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听了《清除道》

1

小打卡来到了“国庆”关,要求写一写关于国庆的事情。于是,我莫名地给自己放了天假,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休息了好几天没有写作。

当然,我没有很自责,因为我就不是特别自律的人,我也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的。

我这种做法,不值得大肆鼓吹,我是个懒人。

这几天也没闲着,把《月亮与六便士》看完后,又过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然后超爽地看完了《教父》。

有感慨吗?当然有,不过又是反主流:既然可以不那么虐地过日子,为什么一定要苦逼自己呢?为什么不能轻松舒服地成长呢?

2

前几天听了樊登的讲书《清除道》,真的又变得更爱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了。

《清除道》里有个观点,当环境整洁时,环境中的人倾向于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当环境杂乱不堪时,人们更倾向于做出不良行为,比如工人就更容易生产出劣质产品。

《清除道》的主人翁不会管理公司,他苦思管理之道,却想到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不爱言语,每日勤恳地操持家务,把家里打扫地干干净净,却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想,他为什么不能像母亲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呢?

于是,他开始每日打扫卫生,包括马桶、小尿池等最污秽的地方。他打扫地非常认真,而并不要求其他员工一起打扫。有时候,员工在小便,而他这个老板就在旁边用手清理小尿池。就这样,十年后,员工们开始主动和老板一起做清除工作,公司的业绩也蒸蒸日上;二十年后,他们公司以清除道而闻名,带动了很多公司一起做清除工作,甚至正面影响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

有一个公司老板问他是如何把公司管理得如此之好,他说,他不会管理,他只会打扫卫生。这个公司老板请他来到自己的公司,他看到脏乱的公司环境说,这样的工作环境怎么能不生产厂残次品呢?而残次品过多正是这家公司的最大问题。他通过带领这家公司一起做清除工作。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工人们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大幅度提升。

日本有一些爱骑机车的不良青年,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他看到这些青年经常光顾的地方,比如机车修理站,杂乱脏臭。于是,他带领大家一起捡烟头,清理环境,把这些修理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行动,甚至无需说教,这些所谓的不良青年却改变了自己乱扔垃圾和出口成脏等不良行为,变得更加自律自爱。

樊登的母亲曾经到一所学校任职,这个学校的环境很差,特别是厕所,到处污水横流,让人无处下脚。而樊登的母亲,年轻的美女校长,自己亲自去掏厕所、清洁厕所,然后把所有的旱厕改成了水厕。而这个看似无关轻重的举措,却高效地肃清了校风。这个真实的身边人的案例,让樊登更加地信服《清除道》所阐述的理念。

人,有条件的话,都是更喜爱干净整洁的环境,但天性又是懒惰的。这两种天性互相拉扯,当懒惰战胜喜爱时,身体清闲了但内心却是有点扭曲的;当喜爱战胜懒惰,认真地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时,内心是平静和喜悦的,而当任务完成时,内心秩序得到了维护,身心愉悦。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古人也这么说?好吧,那我们好好打扫卫生吧。家里有孩子的,更应该好好做清除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