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小寒|最冷時節煮一碗紅豆糯米飯,暖心補腎,且候春歸

從小寒到立春的前一天,是冬天的最後一個月,稱之為殘冬,也叫做深冬。這段時間既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同時又迎來一絲早春的氣息。季節的首尾相連,寒邪之氣會和溼潤的空氣,雨水一起入侵,是全年地氣最寒的時候。此時一定要穿上厚棉襪和棉褲,否則我們的下半身很容易受寒,如果是體內溼氣較多的朋友,會容易讓寒溼之氣盤踞在下身,出現小腿浮腫、白帶增多的情況。

這最後一個月,我們以節氣來劃分時間,要做的事情都有所不同:小寒節氣為前半月,注意防寒,為身體保溫,排下身溼氣;大寒節氣為後半月,需要為即將到來的春天做一些準備,固腎養脾,給身體打打底子。

小寒節氣為身體防寒有兩個方法:一是養腎,對腎進行一個全面的封固。就像糊窗戶縫一樣,我們把腎補好了,沒有漏洞,寒氣就不容易侵入。二是暖我們的心和脾,心主血,脾統血,暖了心脾,血才能暖,給身體帶來活力。

一碗暖心驅寒的紅豆糯米飯

對很多朋友來說,紅豆就是一種普通的豆子,什麼時候都可以煮來吃。但於我而言,紅豆是屬於冬天的豆子,暖暖的。每年到了深冬,我就會煮一碗紅豆糯米飯,軟軟糯糯的口感,甜絲絲的。剛做好的時候特別熱乎,吃完一碗身體就溫熱起來了。看《小森林》,女主角市子說:“寒冷的季節裡總少不了紅豆”,深以為然。

糯米性溫,是米類食品中最滋補的,能補虛、補血、補脾肺。糯米跟粳米不一樣,粳米比較平和,主要補脾胃而糯米是溫性的,因而還有溫腎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裡說:“作薦禦寒,暖於棉絮。”糯米溫腎暖身的功效,比蓋一層厚棉絮還要好。

但是糯米有個大毛病,就是黏膩,不好消化,消化功能弱的人不能多吃。有個好方法就是放到鍋裡炒一炒,炒到有焦香味兒之後,再燜熟,這個時候糯米吃起來感覺就不那麼黏了。《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今人冷洩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數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溫肺暖脾可驗矣。”

炒過的糯米實際上變得容易消化了,脾胃較弱的人都可以吃,而且糯米炒過還增添健胃的功效。

紅豆性平,能祛溼氣,養心神益心血。凡是進補,都要注意,一定要人體的濁氣垃圾留下一個排出的通道。

這就好比在室內燒暖氣,若是門窗封閉得死死的,一味地燒,就會憋著受不了。所以我在整個冬天進補的時候,都會搭配著喝一些陳皮水或者麥香果茶,消消食、化化瘀。

在這道食方里,紅豆也是起著這樣一個作用。糯米雖然補卻有些黏膩,而紅豆有洩的作用,能排溼氣。這樣平衡一下,就很溫和了。

食材:紅豆 100g / 糯米 100g / 油 適量 / 鹽 少許

做法:

1. 紅豆浸泡4個小時之後,加清水在鍋內煮開,10分鐘後關火。

2. 炒鍋內多放油,燒熱後放少許鹽,放生糯米用小火不停翻炒。如果想吃得更軟一些,可以將糯米泡水後瀝乾再炒。泡過的糯米下鍋後容易粘成一團,要不停地快速翻炒,直到糯米表面的水份完全乾了。

3. 糯米炒到微黃,把紅豆連湯一起倒入,小火燜熟後起鍋。

做好的紅豆糯米飯,飄著紅豆自有的香甜味兒。喜歡甜味的朋友可以灑一些白糖,我自己比較喜歡灑一點鹽,這樣紅豆飯的口感會更好。在日本,紅豆糯米飯還有吉祥的意思。家裡有了好事情,例如結婚成年等都會吃紅豆飯。想想,在寒冬裡,煮一碗這樣代表著吉祥的暖心紅豆飯給自己和家人吃,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你們一般都會選擇吃什麼過寒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