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老中医:专治腿肿的穴位就在脚上,不过手法要注意!

一提到下肢水肿,肯定有很多老年读者朋友会糖尿病联系起来,其实下肢水肿有很多方面的诱因,并不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例如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右心衰竭等原因,西医在治疗上只要病因不同,治疗手段也不尽一样。

中医在治疗下肢水肿时,都会采用利水渗湿的方法,因为无论是阳虚水泛,还是膀胱气化失常,水液潴留,泛滥肌肤,所有的致病都是和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有关系的。

水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郄穴,“水”指的是水液的意思,“泉”指的是水潭的意思,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记得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师上课强调过一句“郄是空隙意,气血深藏聚”,说的就是水泉穴作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是水液流经的空隙,所以水泉穴有利水、渗湿、消肿的功用,对下肢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水泉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在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简便取穴时在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找到太溪穴,然后在垂直下方放一横指就是水泉穴。

上个月就接诊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大妈,她正处于更年期的阶段,一走进我的诊室就撩起裤腿,一边给我看她的双下肢,一边焦急的说:“大夫,你快看看,这几次只要来月经,腿就肿的不行,和发了面似的,一按一个坑,去妇科检查了说可能也快绝经了,这几次的量也比较少。”

我一边检查,一边问她,吃了什么药。她说因为和月经有关系,所以觉得可能是月经引起的,所以吃了一些乌鸡白凤丸调节内分泌。我首先告诉她别吃乌鸡白凤丸了,她的下肢水肿是由于更年期内分泌突然变化而引起,随着绝经和岁数的增大,内分泌稳定之后,水肿也会随之消失,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控制住下肢肿胀的症状,根本无需吃药。并且药物有可能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也有可能加重下肢的水肿。

“大夫,那不吃药,我怎么治疗啊,就让它这么肿着?”她一脸焦急。我笑笑道:“我教你一个穴位,你按照我说的按摩,就可以解决下肢水肿的症状。”她一脸疑惑,我说你先试试吧,不行再来找我。

然后,我手把手地教她找到水泉穴,用拇指指腹深深按住,先做向心方向推按,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诀窍,要向下推按,因为是人体水液潴留,所以要将水液排泄出体外,要用泄法,有些读者朋友不注意按压的方法,朝上的方向按压,往往适得其反。

推按大一百次左右,再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按,按摩时以出现酸胀、麻痛的感觉为宜。每次出现水肿时按上大约十五分钟,会有“手”到病除效果的。

这位老大妈听完我说的,将信将疑地回家了。过了一周她回来复诊,直夸我教她的方法好使,也不用吃药,每天早晚各按了一次,就感觉水肿的双腿每天都有消肿的变化,两腿也觉得轻便了许多。

专家介绍: 李志刚,教授、主任医师、针灸学博士,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BTV养生堂栏目重要嘉宾。本文出自他的新书《我们全家人都在用的穴位推拿书》,一书说透穴位养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