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被我们随意丢弃在酒店里的肥皂,其实能拯救140万孩子的生命!


一个旅客离开了酒店,他检查了两遍行李,确认无误于是脚步轻松。

没有人在意洗手台上那块肥皂。

因为没有人知道,它会是一个三星期大女婴的命

Myo和他的妈妈@Myriam Sidibe

2014年9月,缅甸,一个叫Myo的小男孩出生了。

母亲抱着他,失去女儿后久违的笑容出现在她脸上。

Myo曾有个姐姐,三星期大时去世了,后来有人告诉他们,也许有一块肥皂,她就可以活。

这是每年死去的140万儿童的缩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

这些儿童不是死于艾滋、战争、暴力,而是可治疗的肺炎和腹泻。

本来这完全可以避免,不需要什么高科技,而是一块肥皂,只需简单的洗手,就可以避免1/3的呼吸道疾病,1/2的痢疾(腹泻)。

每天全世界酒店要废弃500万条肥皂。

每天有6000名儿童因为没有肥皂洗手而死去。

我们可以不畏惧死亡,但让人痛心的是死亡如此廉价。

为什么不把这些废弃的肥皂收集起来呢?


Shawn Seipler用近10年做出了尝试。

他创办的Clean the world在奥兰多、蒙特利尔、印度、香港等设置工厂,回收肥皂再造后再送到需要的人手里。

现在,CTW已经向127国家捐助4400万条肥皂,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可没有人想到,做了近10年慈善的Shawn,最初竟只是想做个大生意?


Shawn seipler(右)

时间回到10年前,Shawn还是一家跨国科技公司的副总裁。

08年的一天,在去明尼苏达的商务旅行中,从未在意过一块小小肥皂的大总裁突然来了兴趣:「它们最后会去哪呢?」

酒店很自然地回复他:「当然是到垃圾堆里啊。」

极具商业头脑的Shawn马上心算了一笔账,按每年100万条肥皂计算,如果回收再造然后卖到国外市场……

「嘿,这真是一个大生意!」

「如果比尔盖茨看到我们在做什么,说不定都要写一张十亿美元的支票。」

Shawn踌躇满志,一则研究报告却不期而遇,转折发生了……

研究说了3件事:

1.五岁以下儿童的头两个杀手是肺炎和腹泻;

2.如果用肥皂洗手,两者可能会减少60%;

3.每年数百万儿童因为没有肥皂而死去。

原以为自己会把肥皂卖往国外的Shawn神使鬼差的成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Clean the world。

很多年后,Shawn回忆起这个决定,还是忍不住自嘲道:「真是太天真了。」

因为一直到09年2月CTW成立,Shawn仍对慈善界一无所知。

10亿美金支票自然成了做梦,将近一个月时间准备的慈善捐赠法案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申请,也被无情拒绝。

他完全破产了,从薪水不菲的跨国总裁到几年内毫无报酬。

他卖了房和车,甚至连养老保险和孩子的大学基金也全投了进去。

再造后的肥皂

那段日子,Shawn和家人每天在朋友的车库里,坐在颠倒的泡菜桶上,用土豆削皮器刮肥皂。

然后用一个绞肉机磨碎刨花,用四个肯尼尔炊具把肥皂煮成糊状,最后用大的木制肥皂模具来制造新的肥皂。

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甚至连警察都误以为他在做坏事,跑了过来。

但好在Shawn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知道这些肥皂会拯救生命

好在Shawn的家人知道他在做什么,总有一天这些肥皂会出现在需要它的人身边。

这一天是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外发生7.0级地震,预估有316000人因此丧生,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

而幸存者随时面临着霍乱爆发的威胁。

肥皂,意味着生命。

听闻肥皂兴奋的孩子


亲吻肥皂的小男孩

很多年后,Shawn仍然记得那天30000人聚集在自己面前的样子,不是300,不是3000,是30000。

他记得孩子们拿着肥皂亲吻的样子,好像那是世上最昂贵的金子。

他记得无数人,无法记清的多少人抓住他的手,跟他说:「我要为你祈祷。」

CBS记录下了这一切,随着《CBS EveningNews》的播出,事情迎来了转机,

不久之后,华特迪士尼世界和它的28000个酒店和CTW达成了合作。

美国酒店和住宿协会把他称为「绿色大师」。

奥兰多市长也惊叹道:「这真是太神奇了。」

越来越多孩子得到了肥皂

孩子们纷纷与CTW的朋友们拥抱

随后万豪、希尔顿纷纷而来,CTW还在香港开设了世洁亚洲,与亚洲最大的一些品牌合作,包括文化东方、香港半岛、洲际大斯坦福香港和金沙中国。

全球5000多家酒店,100万间房都加入了行列,他们和CTW一起在127国家发放超4400万条肥皂,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8年4月,CTW也正式成为少数非盈利组织之一,成为联合国GWC的成员之一。

而自从CTW开始的那一天起,最大的一个结果是,5岁以下儿童在与卫生有关的疾病方面的死亡率下降了35%。


这不是遥远的故事,这样的肥皂再造可能就曾在你身边发生过。

比如7月26日,在杭州江干区的慧灵托管中心,就有近70名志愿者一起参与了肥皂再造。

这则新闻刊登在了当天的钱江晚报上。

也门霍乱中的女孩@儿童基金会

当然这些故事也还远没有到终止的时候。

17年4月,也门爆发史上最大霍乱,截止18年7月19日,已经造成2311人死亡,疑似感染案例112万。

18年9月14日,津巴布韦首都爆发霍乱导致27人死亡,数千人死于霍乱。

在乌干达,每天仍有33名儿童因腹泻疾病死亡。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许多儿童患有慢性卫生疾病, 导致很多人错过学校, 最终完全退学。

这些只需要一块肥皂就可以预防、遏制的疾病仍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肆虐着。

「我们只拥有了美国所有酒店的20%,还有很多肥皂等着我们。」Shawn说。

Mayank@Myriam Sidibe

而随着CTW发展,Shawn也发现很多地方的儿童不是没有肥皂,而是不懂得如何使用它。

全球洗手日重要推进人之一,Myriam Sidibe曾在14年的TED演讲上说起印度男孩Mayank的故事。

Mayank的父母认为肥皂是珍贵的日用品,他们把它放在橱柜里,不让Mayank接触以免浪费。

印度肥皂的普及率是90%,但像Mayank一样不知道肥皂重要性的家庭不计其数。

家,本该是孩子的保护伞,却成了推动疾病的助手,令人痛心不已。

开心唱着洗手歌的孩子们


记得要洗手呀!

于是除了「肥皂回收」之外,CTW还开展了「肥皂学校」项目。

16年11月,CTW在肯尼亚12所学校为4000名儿童服务。

什么时候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如何洗手?

这些问题他们用唱歌、游戏告诉孩子们。

9个月后,与卫生有关的疾病减少超过了90%,学校出勤率提高了45%。

除此之外,这项活动也在比哈尔邦州和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在内罗毕、在坦桑尼亚和海地开展。



Shawn的故事像另一个《我不是药神》,贩卖印度神油的程勇本打算靠倒卖格列宁发财,最后却在生命面前走向了大义。

本想靠贩卖再造肥皂做个大生意的Shawn,却走上了公益的道路而经历了破产。

纪录片《The Beginning of Life》里说:「穷人本身就是对人权的侵犯,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基本必需品,但贫穷从儿童手里剥夺了他们。」

贫穷、战争、灾难把这些权利剥夺了,但Shawn想帮他们找回来。

不是想当救世主,而是生命可敬。

和世界分享爱吧~

而我们能做什么呢?

如果此刻你正在酒店,在离开时除了检查行李,也记得看一眼那些还剩大半瓶的洗发水、沐浴露,还有只使用了一两次的肥皂。

请不要吝啬带走它们。

也许我们无法把它们带到最需要的人手里,但至少不让它们毫无意义地浪费在垃圾场里。

除标注外,图片来自Clea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