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江苏女排三连败出线无望,“全华班”意义今何在

当期望越大时,失望有可能会如洪水般涌来。在今晚结束的排超第二阶段一场关键战役中,坐镇主场的江苏女排2-3负于恒大女排,不得不接受三连败的下场。三轮过后,本小组天津女排一骑绝尘,恒大和江苏同积7分但恒大队手握一个胜场优势,下一轮江苏女排唯有在客场击败天津女排同时还要指望辽宁女排能够战胜恒大女排,这样江苏女排才能出线,当然这种几率的发生可能性是十分渺小的。从赛前整装待发立志冲冠,“全华班”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当中,如今看来,理想与现实总是背道而驰。

排超第一阶段五连胜拉高目标,第二阶段球队断崖式滑落

江苏女排在排超第一阶段的表现可以用“技惊四座”来形容,主客场双杀辽宁女排完全就是实力的体现,小将吴晗的表现更是“亮瞎眼”的节奏,“三叉戟”经常霸占轮次最佳阵容榜单,后排的保障体系也一度成为排超的典范。如此优秀的成绩和高效的战术让江苏女排一跃成为夺冠的热门,但到了第二阶段,剧情大反转应该掉粉不少啊。

客场完败恒大女排,球队打的毫无生气,赛后官方给出了球员集体染上了流感。第二战在常州养兵蓄锐静候在世俱杯惨败且缺少朱婷的天津女排,按理说“哀兵必败”中的“哀兵”指的是天津女排,没曾想传染给了苏女,结果江苏队在家门口吃了败仗,球迷非常不满将饮料瓶扔向蔡斌。两战之后江苏已到了不能再输的境地,结果又在主场输给了恒大女排,最难过的是在决胜局最后一刻的两个失误直接葬送比赛,张常宁是打了一整场好球最后是趴在队友身上抱头痛哭,真感叹一人带不动全队啊。

从山脚奋力登上山顶,其间没有任何磕磕碰碰,这瞬间又摔下山崖,是有外力附加推了一把还是自己无法抗住山顶的横风自由落体呢?

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很难揽下瓷器活,球队的短板是多年来的硬伤

再稍微回味一下这场五局大战,从始至终江苏队都不在正常的状态,如果不是恒大自己失误送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江苏队0-3脆败。江苏和恒大三条线对比江苏稍微占优,很可惜江苏没有把整体性打出来,或者说副攻的无力让江苏根本就没有整体之说。

首先今天江苏最依赖的发球战术没有打出来,导致恒大的反击直接越过副攻拦防进入江苏后场,江苏队能接一传的只有张龚二人,压力全在张常宁这里。其次球队取胜根本“三叉戟”之一吴晗再次断电,三支扇叶断了一根就没有平衡无法旋转,以吴晗的身高和一传能力根本无法与恒大的进攻线相匹敌,进攻端24%的成功率已说明一切。再次副攻无下球无拦防累瘫小宇,最后球队本来的三管齐下变成了张龚二人的二人转,逗不笑别人却被对手玩的团团转,拿什么去赢球。

恒大科舍列娃的强攻无解,虽然后面恒大也变成了科舍列娃的四号位一点攻,但球队整体战术执行的不折不扣,林莉在后场的防守密不透风,郑益昕的衔接同样也非常到位。每支球队都有短板,可贵在战术制定与执行,排球必须打出相得益彰的默契度,若江苏女排不痛改前非,未来的路会很难走的动,“全华班”的名声会名存实亡。

“全华班”赢在培养球员,但不希望是停滞不前

江苏女排一直信奉自己的办事作风,从不在转会市场引进外援,重在打造本土和本地区年轻队员,这样做的好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很多好面子很快就成长起来了,为国家队输入了大量人才,可以说每年的不同年龄层国家集训队当中,江苏的名额最多。然而这样的弊端也很明显,本土选拔的球员能出类拔萃的少之又少,在同级别的训练体系当中大部分球员很难再提高一个层次,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角色。

江苏女排打辽宁等队伍技高一筹,打恒大,天津完全使不上力,一传保障不稳定,二传调整不到位等问题频发,说白了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手加快冲击速度很快就垮掉,说明信心不足也是一方面,到头来还是球队培养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如果球队有一到两名外援,自然那种训练模式就会改变提升,最后收益的则是全体球员自己,球员培养起来只是第一步,如何全方位的提高才是根本,不然“全华班”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了。

总结,为国家输送人才是球队的骄傲,为俱乐部奋力摘金是球员的责任和自豪,希望张常宁和王辰玥的眼泪没有白流,希望中天女排能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