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放牛娃捡到一个铜钱,挂在牛脖子上,专家80元收走,如今价值千万


1984年夏天,一场暴雨席卷了皖西大地。暴雨连下多日,导致特大山洪暴发,一些偏僻的村子被大水冲走,造成了不小损失。一天早晨,暴雨终于停了,六安县青山乡的一个放牛娃小张赶着黄牛来到了老虎山上。图为:小山村


老虎山是一座大山,山上草木茂盛,野生动物众多,是附近村民理想的放牛和采药地。黄牛多日没得上山,今天放出来后一个劲儿地撒欢乱跑。一眨眼功夫,黄牛跑进了一处山坳里。图为:放牛娃
黄牛奔进山坳,放牛娃顾不得山路泥泞,随后追了过去。当放牛娃小张追进山坳后,发现黄牛停在了一个塌陷的土坑边,黄牛低着头用鼻子嗅着土坑,前腿一个劲儿地往土里刨。图为:泥泞山路
“这牛是不是疯了,怎么回事?”放牛娃小张深一脚浅一脚踩过沟里的烂泥,终于来到了黄牛的旁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张用赶牛的棍子从黄牛刨坑的地方,挖出了一个被泥巴裹着的黄灿灿“铜钱”。图为:黄牛
“闷子!这里有个闷子!”小张捡得“铜钱”后,突然发现身后的泥墙坍塌了下来,此时一个黑乎乎的窟窿露了出来。闷子是当地人对古墓的俗称,在老虎山上这样的“闷子”虽然有不少,但小张是第一次见到,于是不免有些紧张。图为:闷子
小张很快将牛赶回了家,并将那枚“铜钱”洗干净后用红布拴了挂在牛脖子上。对于那个闷子,小张再也没有去理会,似乎已经将它遗忘。从此,牛脖子上多了一个耀眼的“铜钱”,黄牛得意地晃动脑袋,“铜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图为:出土的铜钱
“小朋友,你这东西给我看看如何?”一个星期后,小张跟往常一样赶着黄牛出了家门。恰好此时,县里文管会的专家到村里做文物普查工作,专家一眼就看到了黄牛脖子上的“铜钱”,于是将小张拦在了村口。图为:考古挖掘
小张将黄牛脖子上的铜钱取下交给了专家,并将闷子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这东西是个宝物,难得一见!”专家接过“铜钱”看后不由得惊叫道,专家告诉小张,这枚不是铜钱,而是一枚北宋初年的金币,是宋太宗时期的“太平通宝”,相当珍贵罕见。图为:出土的铜钱

为避免宝物丢失,专家当即承诺为小张奖励80元,于是将金币收下并让小张带路去找到了那个“闷子”的位置。第二天,县里的文物专家开进老虎山进行考古发掘。专家很快将窟窿扩大,挖出了一座装满泥土的古墓。图为:北宋战局
专家很快将泥土清理,挖出了20多枚北宋政和通宝铜钱。在一排残存的牙齿中,专家又挖到了一枚“太平通宝”金币,很显然这枚金币是含在口中下葬的。随后,专家又挖到了两支金钗、一支银钗,还有菱花铜镜、梳、蓖、黑釉陶罐等物。图为:太平通宝金币
经过对牙齿的分析,专家认定墓主人是一位女性,身高1.48米左右、年龄大概为40岁。从出土的赏功金币来看,此人应该是一名贵族妇女。图为:出土的政和通宝
古墓最大的秘密,就在于出土的古镜,古镜仅有半块,从断口上看,系人为切割导致,墓中仅有女子遗骨,应该是破镜不能重圆之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背后可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图为:宋代女子
古墓为北宋晚期,距今800余年,出土的宝物都是北宋珍品,价值连城。尤其是那两枚北宋太平通宝金币,参照国家博物馆藏的一枚北宋太平通宝金币,一枚金币价格能达上千万元。最后,专家兑现承诺,为放牛娃送来了80元嘉奖金。图为:宋代菱花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