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揭秘“肉身佛”——老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塑成金身


“坐缸”又称“缸葬”或“瓮棺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种独特方式,一般是在僧人圆寂后,将其盘坐 装殓于一个特制的陶缸之中,并在 遗体四周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来除湿防腐,再密封缸体安葬。


后世僧人选择“坐缸”,主要目的是为了成就所谓的“肉身不坏”。佛教对“肉身不坏”之追求,最早源于释迦牟尼佛在世之时。根据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临终之时,曾嘱咐其弟子摩诃迦叶持佛衣钵入定,保持肉身不坏,等待弥勒菩萨降世成佛,度化众生。
2012年,福厚老和尚以94岁高龄圆寂,出于尊敬,普照寺决定以“坐缸”之礼来收敛他的遗体。三年开缸后,见福厚老和尚肉身不腐,眉毛、胡须隐约可见,他们将其从缸中请出后,稍微处理,供奉于祖堂内,供信众瞻礼。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佛教中的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有坐缸、封缸、开缸。如果几年后开缸,缸内的僧人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
此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九华山肉身佛制作服务队的吴德玉师傅和陈师傅,开始为福厚长老金刚不坏之体塑金身,经消毒、刷漆、裹布、补灰塑形、上漆、贴金等六道工序,福厚长老金身正式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