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联姻四年,金丝猴与好时终将“分手”?

6月将近,还记得前一段时间传出金丝猴将被好时出售的消息。当时好时方面就这一传闻回应称:“根据公司政策,我们不会回应谣言或猜测,也不会透露是否会进行并购。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以及好时在中国的增长机会。”

相较而言,就去年7月赵启三回购金丝猴一事,好时方面的回复中用到了“不实言论”、“无任何依据”等词汇,十分清楚地摆明了立场。

其实对于很多“80”“90”后的人来讲,“金丝猴奶糖”可能是童年回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它的命运却让人惋惜。

一只“金丝猴”诞生了

1979年,赵启三临危受命接手周口市沈丘县付井公社农机修理厂的事务,对其进行改头换面,之后从事休闲食品生产。

从生产点心到生产洋产品“巧克力”,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规模越来越大。终于在1993年这家乡镇企业成功兼并了上海蓬莱食品厂,注册成立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并建立上海研发基地。

金丝猴奶糖

三年后,组建为中国金丝猴集团,自此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997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乡镇企业

此后几年,金丝猴获得过诸多荣誉。1999年被省技术监督局评定为全国质量跟踪重点保护企业;2000年度先后被评定为“新世纪中国优秀企业”、“中国糖果工业优秀企业”及全省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2002年“金丝猴”牌糖 果、巧克力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

在2003年“非典”蔓延的时候,金丝猴开始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并实现渠道变革。

由于拥有自建奶源基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很多奶制品都受到了影响,但金丝猴除外。

媒体报道:渠道变革之后的金丝猴在销售业绩上也来了个大爆发:连续5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销售额更是达15亿元左右。

这之后,企业发展进入平稳期,每年的销售收入都维持在13亿元至15亿元。

转型不成,反遭“抛弃”

2004年 ,金丝猴集团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其总部从周口沈丘迁到上海,开启了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重大转折。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的跨越转变和对一线城市份额的争夺,金丝猴也开始寻求资本力量的支持。到2008 年,每年销售额约为 2 亿元人民币的金丝猴开始筹备 A 股上市。

《中国企业家》有一篇文章中也曾评价道,作为国内最大的糖果和巧克力生产商,产销量居首位,如果上市成功,金丝猴将成为国内首家登陆证券资本市场的糖果和巧克力生产企业。

在很多人都对金丝猴看好的时候,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其上市计划最终在 2012 年被赵启三搁置,并在2013年与好时达成了并购要约。

最终,金丝猴公司80%的股权被其创始人于2014年9月26日卖给好时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好时荷兰有限公司,而剩下的20%股权,也在2016年2月完成收购。自此,金丝猴完全属于外资。

好时与金丝猴联姻

当时对好时公司而言,中国是好时实现全球扩张的首要国际市场,好时公司表示在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之后,通过与金丝猴分销渠道的协同合作,中国有望在2015年底成为好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收购之后,两家公司可以分享仓库、物流,并帮助好时深入分销至金丝猴所擅长的中国二三线城市。”这是彼时的好时国际总裁提及过的收购原因。

出现裂痕,或将“分手”

在并购之后,好时对金丝猴员工制度进行“改革”,开始裁员,减薪,慢慢到后来的大规模裁员、工厂停工......甚至于2017年5月份,好时将已经离职的百余名金丝猴员工告上法庭,引发了一系列风波。

好时2017年报显示,好时全年营收为7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盈利为7.83亿美元,同比增长8.74%。虽然好时在国际业务的销售额增长,但除墨西哥、巴西和印度市场外,中国成为好时国际业务中亏损最为严重的市场。

据知情人透露,“今年春节前,中粮集团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金丝猴做了审核盘点……”,并表示“

印象深刻”。

“今年,金丝猴的规划只做到6月,应该要卖了。” 一名好时员工对相关媒体表示。

好时与金丝猴或“分手”

在该员工看来,如果6月份确实没有生产计划,那金丝猴被卖基本就成定局了。“虽然好时一直在压缩金丝猴的产品种类,但6月也是最佳的备货时机,按常理,开足马力生产才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好时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收购了金丝猴,最终没有出现两个品牌共用渠道的局面,反而几乎解散和推翻了金丝猴原有的经销团队和渠道结构,最终的结果就是好时巨资收购的品牌反而成了好时的包袱,而金丝猴在好时的旗下也已经奄奄一息。”

但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好时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出售金丝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目前看,金丝猴对好时的业绩缺少正面的影响,应该予以出售。但是跨国企业很少会因为某个品牌短期的表现而进行买卖,它们对于一个品牌的处理,考虑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盈利多少,它们更看重的是市场长远布局和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

面对这场两败俱伤的并购,好时是否还愿意背着金丝猴这一沉重的包袱前行,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