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這些野果龍山鄉晨到處都有,在城裡當成寶!全吃過算你狠!

現代人都想往大城市跑,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只想回農村。

因為,在農村,有好山有好水;在農村,沒有地溝油也沒有食品添加劑;最重要的是,在農村有很多天然零食!

沒有吃過5種以上的人,就不要說自己在農村呆過了!不服來測!

1

60

香椿芽

龍山人習慣叫“椿天”,超級好吃。山裡農家屋邊香椿樹很多,到春天發芽的時候就採下來,蒸熟或撈水,然後曬乾。吃的時候,把幹香椿芽泡水發開,然後做香椿蒸肉,美味無比。新鮮的香椿可以炒著吃,比較經典的搭配是香椿炒雞蛋。

2

60

刺萢

刺萢,其學名叫紅莓,又稱木莓、插秧泡、紅樹莓等。通常為有刺的灌木,主要長在山上,果實酸甜可口。其未熟果實經炮製即是《本草綱目》中的覆盆子中藥,有壯陽補腎功效。

3

60

烏萢

又叫“米萢”,大概是四月左右成熟,特別甜。“米萢”很容易破,野外採摘的時候,可以用珙桐樹的葉子做成冰激凌桶裝的杯子來裝。此外,雨後的“米萢”不要採食,裡面長有蛆,等過一兩天,長蛆的就自然掉落了。

4

60

茅莓

有些地方叫“孟子”。一般長在田埂上或池塘邊;有些黃色的常有酒味,稱之為酒浸萢。茅莓果實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釀酒及制醋等。而且茅莓全株可入藥,有止痛、活血、祛風溼及解毒之效。

5

60

蛇萢

有的地方叫”蛇孟子“,學名叫蛇莓、青蛇萢。小時候家裡菜地以及旁邊的草地上長了很多,父母特別叮囑蛇萢是不能吃的,說這種萢會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所以早上起來經常可以看到萢上面有很多白白的像唾液一樣的東西。每次看到這種萢,都要小心翼翼的繞過它走,生怕一不小心被上面的唾液沾到就麻煩大了。後來才知道,這是蛇莓,可以吃!遺憾中還是有點不敢吃……其實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6

60

映山紅

學名杜鵑花,又名山石榴。一到春季,老家山裡漫山遍野開的都是映山紅。別看是花,花瓣也可以吃的哦,味道酸酸甜甜的。

7

60

地枇杷

又名地果、野地瓜,地瓜藤、地石榴、地膽紫等。這個一般老土坎上很多哦,不過吃的時候小心裡面有蟲。另外,地枇杷有兩種品種,一種果實香甜味美,可以食用。一種沒有香味,不能食用,一般一片均為同一品種。

8

60

陽荷

又名白蘘荷、野薑、野良姜等,有的地方叫“陽姜”、“羊鬍子姜”,一般在屋邊竹林裡,栽上幾棵,每年都發。“陽姜”可新鮮小炒,和臘肉一起炒特別好吃。也可醃製,風味獨佳。

9

60

繭栗子(橡子)

橡子是櫟樹的果實,形似蠶繭,故又稱慄繭。小時候經常弄個很細的竹籤,插進去了轉著玩,比哪個轉的時間長。沒板粟好吃,炒著吃還可以。

10

60

獼猴桃(羊桃)

也叫“奇異果”。野生的比較小,有紅心的也有黃心的,味道鮮美極了……

11

60

八月瓜

又名八月炸,學名三葉木通,中藥名稱“預知子”。有的地方叫牛卵陀、八月炸、羊開口。八月瓜是八月金秋成熟,鳥兒也喜歡吃這個,成熟時,外面殼會炸開,裡面白色的果肉黑色的小籽粒,味道非常好!

12

60

毛冬瓜

又叫毛花羊桃、白毛桃、白羊桃、毛卵子等和獼猴桃類似,但是皮上有長長的白毛,個長像冬瓜,所以叫毛冬瓜。

13

60

羊奶子

羊奶子又名羊巴奶、山茄子等,有的地方叫雞臘子、雞公蛋,味道很酸,熟透帶甜味。

14

60

牛奶子

別名剪子果、甜棗、麥粒子,和羊奶子類似,但果較小,沿枝條單果排成一串。

15

60

楊梅

楊梅大家都很熟悉了,望梅止渴,光看圖片都出口水了!

16

60

水楊梅

學名是細葉水團花,又名水石榴、野荔枝,農曆八月成熟,味酸甜,有點特別的味道,感覺比較好。

17

60

構樹果

構樹果實叫構桃,中藥名為楮實子,能補肝腎,明目。有點象桑葚,但是圓形。成熟時呈橘紅色,酸中帶甜。

18

60

野栗子(毛栗子)

按大小可分為板栗、尖慄、毛慄三種。果實外包眾多針刺的是花的總苞,內有一到三粒栗子(果實)。打栗子、取栗子肉時都要很小心,別被外殼的刺刺到。板栗一般一個包裡有兩三粒,大如大人拇指……尖慄又叫錐慄,一個包裡只有一粒,約中指大……毛慄很小,一般一個包裡有兩到三粒,但比尾指還小一點……

19

60

野葡萄

又名山葡萄、豬婆藤,葡萄籽粒勉強有幹黃豆大,但成熟變黑時,味道很好。

20

60

五味子

又叫“藥葡萄”,有的地方叫秤砣子。山區比較常見的野果,味酸甜。果實粒挨挨擠擠地鑲嵌在葡萄串兒上,像一個個小棒槌,又像玉米棒子。青果實曬乾或蒸熟後曬乾,是就是中藥五味子。

21

60

毛桃

也就是野桃,子個小,皮上附有一層細細的絨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點酸苦味。小時候大人都說:“一個毛桃三把火”,吃多了會喉嚨不舒服。

22

60

野李子

也叫“苦李子”,現代李的野生品種,種類很多。味苦。老人常講聰明人的故事:一夥少年看見路邊有一棵野李子樹,結滿了李子,一湧而上,只有一個聰明的少年動也不動,別人覺得奇怪,你為何不去摘呢?少年答道:路邊有李無人摘,一定是苦李。果然。

23

60

野梨

現代梨的野生種。種類也有很多,多數見的是肖梨,個不大,水分中等,多麻點,常長得歪歪扭扭,味道還不錯;還有東瓜胖,個子很大,成熟後水分也多,品質比較好。

24

60

山竹筍

小筍炒肉,酸小筍炒肉,那都是絕頂美味啊!

25

60

地稔

又叫“黑粒粒”,果含鞣質,果肉酸甜呈紅色,吃完後舌頭、嘴唇全是黑的……因為地稔是良好的天然紅色素原料。

26

60

野柿子

味道其實很甜,跟現在的柿子差不多,但個小,成熟了就不澀了。

27

60

烏飯子

別名染菽、烏飯樹、米飯樹等,有的地方叫羊討飯、洋蜜蜜、算盤粒粒。除了食用外還能入藥。秋季成熟,味酸酸甜甜……

28

60

燈籠萢

別名天泡子、燈籠果、小酸漿、黃姑娘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果實酸酸甜甜,種子小而多。

29

60

拐棗子

各地叫法不一,例如雞腳爪、拐棗、雞距子、雞爪梨、萬字果、金鉤子、甜半夜等,學名為枳椇,可食用部分是果柄,果實反而不能食用。

30

60

金櫻子

或叫雞咬陀、雞鴨陀,薔薇科植物金櫻子植物的果實。有刺,需把外面的刺刮掉,剖開,再把裡面的籽和毛摳乾淨來吃。秋季成熟,味甜。可以泡酒,也可以製藥。

31

60

桑葚

火棘又名救兵糧、救命糧、火把果、赤陽子等。果實存留枝頭甚久,味道甘甜苦澀,災荒年間用來充飢,因此也叫著救命糧。經過大雪的果實,用炭火烤著吃,更美味。

36

60

菝葜

熟了後,顏色為紅,吃起來青澀酸甜,皮薄汁多,但吃多了會麻夾夾的。其葉子可以墊在蒸籠隔層上,用來蒸饅頭。

37

60

酸筒杆

也叫虎杖,有的地方叫花斑竹、酸筒杆、酸湯梗、斑杖根、黃地榆等。長在山上的水溝裡的,摘嫩的酸筒杆,就嚼它莖裡面的汁,酸酸的,味道不錯。等它長粗壯了,裡面就會貯存很多汁!

38

60

糖梨

又叫木梨子、糖梨子,個特別小,比野生櫻桃稍微大點,味道酸酸甜甜的。

39

60

刺薹

方言又叫“芽芽泡”,“刺剛”,“青模薹”等。青嫩的刺薹莖稈可以食用,剝去帶刺外皮,就可以享用了,味道脆甜,略帶苦澀。

40

60

茶萢

茶樹上一種變異茶花的果子的變異形成物。在新春來臨時,茶樹上果子很容易變異長出形狀各異的茶萢,果肉特別厚,味甜,鬆脆,很爽口。

41

60

茶耳

茶耳是生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變態葉子,又稱茶掛。色白,有的微紅,形狀像樹葉,但特別厚,味甜,鬆脆,很爽口。

42

60

山茶花

山茶樹的花,花蕊中央往往一滴蜜露,找一根空芯的草莖當吸管來吸蜜,好甜呀!

43

60

山核桃

又名核桃楸、胡桃楸,殼特別硬,肉很香,沒熟透的時候裡面跟人的腦髓差不多,只不過它是透明的,跟吃果凍似的。

44

60

茅草根

又叫茅根、蘭根、茹根等。秋天草木枯黃的時候,在野外挖這個根來嚼,一節一節的,就像甘蔗那種甜甜的味道。

45

60

折耳根

學名魚腥草。田坎和小溝旁邊很多,挖回家洗乾淨,用調料一拌,人間美味啊。

46

60

洋姜

學名菊芋,又名洋羌,長在土裡面的,可以炒菜吃,也可以做泡菜吃,雖然名字有個姜,但一點都不辣。有的地方專門種植,用來釀燒酒。

47

60

蕨菜

又叫拳頭菜、貓爪子菜、如意菜、龍頭菜。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由於其具有一定的致癌成分,牛羊使用過量會導致死亡,人食用會導致癌症的發病率提高。

48

60

地耳

又名地衣、地皮菌、雷公菌、地軟兒、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暗黑色,有點象泡軟的黑木耳。

49

60

魔芋

學名蒟蒻(jǔ ruò)。魔芋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不可生吃,需加工後方可食用。中毒後舌、喉灼熱、癢痛、腫大。要先把魔芋磨成漿,然後用食用鹼水(或農村柴火灰做成的鹼水)煮、漂,最後形成像豆腐一樣的塊狀。吃的時候可以切片、切絲,和泡椒一起炒肉,很美味。

50

60

薺菜

又名地米菜、稻根子草、地菜、小雞草、菱閘菜、花紫菜等,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

51

60

野蔥

也叫野小蒜、小蒜頭。冬季生葉,夏季枯萎。小時候跟著父母去地裡玩的時候,就在石縫裡把野蔥頭,有一定數量的話,就拿回家洗乾淨放到泡菜罈子裡面,幾天後又是一盤可口的下飯菜。

52

60

水芹菜

又叫溝芹菜、刀芹、野芹菜等,有的也叫小芹菜。這種芹菜的莖大多有些發白,且比較細,形狀短小,有很濃的芹菜香味,可以用於去除其他食品中的腥味。

53

60

樅菌

學名松乳菇,別名樅菇、樅樹菌、松樹菌、松菌等。樅菌按顏色分,分烏樅菌和紅樅菌;按生的季節分,分三月菌、六月菌和重陽菌。一般來說,三月菌、重陽菌是烏樅菌居多,而六月菌幾乎都是紅樅菌。紅樅菌雖然顏色好看,但相比於烏樅菌味淡一些,鮮味稍次。而烏樅菌則是鮮美清爽、香氣撲鼻,是真正難得的上上品。

54

60

奶漿菌

奶漿菌最大的特點就是,弄斷它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流出像牛奶一樣顏色的乳白色液體。奶漿菌香味濃郁,有非常好的通腸道功能,但不可一次過量食用。煮的時候要放幾個大蒜,如果煮出來大蒜變色的了,就不能吃。

55

60

野梔子花

很香,上山摘來當菜吃的,很好吃......還可以清炒著吃,很清脆香甜。

56

60

槐花

就是開在洋槐樹上的花,白色,氣味很清香,味道清甜。小時候常常大把大把地往嘴裡塞,但大人不許吃太多,說吃多了會流鼻血。

57

60

羊婆奶

學名是蘿藦,有的地方叫斫合子、羊角、合藤、奶漿藤等。扒開外皮,裡面是雪白的一層絨毛,甜絲絲的。這個果子的根蒂會冒出來一些乳白色的汁水,黏黏的,沾到衣服上很難洗。

58

60

馬齒莧

別名螞蚱菜,多生長在菜園的菜畦邊上,或者春玉米地裡。擇洗乾淨後,放開水裡焯一下,加點鹽和味精,用蒜泥一拌,那味道,好的不得了。

59

60

馬桑果

又叫馬桑萢,一種有輕微毒性的野果,顆粒很小,熟了顏色特別鮮紅,吃的時候不能把把籽咬破,而且不易吃太多。小時候,有小孩中毒的例子。

60

60

地牯牛

又名草石蠶、甘露兒、寶塔菜、地蠶、螺獅菜,有的地方方言叫“螺螄頸兒”。一種長在地下的東西,長得像小蟲子,通常都會當泡菜吃,很脆,屬於泡菜中的上品。

怎麼樣,這麼多的山野美味,

有沒有勾起你的童年記憶呢?

當然,也許有些野味各地叫法不一樣,

你小時候吃過的有哪幾種?

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哦!

最後提醒:

山野美味雖可口,但切忌隨意摘食,

一定要仔細辨別,謹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