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深度︱和特朗普“暧昧”?领航土耳其16年的他,如何执掌新一轮任期……

领导土耳其长达16年之久的总统埃尔多安,在6月份的总统大选中再度连任。

埃尔多安

土耳其政坛常青树

埃尔多安是土耳其政坛老将,2001年创建了正义与发展党并任主席,2003年3月出任土耳其政府总理。此后,执政的正发党又赢得2007年和2011年大选,埃尔多安连任总理。2014年8月10日,埃尔多安在土耳其总统直选中,以51.79%的得票率远超另两名候选人,当选土耳其总统。

埃尔多安的执政之路,在2016年7月15日遭遇最大波折。当天晚上,土耳其突发军事政变,首都安卡拉、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均发生爆炸和激烈交火。埃尔多安不得不中断假期,紧急从西南部度假地飞往伊斯坦布尔。局势在不到一天时间内得到了控制。分析人士指出,埃尔多安并没有因此次政变动摇地位,反而获得了巩固其统治的良机。

而根据去年5月举行的修宪公投结果,土耳其在此次总统选举后,国家将从议会制过度到总统制,总理职务将被取消,总统将成为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上的最高领导人,埃尔多安也将成为土耳其历史上的第一任实权总统。

提前17个月的大选

意外的一轮制胜

这次的总统大选原定于2019年11月举行,但却提早了17个月开始。埃尔多安24日晚宣布,其在关键的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获胜。根据对98.8%选票的统计结果,在6名候选人中,埃尔多安赢得52.5%的选票,成功获得连任;而最大反对党共和人民党候选人穆哈雷姆因杰获得30.7%的选票,排名第二。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赵海立认为,“埃尔多安选择提前大选是一石多鸟,既可以消除政治经济上的不稳定,又是托词,也是本意;而提前大选可见埃尔多安牢牢掌握着局面,客观事实也证明了,埃尔多安近期的支持度颇高。”

埃尔多安可以变得多“强大”?

自从去年土耳其修宪公投后,从“议会制”开始走向“总统制”,外界用“强有力”、“前所未有的权力”来形容埃尔多安。的确,埃尔多安的权力发生了变化。

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看,行政上,总统拥有组阁权,可以直接任免副总统与各部会首长,决定最高司法体系人事,可以向国会提出预算案与法案,可直接宣布实施紧急状态,可以担任政党主席。

立法上,国会可以推翻总统提出的法案,但需要绝对多数(301 席);可以否决总统提出的预算案,总统可以提交临时预算案,若再遭否决则可以沿用前一年会计年度预算。

司法上,宪法法院负责审判被起诉的总统,但 15 位法官中有 12 位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此外,任期也可能延长。在总统的第二任期结束前,国会若决定提前改选(同意门坎是 3/5,360席),可以再选一次。

大选获胜

土耳其民族主义的胜利?

这次大选,埃尔多安能够顺利一轮通过,与正发党和民族行动党之间的联盟合作不无关系。两党的合作从2016年“未遂政变”之后就开始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族行动党一直持有强烈的土耳其民族主义立场。在专家看来,此次大选的结果也非常明晰地体现了,土耳其社会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土耳其民族主义的胜利,而亲美国或西方的政党已越来越失去民众的支持。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赵海立认为,“土耳其的确在反思原来的’西化‘政策,而这也说明了土耳其是全球’右倾化‘的一环。”

台湾中山大学副教授王群洋则认为,”如果埃尔多安能改善与美欧关系,同时顺利实现‘总统制’,那么反对派共和人民党的影响力也会下降。”

奉行“独立外交”

埃尔多安初尝甜头

地处东西方交界处,土耳其的对外政策尤为值得关注。一方面,土耳其如何与大国保持和协调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应对地区国家挤压空间的多种挑战。

军事评论员宋晓军指出,“由于土耳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持坚决抵制以色列的立场,使其在中东具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伊朗都希望能拉拢土耳其,从而进一步扩大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可见,土耳其可以利用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继续周旋于几国中获得更多好处。因此,在埃尔多安的未来战略中,土在叙利亚的投入会被继续看重。”

土耳其智库SETA基金会欧洲问题专家巴伊拉克勒认为,“土耳其预计将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在叙利亚等问题上的合作,同时维系与美国等北约国家关系。不过,‘平衡外交’能否真正取得平衡也是个问号。”

土欧关系难突破

美土暧昧还有戏?!

土耳其的大选,一如去年的公投,免不了再被西方扣帽子。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表示,“土耳其总统及立法选举的竞选环境‘缺乏公平’。”美国白宫呼吁土耳其加强民主。这的确与去年修宪公投指责埃尔多安“独裁”如出一辙。但是时事评论员刘乐认为,“为了加入欧盟,土耳其过去进行了长期努力,而这也依然是土耳其外交的优先目标。可惜的是,土欧双方目前仍未达成共识。”

相较于土欧冷冰冰的关系,美土关系则“暧昧”得多。在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之后,土耳其带头代表穆斯林国家发出强烈批评,与美国的关系是明显变冷。但最近,美国将叙利亚北部城市曼比季“交给”土耳其被认为是美土关系回暖的信号。

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能在叙利亚北部库尔德等问题上向土耳其作出一定的妥协,土美关系将会迅速回暖。不过,厦门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赵海立认为,“美土关系与其说是回暖,不如说是一种相互妥协。其实美国也需要土耳其相助来应对中东局势,而土耳其同样需要美国协助解决库族武装及维持与西方关系。”

普京、埃尔多安

强强联手抢占中东话语权?

近年来,土耳其利用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也成功跻身中东地区的重要玩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刚刚连任成功。两个中东地区的高级玩家,强强联手似乎有戏可看。

台湾中山大学副教授王群洋认为,“在中东很多问题上,土耳其都转向俄罗斯,包括叙利亚之反恐问题、库尔德问题、伊朗核协议问题等中东热点。那么这样,未来在中东就可能形成一个由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组成的新联盟,与美国支持的沙特等逊尼派国家联盟相抗衡。这必将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甚至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布局。”

埃尔多安真能玩得转“平衡外交”?

埃尔多安的新任期还会继续保持多维度的独立外交政策,但是埃尔多安真的玩得转这样的“平衡外交”吗?在时事评论员刘乐看来,“土耳其是美俄争相拉拢的对象,但虽然现在土耳其和俄罗斯走得较近,但是在中东还是有着不小的分歧,例如是否保留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而如果埃尔多安能够继续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左右逢源的话,便可以让土耳其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结语

“伟大的土耳其需要强大的领导者!”这是埃尔多安的竞选口号。已经领航土耳其16年的埃尔多安,人民再次把5年的主导权交到了他的手上,甚至这个时间可能跨越到2028年。但无论是过去数年的内政动荡,还是外部格局的风云变幻,埃尔多安至少稳住了土耳其这艘巨轮的航向。只是相较于外交上的处境,土耳其国内经济提振更为棘手。那么,一个更强大的埃尔多安,能够加足马力,让土耳其顺利前行吗?

✑撰稿: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