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历史上的今天|乾隆皇帝命编《日下旧闻考》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六月十六日

乾隆皇帝命编《日下旧闻考》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三十九年,高宗弘历命窦光鼐、朱筠等根据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的。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刻版出书,是过去最大最完全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名胜等的资料选辑。

《日下旧闻》是朱彝尊于康熙二十五年编成的。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于明崇祯二年,死于清康熙四十八年,《清史稿》中记载朱彝尊"生有异秉,书经目不遗”。所谓“日下”,就是京都。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后人自此把"日下”比作长安,把他编辑成的这部京城史料书,命名为《日下旧闻》。朱彝尊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彝尊认为北京历史悠久,曾是辽、金、兀、明的首都,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但却缺乏专门记录北京历史的典籍。于是,朱彝尊从康熙二十五年起,着手编辑《日下旧闻》一书。北京宫室、城池的位置几经变化,山且"故老沦亡,遗书散失,历年愈久,陈迹愈不可得而寻矣"。所以他注意搜集北京历史资料,从1600多种古籍中选录历代有关北京的记载和资料,辑录了北京地区的山川地理,文物古迹,风情物产,详细记载了京师地理沿革,着录历代有关典章制度、遗闻旧事。全书分为13门,共42卷。

刑部尚书徐乾学出资刊刻雕版,于康熙二十七年九月出书。《日下旧闻》一书编成后,康熙年间的名士徐元文、徐乾学、姜宸英、张鹏、冯溥、陈廷敬、高士奇等都为此兯写了序言。《日下旧闻》一书收集保存了许多史料,由于辑录古碑残碣,许多文献可资考证。另外,不少古籍残失,也靠此书保留了史实。

它记载了北京的历史地理变迁,是当时最详尽的一部北京地方志,详细记载京师地理沿革,着录历代有关典章制度、遗闻旧事,在反映北京的地理沿革和历史变迁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成就。

《日下旧闻》刊刻以后,清廷在北京开始大兴土木——尤其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康四十八开始建圆明园。雍正年间修圆明园和雍和宫。乾隆十年修静宜园,十三年修碧云寺,十六年修清漪园,建大报恩延寿寺于翁山,又拓翁山泊,定名万寿山、昆明湖,十八年重修静明园,在城内有大修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修景山五亭等等。在乾隆年间,皇家内务府年年修建土木,可谓达到一个高峰。乾隆三十多年,据《日下旧闻》的成书已百年,北京城池、宫殿、尤其是皇家园苑已有很大变化。朱彝尊所选录的,已远远不够了。于是,乾隆皇帝命臣子根据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再收录康熙、雍正及自己的诗文,于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刊刻出书《日下旧闻考》也叫《钦定日下旧闻考》,成为当时最大最完整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防、宫殿、名胜等资料选辑。

朱 晓 洁

微信号:yuanmingyuan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