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奠定我国宇航服和作战服,88岁老院士身体力行,诠释家国情怀

做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一定是把责任内化于心 ,而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西安工程大学里,一个长期从事纺织材料和纯化纤仿毛技术的研究的老者正是这句话的完美诠释者。

在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无论寒暑冬夏,阴晴雨雪,时常能见到一位清瘦的老者,这个总是穿着深灰蓝外套、脚蹬布鞋的匆匆身影,就是我国纺织材料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

姚穆教授1952 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西安工程大学前身)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纺织材料和纯化纤仿毛技术的研究,开拓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为我国极地服、宇航服和作战服等服装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说到姚穆院士的研究成果,那必须一提的是,发明了具有现代高新技术的新型仿毛涤纶长丝“军港纶”,及其系列面料“军港呢”,为军服、制服及民用服装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物质基础。香港回归那天,我国驻港部队穿着挺括舒适的军服,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威武英姿。仅1999和2000年,“军港纶”创产值29亿元,利税6亿元。2001年,“军港纶”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被感染人群有1/3是医护人员。为了研制出能够隔绝病毒的材料,姚穆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专家们加班加点,设计方案,突击试验,只用了三周时间,就研制出了医用防护服,并很快通过了国家鉴定,被用到防治一线。

为了对纺织原料和产品的评价更加科学化和客观化,多年来,姚穆教授努力在这一领域耕耘。他研制了几十种测试仪和测试标准,许多仪器和测试方法现已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曾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姚穆教授治学严谨、工作勤奋,笔耕不辍,译著论著颇丰,特别是以他为首编著的《纺织材料学》,两版共印刷23次发行16万余册,成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

20世纪80年代初姚穆教授就翻译出版了许多原苏联学者的重要教科书和学术专著,之后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编写出版了多种本科生用、研究生用的教材和工具书。并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成为我国纺织界的知名学者。

在工作研究中,他更是系统深入,锲而不舍,近年来在人体着装舒适性的理论,测试与评价研究方面及多异多重复合变形化纤长丝系列织物的设计与生产方面更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2018年,姚穆教授已经88岁高龄,这位学生眼中的“纺织百科全书”、业界眼中的“中国纺织材料大家”、企业眼中的“科技雷锋”,依然保持着工作的热情和劲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奔波在祖国各地,勤勉、坚韧,心系纺织,全情投入于他热爱的纺织事业中,报效国家。

只要看到他本人,就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坚定着大家推动中国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的信心,坚定着大家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创出一番事业的激情。在姚穆教授清瘦的身躯里,饱含着一位耋耄老者对纺织的情怀、对教育的情怀、对祖国的情怀。

这样一种执着追求学术严谨、完全忘我的姚穆精神激励着几代教育人、纺织人为国家的事业艰苦奋斗。姚穆教授的弟子遍布天下,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能清晰地看到姚穆的影子——朴实、谦卑、严谨,有韧性、有情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关注“西安工程大学招生办”,这里有更多西安工程大学精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