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10 年前,中国16万军人紧急开赴汶川!

十年,我们难以忘怀生命逝去的悲伤,更永远难忘互相鼓励、携手前行的坚强……

20080512142804,这是一串令人心痛不已的数字!

2008年05月12日14时28分04秒,还记得那一刻,你正在做什么吗?

我当时坐在武汉的大学宿舍里写文章,忽然大脑一片眩晕,甚至有点想呕吐……还以为是中午太累了……没想到只那一瞬的晃动,竟是几千公里之外持续20秒的地动山摇!

2008年初春的汶川,小朋友面对镜头,他们真诚地祝愿: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快乐度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

几十天后,家园变成废墟,不知道镜头中那些孩子,是否逃离了那场灾难……我们不忍回想,十年前的那天,有太多稚嫩的面孔,定格在了永远长不大的相框里!

在一片片的废墟里,掩埋了太多曾经相濡以沫的身影……

战士徒手扒开废墟,妈妈在死神降临的时刻,紧紧把孩子护在身下……

洛水镇李冰村,山岗上埋葬了108位学生。他们的墓碑,只是一块块砖头,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20秒,成了中国人最刻骨铭心的20秒……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2008年5月15日,北川县城,一位医护人员站在废墟顶部望着整个县城。在那一年,才第一次明白,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

2008年5月18日,广汉机场,护士杜鹃的四个亲人在震中遇难。在那一年,我们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被生命的力量震撼!

这个被三块楼板压住的年轻人叫陈坚,他鼓励自己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直到获得营救……

2008年5月15日,绵竹市汉旺东汽中学,男孩在80个小时候终于被抬出废墟。七天后,做完手术的薛枭躺在病床上。也是在那一年,我们才深深懂得了什么才是最刻骨铭心的爱!

2008年5月13日,北川县城,一名父亲经过10小时挖掘,救出了自己的女儿。失而复得、劫后余生,才让我们在瞬间懂得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多难兴邦!家国大爱!

2008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当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一声口令:降半旗!广场的几万群众,流着热泪齐声高喊着: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三天后,这面在天安门广场降下的国旗,在汶川灾区的废墟上,再次冉冉升起!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样的画面,被这样的声音感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因为我们爱这土地,因为我们在面对灾难时顽强不屈、空前团结!

灾难发生后,16万中国铁军,从全国几千公里的半径迅速赶往灾区!

十几万大军,千里驰援。他们面对的虽然不是卫国战争,却是一场与死神较量、保卫人民生命的硬仗!

2008年5月14日早上,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起飞,空降兵15勇士从5000米的高空跳入灾区,这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人!

微博账号“军报记者”发布文章《汶川地震10周年,回访“空降兵十五勇士”》,披露了十年前15名空降兵临危受命的故事。空降兵们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

10年前空降兵15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从左往右、从后到前依次为——刘文辉、李玉山、王磊、赵海东、刘志保、雷志胜、殷远、赵四方、王君伟、任涛、李振波、于亚宾、郭龙帅、李亚军、向海波。

十年后,他们中已有10人退役,但那“惊天一跳”迸发的强大能量,却穿越时光,始终回荡心间。

5月14日上午,天气好转,一架运输机搭载着伞兵们飞向震中。11时47分,飞临茂县上空,趁着云层中露出一丝狭小缝隙,李振波第一个跃出机舱。紧接着,15勇士分成两批纷纷跃入茫茫云海。

最后一个跳进震中的殷远永远记住了那一刻:严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晕,四周高耸入云的雪山“让你像是跳进了一口井里”。

跳伞后,由于开伞器的工作环境在海拔3500米以下,不少人在空中自由落体下坠了1000多米。李振波和王君伟还遭遇了主伞打不开,启用备份伞降落的险情。

落地时,由于地形复杂,殷远落进樱桃林,伞挂到了树上;李振波撞到树上,大腿被树枝刺穿;雷志胜右腿撞在了石头上,肿得老高,走路一瘸一拐……

最终,15人还是伞降成功了。14日12时25分,地震发生46小时后,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进了“孤岛”茂县。

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见到灾区群众时的情景——

不论他们降落的地点多偏僻,一落地,总有人群呼啦啦围上来。李玉山记得,当时一位40多岁的男子抓住他的手喊“解放军来了”时,手一直在颤抖。

感谢人民的付出和解放军的牺牲!新生与希望,明天,会更好!

5.12,汶川·十年!缅怀逝者,致敬重生!祝福汶川!祝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