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围观」国医大师周岱翰的独到养生法则

医学指导: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周岱翰

广东卫生计生发现

养生帖子点击率挺高~

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是好事

可偏偏有人把“小康生活”活成了“苦行僧”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出来喊话啦:

“如果因为养生而过得并不开心,生活没有了质量,这还怎么养生?”

感激国医大师,终于可以吃肉吃辣了

误区一:养生非得活得像个苦行僧?

有人听说五谷粥养人便天天吃、顿顿吃,

啥?……

还有的讲究各种禁忌,这也不吃、那也不碰,过得像苦行僧一样,寡淡、无趣、又辛苦……

//////////

正解:

周岱翰说:关于养生,我们得想明白,目的到底为了啥?

《黄帝内经》云:

人的生命要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得当的养生,有助于延缓从“壮到老”、从“老到已”的过渡。

“推迟老年病的到来,延长寿命”是养生的长远目的,而提高生活质量、活得舒服是近期目的,二者不可偏废。

误区二:食疗能治病?

甚至有人病了不求医、不服药,痴信“食疗能治病”……

(呃,小编也是给跪了,百思不得其解啊啊啊~~~)

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

因此,必须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食。

周岱翰喊你切记:不要道听途说!!人家吃啥有用未必你有用~~~

合理的饮食是“安身之本”。

日常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配合肉类、水果蔬菜,才可强健体魄。

食疗可以辅助、弥补药物或其他疗法的不足,但是,它代替不了药物所起的作用。

误区三:"不该吃的东西"再喜欢也得忍?

啥是“不该吃的东西”?

有的病人需要忌口,有的道听途说

于是,吃or不吃?反复纠结ing…

周岱翰答:“什么是‘不该吃的东西’?那东西又不是毒药,吃一点又何妨?”

其实,除了对某些食物过敏不能吃,比如痛风患者要慎食少食高嘌呤食物,日常饮食要均衡外,还应尊重不同人的不同口味。

比如有的人偏爱咸,太淡了他一点也不想吃。但如果他正好患了高血压,那怎么办?事实上,他确实应该少吃咸,但若是太淡他可能什么都吃不下去,反而没了胃口,最后营养跟不上,身体还更差。

如此,那还不如就让他吃咸点,只要总量控制、吃少点,问题也不大。

误区四:吃素、“辟谷”能防病?

肥胖易增加患“三高”的风险。

于是,有些上了年纪或是稍微有点发福的老人便一味节食,比如刻意吃素、甚至禁食,或以不恰当的“辟谷”来控制体重,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肥胖的确可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人天生就体形偏胖。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必刻意减肥,不必刻意“清淡”度日,盲目求瘦,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差,甚至损害到脏器功能,那就得不偿失了。

国医大师的独到养生法则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基本的指导原则。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各有不同,养生不能忽视这些个体差异。

因时而异:一日之内有昼夜交替,一年四季有时序变化,所以养生应顺应天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地而异:地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体,比如岭南地区高温时间长、四季不明显,春夏多雨、天热地湿,岭南人脾多虚弱、病多痰湿,养生应将这些地域特点考虑进去。

欲望太多易伤身

养生更应重视“养心”和“养神”。

“多欲易伤身,这不是药补或食补力所能及的。”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懂感恩和秉持自强的信念,易经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通讯员:张秋霞

设计:林婷

健康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