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一言不合就開撕?給你一本“解決衝突,增加有效社交”的神器

“我們組的小高加薪了,真是搞不懂,憑什麼他就能加,我不能加。”

“你不加薪也不能怪別人,誰讓你不如人家呢,別總是抱怨了,還是多提高一下自己。”

“我哪哪都不行,你就牛了是吧?!你考了三年博士不還是沒考上,你咋不去提高一下自己呢?”

一言不合就開撕,越吵越兇,越兇越吵,惡性循環,你死我活。

問題出在哪?

《孟子》裡說過這麼一句經典: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意思是,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在衝突中,尤其是當情緒高漲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忍不住告訴對方你該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怎麼怎麼樣,然後……矛盾升級了……

書中的答案

正向原則:避免在聆聽過程中提建議。

1. 抑制住想要立刻回應並就對方怎麼做提出建議的衝動。

2. 在給出建議前,考慮一下你想要這麼做的動機。

即便你完全出於善意,在衝突的過程中給出的建議也可能是無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為提出建議可能會被視為一種表明不想再聽下去的行為,一種試圖操控或“糾正”對方的方法,或一種貶低對方需求的行為。

3. 不要試圖糾正對方或對其提出建議,問一些問題來幫助他/她把事情攤開在大家面前。

比如:

【陳述】

“我同事又加薪了,他給我帶來的壓力太大了,簡直無法跟你說,你總是心不在焉。”

【回應】

聆聽給出建議:

1.“聽我說,如果你只是想辭去那份愚蠢的工作,沒問題。”

2.“你為什麼不出去走走?別再無所事事地抱怨。”

3.“這不是我的問題,好嗎?你需要打起精神來。也許你需要去看看心理醫生。”

聆聽但不給出建議:

1.“好吧,你想要說什麼呢?我好好聽。”

2.“對你來說,最讓你感覺有壓力的是哪個部分呢?”

生活中,職場裡,像上邊這種衝突無處不在,同事總是和你各執一詞,孩子總是和你頂嘴,伴侶總是和你吵架,生活裡還總有人一言不合就要撕你……

有時候,感覺真的是:

你無法完全避免衝突,也很難改變別人在衝突中的表現,這麼一說,活著真難啊。

其實沒那麼難,改變不了別人,但你能改變自己的表現。

衝突既是衝突,也是機遇。

這本書講述了17條實用的解決衝突的原則。每一條看似簡單的原則,背後都有著巨大的能量。

不要只聽攻擊性語言。聽聽字面背後的意思。

忍住攻擊的衝動。發自內心地去改變對話。

假設自己在和最佳狀態下的對方對話。

區分需求、利益和行動計劃。

承認已產生的情緒。把它們當作信號。

區分確認和同意。

避免在聆聽過程中提建議。

區分評價和觀察結論。

驗證自己的假設。如果證明它們是錯誤的,放棄它們。

在困境中培養好奇心。

相信有效對話是可能的,即便當前看似不太可能。

如果你正在讓事情變得更糟,停下來。

責備和確認各方的責任是兩碼事。

承認衝突。找對談話對象。面對真正的問題。

相信還有其他選擇。尋找大家都樂於接受的解決方案。成功的解決方案能夠滿足相關人員的需求。

明確一致意見,清楚它們的任何改變。在做決定時,要確定每個人都對同一件事達成了一致意見。

保持警覺,並做好計劃應對未來的衝突。

這些原則看似簡單,卻暗含深意,為了更方便大家實踐,我們會從中選最實用或是大家還不清楚的原則,像講解原則7一樣融入情景講解。

運用這些原則有哪些好處?

1. 能把衝突當做一種機遇。

2. get一種由內及外解決衝突的新技能。

3. 走出攻擊與反擊的循環。

4. 更優雅、更有技巧地解決問題。

5. 成為情緒的主人。

給你一本《武俠秘籍》,即使你知道所有的心法口訣,依舊不能成為大俠,因為一招一式都需刻苦訓練,解決衝突的原則也是一樣,所有的原則都需要在實踐中掌握。

——未完待續——

From 思酷內容部

思酷:專注於一體化移動學習 官網

http://www.scho.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