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下載軟件都要讀取聯繫人、短信、位置等信息?

8572455


為何現在安卓手機軟件都必須要讀取聯繫人,短信,位置等信息?否則就不能正常使用。而蘋果手機軟件卻可以不提供,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原因很簡單,國內安卓手機軟件利用流氓行為逼你提供隱私!而我們大多時候也只能如百度CEO李彥宏所說的那樣——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雖非實情,卻又無可奈何!


最近幾年我一直使用iPhone,平時下載新軟件,點開後,一般都會詢問能否聯網?能否允許通知消息?能否提供位置信息?每次都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即使全部否定(網絡連接還是允許的),也能進入軟件界面正常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涉及到拍照,錄音,訪問相冊,訪問聯繫人也都會一一詢問,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哪個權限突然不想提供了,也可以手動去取消。一直覺得這些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下圖iPhone軟件權限設置界面。

然而前不久幫一個親戚設置一臺全新的安卓手機,當時安裝了新浪微博。打開後,新浪微博需要手機通訊錄權限,電話短信權限,相機相冊權限,定位通知權限等等,我按照需要進行設置後,竟然提示權限不夠,強行退出了軟件。當我再次點開,又多給了幾個權限,然而依然強行退出。第三次把所有的權限都給了,終於可以正常使用了。第一次被安卓軟件的流氓行為給震驚了。之後又幫忙設置了幾個軟件,很多都有類似的情況。在換iPhone前,用的安卓手機,權限還是可以控制的,沒有出現這種強制要求的。然而幾年過去,如今進入大數據時代,卻出現了這種流氓行為,怎能不讓人氣憤。



安卓軟件的這種流氓行為和背後的利益鏈脫不了干係。蘋果公司反而顯得更加尊重用戶隱私。如今一個軟件可以完全免費,也要收集用戶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得數據者得天下。無論是定點廣告投放,根據你的喜好推薦,根據你的習慣進行服務,都需要對用戶進行全方位的數據收集。得到這些數據還能轉賣分享獲取利息。如今一個天氣預報軟件都要你的手機通訊錄權限,否則無法使用。各種敏感權限都被強硬獲取,而我們更多的是選擇妥協。一方面國內軟件環境使然,另一方面又有多少人真正的重視自己的隱私了。如今Facebook CEO扎克伯格還在因為五千萬用戶數據洩露被非法應用而道歉,在中國幾億人的隱私權限正在被侵害,卻鮮有人問津。如今我們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移動互聯網用戶國家,然而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法律和觀念還落後很多!




憶夢科技


下載一款APP,就會有獲取權限的請求,從聯繫人信息、位置信息到語音權限、攝像頭權限,花樣百出,有時候不授權會影響功能的使用,但是授權了又怕洩露隱私,所以在軟件的安裝和使用中,我們就要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

1、權限獲取

對於一些專業性的軟件來說,例如導航軟件,會要求位置、攝像頭、GPS權限,這些功能都與軟件自身密切相關,必須授予才能使用。

而對於要獲取聯繫人信息、通話記錄等這些與功能無關的權限,就要特別注意了。這在很多時候,主要就是為了推廣目的,例如有時候打開某一閱讀器APP,會顯示XX好友正在讀XXX,就是通過權限獲取而收集到的用戶信息。

除此之外,有些軟件後會在後臺悄悄的獲取權限,偷偷收集用戶的資料。所以,在下載軟件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防止下載到依稀惡意流氓軟件。

2、權限管理

為了更好的保護隱私,我們還需要進行必要的權限管理。

操作:手機設置—應用—權限管理,就可以查看到每個軟件鎖獲取的權限內容。

接著,點擊任一權限內容,就可以查看到所有已獲取該權限的軟件,點擊後方按鈕,就可以禁止其獲取該權限了。

如果你的手機上找不到這一功能,就說明手機還沒有進行過root操作。可以通過強力一鍵root軟件,先對手機進行root操作,就可以查找到該功能了。


奇趣軟件技巧達人


現在安卓手機應用權限要的太多,很很煩人。

我就想用個地圖,幹嘛要我電話權限,手機號都給你綁定了還不夠嗎? 我就想好好看看新聞,幹嘛要短信權限。 我就想看個NOW直播答個題,為什麼要GPS權限? 在蘋果手機上的應用為什麼不需要那麼多權限?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在京發佈2017年第一季度《網絡隱私安全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調查發現,96.6%的 Android 應用獲取用戶手機隱私權限,較iOS 應用高出27.3%。值得注意的是,25.3%的Android應用越界獲取用戶手機隱私。報告還公佈了手機應用白名單與灰名單。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一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軟件開發者的流氓性質寫照在我們國內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相關法律法規情況下,這些軟件的開發者或經營者對用戶權限這一方面就肆無忌憚,因為權限越多,它們收集到的數據越多,得到的益處就更多,而我們用戶的隱私就會越來越少。

再一個,我們國內的安卓應用市場多而雜,比如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寶、豌豆莢、安卓市場等,還有各大手機廠商自己的市場分發市場。在這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應用市場情況下,監管就更加困難。有些應用市場唯利是圖,在監管檢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就出現應用難題,甚至出現違法流氓軟件的情況。


第三,個人信息有價值。 手機APP濫開隱私權限越多,獲取的個人隱私就越多。對於一些不正規的應用,用戶的暱稱、頭像、位置、通訊錄、電子郵箱、Q支付寶等賬號,甚至身份證號、銀行賬戶等敏感隱私信息都處於“祼奔”狀態。這些信息又被互聯網公司收集到海量數據中,用於其它商業行為。更有甚者會倒賣。這些都是利益的驅動。

2016年8月,國家網信辦發佈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不得開啟與服務無關的功能”等。2016年12月發佈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指出,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不得調用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終端功能。雖然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這樣的應用亂象,但是總是有一小部分人見利忘規。


所以我們在下載應用的時候最好到正規的大型的應用商店或者官網上下載,最好不要小網站或網盤私鏈下載,另外,有些所謂的破解版特別版也要特別小心。另外,在下載安裝的時候先把權限設置好,把不用的權限關閉。

我是簡直來道,第一時間關注分享科技互聯網大眾化資訊,在這裡你可能得到更多最新的驚喜。歡迎關注互動交流!祝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