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1983年的南京,六朝古都民国遗风


挹江门,是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西北段城墙,架两山之间。1921年将城墙凿开,时为单孔城门。为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因主持修造者为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系泰州人,泰州古称“海陵”,得名海陵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将海陵门易名为挹江门。


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灵谷塔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灵谷塔的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灵谷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型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雨花路原为南京市南北主要干道,北接中华门外长干桥、南至雨花台北大门。向东连接宁溧路通向原江宁县东山镇及溧水县,向西连接宁芜路基本沿宁铜铁路通向安徽省马鞍山市及芜湖市。在90年代以前,江北过来的车辆向马鞍山、芜湖、江宁、溧水、溧阳、宜兴方向的车辆均穿过南京城区雨花路。

中山北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修筑于1929年,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北起于中山码头,东南至鼓楼广场,全长5.5千米,宽40米,跨整个鼓楼区。近代建筑有32号—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今江苏省人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号—熊式辉公馆旧址,今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等等。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南京,1983年10月。摄影资料:Leroy W Demery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