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包头地名:土右旗苏波盖乡的23个村名来历

苏波盖乡,位于土默特右旗东部,乡政府驻地在萨拉齐镇东17公里处的苏波盖村,故得名。辖17个村民委员会,23个自然村。

苏波盖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苏波盖村,辖2个自然村。

苏波盖:“苏波盖”,系蒙语,意为“有塔”。本村为达赖四世喇嘛诞生地,为了纪念,该处建有召庙,内有一座白塔,故得名。

茅庵圪梁:清乾隆年间,有人在此搭起一座茅庵居住,故得名。

德胜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德胜营村,辖1个自然村。

德胜营:清乾隆年间,吉丹喇嘛居住此地,故本村原名吉丹营。解放后,改为现名。

王老四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王老四营村,辖1个自然村。

王老四营:清乾隆年间,有一叫王老四的人在此定居,故得名。

二座茅庵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二座茅庵村,辖1个自然村。

二座茅庵:乾隆年间,开放庙地,此地来了两家王姓垦户,他们各搭一座茅庵居住,故得名。

火盘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火盘村,辖1个自然村。

火盘:清乾隆年间,此地迁来营姓、贾姓两户居民,他们说:“我们在这里居住以后,愿日子永远像火一样兴旺。”,故得名。

四座茅庵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四座茅庵村,辖1个自然村。

四座茅庵:清乾隆年间,曾有人在此搭起四座茅草房居住,故得名。

岛拉板申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上岛拉板申村,辖2个自然村。

上岛拉板申:“岛拉板申”,系蒙语,意为“七间房”。清乾隆年间,一些蒙古族居民来此盖起七间房定居,故得名岛拉板申。后发展为两个村,本村位于北,故得现名。

下岛拉板申:因本村位于上岛拉板申村南侧,故得名。

丹进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丹进营村,辖1个自然村。

丹进:“丹进”,藏语,人名。清乾隆年间,丹进喇嘛居住此地,故得名。

王大法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王大法营村,辖1个自然村。

王大法营:清乾隆年间,王大法来此定居,故得名。

石老藏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石老藏村,辖2个自然村。

石老藏:清乾隆年间,有石姓居民来此定居,因东北邻近东老藏营村,西北邻近西老藏营村,故得名。

南营子:因本村位于石老藏营村南,故得名。

新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新村,辖1个自然村。

新村:此村原系农场,1930年后居民渐多而形成村落,与邻近村庄相比,建村较晚,故得名。

油房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油房营村,辖1个自然村。

油房营:清乾隆年间,此处有一个财主开了一座油房,故得名。

西麻糖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西麻糖营村,辖1个自然村。

西麻糖营:因本村位于上麻糖营村西,故得名。

上麻糖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上麻糖营村,辖1个自然村。

上麻糖营:清乾隆年间,此处曾有一牧马人名叫马头,故得名马头营,后逐渐演变为现名。

新营子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新营子村,辖1个自然村。

新营子:清乾隆年间,美岱召庙地放垦,从山西省河曲迁来的移民在此定居,形成新村,故得名。

东老藏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东老藏村,辖1个自然村。

东老藏:宋朝时,此处有一座城,城里住着一位大将,城外东西各设一营,各有一位将军驻守,此地为东将官驻地,故称东老将营,后演变为现名。

美岱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美岱桥村,辖4个自然村。

美岱桥:清乾隆年间,该村东有一座木桥,又因附近有美岱召,故得名。

吕家:清朝末年,吕二小居住此地,故得名。

樊家:清乾隆年间,有樊姓居民在此居住,故得名。

温家:清乾隆年间,有温姓居民在此居住,故得名。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包头市分册)》(1985年11月)

资料整理: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市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土右旗萨拉齐镇的磐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