米长的死胡同,右边是咖啡馆,主人董雪闲坐着。

走到底,左边有个暗门,里面便是民宿。

四合院,大天井,很安静,只有天空画圈的鸟儿「扑棱棱」的声音。

视线的第一焦点一定是庭院中间四方方的石塔。

听起来很玄乎,但你确实感觉所有空气围着塔在打转,形成一个气压旋涡,主宰着整个空间的气场。

入口的门和围墙严丝合缝,像掉入一个没有出口,只有天空的世界。

但不是压抑的好似进了监牢,而是婴儿回到母体。

像一下甩掉所有旁人窥探的眼光,

遗忘所有因为他人而产生的喜怒哀乐,

心底压抑的天性得到解放的释怀感。

想敷着面膜,穿着睡衣,踢踏一双拖鞋,放浪形骸的到处游逛,甚至爬到屋顶上去。

放松的,不用管任何的,只是单纯的自我的,毫无负担的安逸。

房间里做了个小庭院。

透明的天顶上,是榕树的冠,往椅子上一靠,虽然是在室内,却感觉坐在大树下。

把香薰机打开,味道好像是冷杉。

放上音乐,是Roxy Music的Avalon,歌单是特别定制的,推荐人是北京独立乐队FutureOrients的郭震。

先前有听说是做迷幻摇滚和舞曲朋克的,没想推荐的歌又雅又骚气。

悠扬的萨克斯出来的时候,就想脱光泡汤看星星。

—「我没有什么天赋。」—

「我没有什么天赋。」

第二天,去BLUE工作室拜访有术的设计师青山周平。

没想访谈一开始,在问到为什么来北京时,青山就给了我一个完全没想到的答案。

这个在《梦想改造家》技惊四座的建筑师,

这个可能是中国微博粉丝量最多的建筑师,

这个每出一个作品都饱受赞誉的建筑师,

怎么想都很难和天赋平庸扯上关系。

虽然曾以「最佳毕业设计奖」毕业于大阪大学,又拿着「最佳硕士论文奖」从东京大学毕业。

青山周平觉得自己是个天赋平庸的建筑师。

所以不能常规,不愿稳定,成了「非主流」。

他不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在大学本校读研究生。

也不像大多数人毕业后,选择就职一家东京事务所,干到退休。

他漂洋过海来到北京,成了一个「北漂」。

常去的酒吧关了门,青山失望的在门缝里张望

他在胡同里租住近十年,但因为拒绝安定,从没有想过要买房。

「如果买了房子,我的生活方式,生活地点,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再改了。」

他怕自己死在舒适圈里,青山很久以前看过一本书,书里说在物理学中安定就是没有力量的一个状态。

—「没成网红之前,只是一个安静的建筑师」 —

青山《梦想改造家》里爆改的最小学区房

2015年,青山因为《梦想改造家》走红,成了别人眼中的网红建筑师。

初到中国的几年,青山的工作并不顺利。

那时他在SAKO 建筑设计工社工作,同期入职的同事都有了自己的建筑项目,但青山设计的项目总因为各种原因而半途夭折。

那是一段漫长的焦虑期。

「运气不好。」他这样解释。

「这算是焦虑时的自我安慰吗?」

「也不算吧,因为手上还是有很多工作。」

「会想过回日本吗?」

「没有,就觉得还有机会。」

天津塘沽小学

这个机会一等就是7年。

他和一个姑娘,一同主持了天津塘沽小学校的项目。

这个姑娘叫藤井洋子,后来她成了青山的妻子。

苏州有熊公寓

2014年,他们共同创办了BLUE建筑事务所。

此后,「3.7㎡最小学区房」、「L形之家」

贝聿铭叔祖老宅改造的「苏州有熊公寓」

「失物招领国子监店」、「上海大田秀则画廊」

以及此次的民宿「有术」。

每个作品都足够惊艳。

— 「你试过Gap Year吗?」—

其实这些非常规的选择,早在青山周平大学就已有端倪。

大三之后,青山决定休学一年,去背包旅行。

出发点是确定的,从上海出发。

时间是确定的,旅行一年。

其它都是未知,只是从东往西走。

去哪座城市,在一座城市呆几天都不确定,走哪算哪,然后一年后再返回上海。

那时候没有谷歌地图,有时候到当地买地图一看,才知道自己在哪里。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翻译软件。

有时青山会去街边的网吧,找有没有可以打日语的电脑。

但大部分时候,他只能用拼音发邮件给家人。

「日本是没有边界的国家,都是海。」

所以青山会对两国间的边界格外关注。

从西藏到尼泊尔,边界其实就一条小小的河,甚至站在河岸就可以看见对面,可两边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河的这边是中国人,讲中国话吃中国菜,

河的那边是尼泊尔人,讲尼泊尔话吃尼泊尔菜。

土耳其海峡的东边是欧洲,西边是亚洲。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只是一条路,走过去,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切换了国家。

而在耶路撒冷,同一个城市就可以呈现截然不同的三种风格。

犹太教像欧洲,伊斯兰教又是伊斯兰的风格,还有基督教。

在印度,青山看到人们在飘着尸体的恒河里沐浴、洗漱。

旁人会觉得这是肮脏的,但当地人却以此为神圣。

这些见闻冲击着青山。

原来不是一套标准就能通行世界。

原来我们觉得对的、好的,别人不一定见得。

— 「大部分时候,是差不多先生」 —

他性格随和,像一个「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也可以,还好吧。」他习惯性这样回答问题。

不轻易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会特别喜欢某个东西,也不会特别讨厌。

只有在建筑设计上,他十足执拗。

很多甲方会给他提ABCDE的要求,青山通常是不听的。

他会去了解业主提这些需求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给出XYZ的方案,没有一条跟甲方的要求一致,可营造出的氛围却恰是对方想要的。

有术的主人董雪也是个设计师。

在她眼里,青山的设计没有什么夸张的造型,但最后的颜色、材料、灯光搭配在一起,就会觉得是那个氛围。

可以敷着面膜,穿着睡衣,踢踏一双拖鞋,肆意放松。

这种氛围是老房子告诉青山的。

「不是我在设计它,而是它在告诉它想变成什么样。」

挖地面时发现不知年岁的长条石,青山就把它们放到房门前做了台阶。

原先老房子有一部分是加建的,和主体建筑结构分开,青山就让它继续保持分离的状态。

把屋顶拆掉,做一个玻璃的顶,于是有了室内的小庭院。

而石塔的砖,原先是老房子违建的部分,那些原来贴着的小广告和着早年的浆糊,继续让它残留着。

这些材料是有感情,时间难倒回,所以无法被替代。

现在的时代,我们身边太多轻易可被替换的工业品,今天坏了,明天可以直接再买。

但这些老砖、老木、老石头,是没办法再有的,今天丢了就再也买不到,是无法替换的。

青山不希望这个空间是跟过去的时代完全割裂的,没有延续。

走红后的青山工作变得更加忙碌。

一个月30天,20天在北京,10天在外面。

每天10点到工作室,然后会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

他享受每天晚9点以后的时间,同事们下班去了,不再有电话打扰,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虽然很忙,但青山对每个项目仍然保持最投入的状态。

考察项目时,他会穿着马丁靴一脚踩进泥地里。

在有术的设计过程中,青山的参与程度也远比董雪想象的要多。

光浴缸底部坡度排水如何分缝就讨论多次,

射灯的安装方式,青山画了七张草图来说明。

「最后还是要以作品说话。」

青山并不喜欢网红建筑师的标签,但也并不介意别人这样定义他。

「别人不会因为你是网红建筑师,就觉得你做的东西好,也不会因此就觉得你做的东西差。」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作品上来。

— 「如果没有建筑,我看不清现在的时代。」 —

但青山也坦然,走红给了他更多的机会。

给了他更多改造这个城市的机会。

看似温和的青山,却有一种改造城市的野心,很狼性的野心和梦想。

「想让这个城市变得离我理想中的样子更近一点。」

400盒子的城市社区

为此,他做了一个非常实验性的建筑设计「400盒子的城市社区」。

在这个设计里,青山把房间缩小到最小,然后把外面共享的空间,公共的空间做大。

就像他在胡同里的家。

「住的房子很小,但是却能享受到比200㎡,300㎡还要开阔的空间。门口的菜市场是我的冰箱,意大利餐馆是我的厨房,咖啡厅是我的书房,大树底下是我的客厅。房子很小,但是家却很大。」

「年轻人、老年人、有钱的人、外地人、当地人、小孩子,所有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自由的空间。」

这是青山心中的理想城市,它是多样的,自由的。

他希望用自己的设计,却改变这个城市,达到他理想城市的状态。

于是他也开始设计家具,因为建筑设计太贵,希望用家具进入更多普通人的家,去影响城市里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青山说,建筑师对他来说不是工作。

建筑是他看这个时代最好的眼睛。

「如果没有建筑,我看不清现在的时代。」

歌女的歌,舞者的舞,文人的笔,各自有各自表达的方式。

而建筑师用建筑去传达对城市的理解和思考。

所以BLUE的全名是Beijing Laboratory Urban Environment,北京城市环境研究所。

而他也开始更多接触民宿,在秦岭的留坝,他将为蕾拉小姐的「飞蔦集」还有「过云山居」做设计。

「这是一个城市人的空间,但它的周围是自然,是乡村。」

这对青山周平来说,也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有术sthHere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二条14号

价格 | 980-1980(现价646.8-1306.8元)

部分图片来自有术和BLUE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