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粪便能治病你信吗?但确实是真的

用粪便治病听上去可能觉得好笑,但早1700年前东晋时期葛洪编著的《肘后备急方》以及明朝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利用黄龙汤治疗严重腹泻或食物中毒的内容 ,《肘后备急方》里就有“饮粪汁一升,即活”的记载。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肠道大会上粪便移植治疗疾病以其奇特的方式和神奇的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所以说用粪便治病是千真万确的。


那么用粪便怎么能够治疗疾病呢?大家知道人类的肠道内存在1000种100万亿个细菌,经过漫长的进化,它们与人类达到了一种共生共存状态,它们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肠道菌群。大部分的肠道细菌为绝对厌氧菌,包括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真杆菌属、乳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瘤胃球菌属等。饮食、环境、基因影响内脏细菌的构成。这些微生物的功能包括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量存储、免疫功能和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等。肠道共生菌群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局部作用抑制细菌定植。当肠道菌群平衡因为多种原因遭到破坏,就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艰难梭菌的感染、炎症性肠病、肥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郁症、自闭症等肠外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细菌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如果这个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比如肠道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自身的菌群可能会永久失去恢复平衡的能力。此时如果采集健康者的便样,稀释后注入患者的结肠,让注入的大便中的有益细菌掌控局势,在患者肠道安营扎寨,那么被破坏的平衡或许会恢复,患者也将痊愈。

粪菌移植治病的现代复苏是在西方,自195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有数万例患者接受了粪菌移植技术,主要用来治疗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便秘等胃肠道病症。在国内近两年有数十家医院开展了粪菌移植,保守估计,国内已有近4000多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

粪菌移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上消化道通过鼻饲管或胃镜。下消化道通过肠镜、灌肠等,灌肠是最简单和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结肠镜的方式因更接近病变部位,较灌肠更有效。

粪菌移植为治疗很多疾病提供了新希望。但该领域的先驱者表示,还需要对它们进行更加科学地研究。美国麻省总医院进行一项临床试验,要把身材纤瘦者捐助的粪便急速冷冻后,制成胶囊给肥胖的受试者服用,并从中观察瘦子体内的肠胃微生物群是否能取代体内原有的微生物群,若是成功的话,未来靠“吃屎”也能够轻松减肥了。

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称,粪便移植在治疗严重感染的使用越来越成为患者的选择,但随着使用的增加以及捐助者筛查范围的扩大,进行良好的长期试验及监测也非常必要,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最为合理的选择和建议。

肠道微生物群落在我们机体免疫系统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将粪便物从一个人移植到另一个人目前被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比如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复发等,这种细菌每年会引发成千上万人死亡。粪菌移植将健康供体液化的粪便引入患者的肠道中,从而使健康的细菌菌群在受体肠道中重新定植,通常患者进行长期的抗生素疗法后肠道菌群就会被破坏。

如今粪便移植被越来越多地用作治疗人类肠道的特殊感染,而且可以成功治疗那些养老院和医院获得性的感染性疾病,比如难辨梭菌结肠炎,其是一种感染性的腹泻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抗生素疗法,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健康个体的粪便移植或许可以有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克罗恩病。

毫无置疑,粪便可以挽救生命,利用粪便移植可以治疗难辨梭菌引发的感染,而且据文献报道目前其治愈率可以达到95%。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了“粪便移植”,其实才没有这么简单粗暴呢,真正移植的是从粪便中提取的菌群,所以叫“粪菌移植”。

大家偶尔会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轻微的腹泻,但是有些时候腹泻也是会严重到要进医院的,严重腹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艰难梭菌是一种厌氧性的细菌,在无氧的环境下能生长得更好,而人的肠道内恰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而且如果过度服用某些抗生素,艰难梭菌菌群的生长速度会加快,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引发炎症。这种炎症发作时会导致严重的腹泻和腹痛,且极容易复发,而现在最为有效的就是“粪菌移植”方法。

目前国内粪菌移植还可用于治疗的疾病包括: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不明原因腹痛、腹泻、便秘以及非胃肠道疾病如代谢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自闭症等。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应用粪菌移植治疗的疾病会不断增多,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