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南通,為何能成為江蘇未來的突圍之城?

上個月,小編推出的一片《蘇州無錫疲軟,南京位於區域邊緣,江蘇未來需要靠這座城市突圍?》,反響強烈,不少網友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前文中主要指出了,蘇州和無錫都為萬億GDP城市,經濟實力堪比不少省會城市,但從發展趨勢來看,蘇州無錫也慢慢呈現出了疲軟的狀態。而省會南京又偏於一隅,未來目標將以自己為中心,發展南京大都市圈,地跨蘇皖兩省。

​目前,南京、蘇州和無錫在經濟方面無疑是三足鼎立,南通還不足以比肩。但是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南通的可挖掘的潛力無疑是江蘇未來突圍的最大籌碼!江蘇的發展存在著南北不平衡的現象,但盛極而衰,蘇南地區慢慢也進入了瓶頸狀態。而蘇北地區雖潛力巨大,但腹地資源有限,龍頭城市能力不足,未來仍很難撐起江蘇經濟的大旗。所以很明顯,南通無疑將是江蘇未來的關鍵點。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這座江蘇的突圍之城!

​唐宋以來,南通民間就與國外有了交往。清末民初,我國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在南通興辦教育和實業,還聘請了日本、法國、德國、美國等國的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到南通工作,同時還向國外購買了機器設備,引進了技術和各類農業品種。當時的南通,經過20餘年的經營,成為了中國人自主規劃建設的榜樣城市,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不少學者稱之為有理想的文化城市。

​南通的對外經貿活動,始於19世紀初,清朝同治年間,便從南通出口棉花到日本。20世紀初,南通又相繼開發了羽毛、棉籽油、繡品、鉤針衣等商品,通過上海遠銷海內外。抗日戰爭期間,南通的對外貿易蕭條,經濟萎縮,直到解放後,南通的社會發展才慢慢恢復發展。上世紀50年代,便成立了江蘇畜產品公司南通支公司,與前蘇聯、東歐、香港等地開展畜產品進出口業務。

​而南通真正的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南通躋身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行列,開始了發展的新徵程。當時,國家對於南通的社會基礎是表示肯定的,認為南通的經濟有三大特色:一是經濟基礎很好,特別是輕紡工業較為發達 ,是民族工業的發源地,紡織工業的搖籃;二是南通人才多,文化教育比較發達,勞動者的素質比較高,對引進國外設備的學習消化能力很強;三是南通的勞動就業程度高,市區基本沒有失業職工。而且,當時南通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產值、工業利潤等綜合經濟指標在全國220個城市評比中名列前茅。

​80年代的南通,是我國中等城市中的明星,全國多家媒體報道了南通工業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南通現象引起了各地關注,四面八方的領導以及學者,紛紛來南通視察學習。南通區位優勢突出,是一座沿江又沿海的城市,所以南通的水運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南通的內河航運歷史悠久,歷史上,當地的糧食、鹽等物質通過江河運往全國各地。較為遺憾的是,南通的港口一直髮展緩慢,原因是,近代以來為了保護民族工商業,南通地區的港口當時規定不對外通商。

​解放後,南通港重獲新生,到了70年代中期,慢慢試辦外貿運輸業務。80年代初期,國家批准南通港成為長江對外貿易港。1983年5月,第一艘外籍輪船“格陵蘭海”號進入南通狼山港區,至此,南通港正式進入江海時代。南通港的發展,促進了南通社會發展的對外開放。90年代初,南通港已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多個港口進行了通航。當時的南通港,年貨物吞吐量達1246億噸,停靠的外貿船舶也由80年代的50艘增加到380艘。

​90年代,浦東大開發,掀起了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熱潮。但南通的發展並不耀眼,江蘇一直以沿江發展為主,全省的沿海港口發展不如周邊的浙江、山東。未來,江蘇將從沿江發展慢慢轉移到海洋經濟的時代,南通有望獲得新的發展機遇。長三角的經濟腹地,無疑是巨大的,南通目前為止一杯羹都沒分到,實在非常可惜。眾所周知,長三角城市群擁有全球最厲害的兩個港口,一個是上海港,是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高的港口。另一個是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十幾年全球第一。這兩大港口,在各自重要指標中,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南京、蘇州、無錫的省內發展瓶頸,以及上海、寧波兩大港口的飽和運營,似乎都給了南通一些發展機會。我們不得不承認,上述五大城市,無論是城市級別還是整體實力,都遠在南通之上。但南通不是沒有機會,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幾大核心城市資源也開始慢慢外溢。而蘇州作為前期上海的主要承接地,經濟實力已經穩居全國第七,工業實力遙遙領先。雖然蘇州與上海更接近,但滬蘇在產業上,再次聯手的可能性不會太大。

​從熱力圖上,我們也看到蘇州下轄的強縣崑山,基本全域飄紅,體現了繁榮的社會發展水平,但是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小。而前幾年,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將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為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態之城,並對人口、建設用地等指標進行進一步約束。上海城市規劃中並明確提出,堅守土地、人口、環境和安全四大底線。

​無疑,上海的經濟社會還有二次騰飛,那麼下一波資源的承接地是哪裡呢?從土地情況和發展成本來看,蘇州可能性不大,而且未來的蘇州也想著轉型升級,獨立開闢一片自己的品牌產業。從上海的動作來看,下一步,浙江的嘉興和江蘇的南通,都是上海未來資源的最佳承接地。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北翼,三面環水,形似半島,與上海隔江相望。南通經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兩條跨江通道分別與蘇州市、上海市相連。

​南通素有“紡織之鄉”的美譽,紡織產業歷來是南通重要的支柱產業,在經過“黃金增長10年”後,以其規模龐大、種類齊全、配套完善、研發能力強蜚聲海內外,形成了市場競爭的比較優勢。但隨著成本要素上漲,投資邊際效應下降,比較優勢減弱,近年來,紡織產業增速連續下降,增長動力明顯不足。和其他城市一樣,南通也在進行著對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近年來,南通積極搶抓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把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擺在優先戰略位置,持續加大招商引資、產學研合作和創新平臺建設的力度,在智能駕駛產業領域,已集聚以涵潤科技、格陸博科技、奧易克斯為代表的行業細分領域企業近10家,總投資超百億元,形成了以“感知—決策—執行”為核心的較完備的智能駕駛產業鏈。

隨著社會各大領域的飛速發展,智慧城市、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等行業在新時代的呼喚下應運而生。南通因此也出臺了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預計到2025年,南通將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地和人才集聚地。同時,還將聚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培育1000家億元級、100家十億級、10家百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相關企業。

​交通方面,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的建成通車,滬通鐵路及跨江大橋的開工建設,南通的區位優勢實現歷史性跨越,將進入與上海的同城化發展階段。南通境內的高速公路已經實現“縣縣通”,幹線公路網絡已經非常完善。南通力爭加快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建設上海“北大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此外,南通還有眾多重大交通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中,如通蘇嘉甬城際鐵路、鹽通高鐵、北沿江高鐵等。

南通擁有“聚江海之匯、扼南北之喉”的絕佳區位,未來是上海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江蘇的發展,需要南通的突圍,而南通除了上海的相助以外,更需要江蘇政策的扶持!對於這座突圍之城,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