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相聲有新人》風頭蓋過《笑禮相迎》,主流名家為啥不抵業餘演員,對此你怎麼看?

牛辰鵬


因為有些人就是不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是相聲作品還是綜藝節目,歸根到底都是給普通觀眾看的;不論你想通過節目表達什麼情感、輸出什麼觀念,都需要得到觀眾的認可才行。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可是就有許多人不明白。願意自己劃一個小圈子自嗨,然後相互自吹自捧,真的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這樣只會讓觀眾看到你們的醜陋。

拿《相聲有新人》舉例,郭德綱坐在召喚師的位置上,他能根據演員的現場表演說出個道理一二三來;另一位召喚師張國立雖然不是相聲專業,但是他也可以憑自己豐富的表演經驗做些適當的點評。不管他們說的正不正確,最起碼讓觀眾認為他們說的有點道理,這點是很關鍵的,大部分相聲觀眾都是行外人,但是不妨礙他們通過節目去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

業餘和專業的區別就在於:同樣能感覺到相聲作品的不舒服,但是業餘人士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而專業人士可以清晰的表達給大家看。打個比方,業餘人士好比吃貨,專業人士好比美食家,兩者同樣都能品嚐出食物是否美味,差別在於吃貨未必能像美食家那樣清晰的做出表達。

《笑禮相迎》的問題根結就在於:大家都感覺出某些相聲作品的不舒服了,但是作為專業人士的主持人和嘉賓表現的比外行人還不如,業餘都看出有些作品的不合適了,可是專業人士還在昧著良心說假話互相吹捧,這不就是當觀眾是傻子嗎?

那麼試問,一個把觀眾當傻子的綜藝節目怎麼會讓觀眾喜歡?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準確的說,應該是主流相聲不敵草根相聲。單從網絡同一個平臺《優酷》的播放量來看,《笑禮相迎》與《相聲有新人》相比差之千里。《笑禮相迎》單期播放量最高10萬最低約4萬,總共播放16期累計全部播放量約80多萬次。那麼《相聲有新人》第一期播放量560多萬次,相當於《笑禮相迎》16期播放量總和的7倍,幾乎沒有可比性。唯一可比的就是《笑禮相迎》節目大牌雲集,每期都是一些知名演員表演,還有相聲前輩助陣,例如:楊少華、馬志明、常寶田、師勝傑、楊毅等等,相聲表演也是有知名演員組成,李菁、何雲偉、苗阜、高曉攀等等。

就實時收視率也差了不少,《相聲有新人》一般約在0.5。《笑禮相迎》約0.1甚至更低。到底主流相聲輸在哪了?就連一群草根新人都不敵嗎?筆者分析了一下:《相聲有新人》節目中草根演員的演出環境並不樂觀,有些甚至賠400多萬元,賠個一兩百萬也有幾個。他們有些完全是為了生活,所以創作很接地氣。反觀主流相聲苗阜稱:他創作很多段子都是喝酒時創作的。高曉攀稱:一般就是在屋裡想象的創作方式。只有受過郭德綱真傳的何雲偉稱:創作來源於生活。


草根是為了生活而創作,主流是為了創作而創作,這就是區別。如果說主流相聲能夠挑起大旗的話,那就不會出現90年代至2000年的沒落。《笑禮相迎》與《相聲有新人》節目類似,一個是觀眾亮燈打分,一個是郭德綱直接點評是否晉級。筆者喜歡看《相聲有新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想看看郭德綱的點評。而《笑禮相迎》兩位主持人裘英俊李丁,李丁還參加過央視春晚,但筆者對李丁的表現十分不滿,全程嬉皮笑臉,該嚴肅不嚴肅,該搞笑瞎扯淡。

筆者不敢說郭德綱其他類節目主持的有多好,但相聲類節目,缺少了郭德綱相當於缺少了靈魂,在筆者看來是郭德綱以一人之力,力壓群雄。因為《相聲有新人》我看的就是郭德綱的點評,而節目組不時的還會有一些小亮點,例如:博士夫婦。那麼《笑禮相迎》基本沒亮點,主持人又很差“李丁”,只靠著賣情懷是不行的。


筆者兩個節目都看了,不覺得草根演員基本功和段子有多好,但有郭德綱的襯托收視率平穩位居第3名。主流相聲我也不覺得有多差,但看的我實在尷尬,一度收視率0.09。所以筆者認為郭德綱一人力壓主流相聲。在節目創作上《相聲有新人》贏在以郭德綱為主量身打造。《笑禮相迎》以主流為主,賣情懷必輸,相聲演員互相吹捧,例如:高曉攀、何雲偉、苗阜這期互相吹捧實在不好看,還沒怎麼著呢,全都成老師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接地氣就捧誰。而不是互相吹一吹就能贏得觀眾認可。


明辨是非123


就這這個問題,在反問幾個問題。為啥老戲骨片酬敵不過流量小鮮肉?為啥科學家收入幹不過明星大腕?同理,相聲絕不是主流和非主流之爭,而是商業價值在作怪。老郭曾說,不買錢的相聲不叫相聲,商演是衡量相聲的成功標準。就這一點來說,體制內相聲演員創作的相聲從基本價值觀上就違背了商業目的。觀眾肯花錢買票看演出,不逗樂,題材太沉重誰願意花錢看呢?體質內相聲演員肩負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對外文化交流,意識形態導向等使命,對作品題材,內容都有嚴格的限制,是討好政府的創作,而不是純為了討好觀眾。客觀說,得肯定體制內相聲演員的貢獻,他們比體制外的演員創作一段好作品更難,而且作品只適合特定的媒體,如官方晚會,電視娛樂節目,所以出於文藝服務政治出發點,專業團體保留一定數量演員即可,編制有限,不可能大面積擴招,很多相聲新人進不來,導致了學相聲沒飯吃的尷尬境地,導致相聲行業沒落。是郭德綱從新激活了相聲市場,讓想說相聲的人有了希望,可以靠說相聲作為職業養家餬口。總的來說,體質相聲負責高大上,職業相聲負責掙錢。


劉軍易溯科技


《相聲藝術,命運多舛》

相聲本身就是市井藝術,建國後為了籠絡藝人,就統統收編到了體制內,還趕鴨子上架進了廟堂,這是對相聲藝術的第一次摧殘。無意苛責那些相聲大師,畢竟是時代的侷限。

緊接著文革來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空氣令人窒息,本來以諷刺見長的相聲,更是岌岌可危,以馬季為首的藝術家門為了工作和生活,不得不順應形勢,不得不犧牲相聲的藝術規律,創造了“歌頌相聲”,這是對相聲藝術的第二次摧殘。

隨著電視的普及和以歌頌為主題的各種晚會的甚囂塵上,一幫體制內的相聲從業者為了活著,再次被趕鴨子上架走進電視,走向晚會,個別人雖然收穫了知名度,卻對相聲藝術禍害不菲。這是對相聲藝術的第三波摧殘。

猶如一聲平地炸雷,終於從小劇場裡冒出了個郭德綱,不能不說這人是個相聲天才!一個七零後,居然七歲學評書,九歲學相聲,各種傳統曲子門門感興趣,樣樣學的通,我都懷疑郭德綱簡直就是老天爺派來拯救相聲藝術來的!無論對相聲這個行業還是百姓多麼大的好事兒和福分?

偏偏卻招致了以姜昆為代表的體制內的一幫以此混飯吃的“相聲從業人員“的激烈打壓,無他!只因為動了他們的奶酪。於是,告黑狀,阻攔拜師,各種的尋隙滋事,甚至以“反三俗“名義予以政治打壓。這是對相聲藝術的第四波摧殘。

畢竟時代不同了!好在郭德綱無比堅強!更重要的是郭德綱的相聲才是百姓喜聞樂見的真正相聲,贏得了市場!

姜昆畢竟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給我們帶來過一絲歡樂,而且早已功成名就,登頂廟堂,本該像當初提攜趙本山一樣,對郭德綱的出現,欣喜若狂,愛護有加,結果卻在一旁酸溜溜的納悶:我搞不明白人們為啥會喜歡郭德綱?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不客氣的說,既不懂得真正的相聲,更不懂得民間戲曲藝術規律!


秋望月22


實現明確誰是“主流名家”?誰是“業餘演員”?請題主回答。

然後再說,兩個節目的區別,前者是姿態節目,試想,就是姜昆之流已經把相聲推倒了懸崖,他們要是正能把相聲弄好,怎麼會有近二十年的相聲危機?其中原因罄竹難書,不必贅述。

後者,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老郭的崛起絕不是矮子裡找高個,別說是在當下,縱觀相聲歷史也沒有幾個可敵老郭的實力!老郭是相聲界的百年奇才。這就夠成了兩個節目的根本不同,受歡迎程度自然可以解釋。


英雄偉大哥


相聲在沉默(應該說沒落吧?)了很多年之後,因為郭德綱的出現,掀起來一股熱潮。隨之而來的就是曲藝協會領導們的不服氣(好像也有點羞澀羞愧),於是曲藝協會也像驚蟄後的昆蟲一樣,立刻活躍起來。多少年沒有動靜了,現在也舉辦專題節目、舉辦循回演出、舉辦全國性的比賽活動。

特別是在專題電視節目中,費盡心機挖空心思,把多少年都被忘記了的老人們請了出來為他們站臺。然而事不如人願,這些相聲節目因為作品質量和演員功底問題,沒有受到觀眾的歡迎。於是人們在網絡上開始了大討論,當然各自都有各自的愛好和觀點。這個時候,讓我有了一種“相聲的春天來了”的感覺。

這個讓全國人民從屏幕上手機上享受到的歡樂大餐,其淵源來自哪裡?

我想,人人都明白。



小路118


誰是業餘相聲演員?德雲社每天兩場,天天泡在劇場,那是專業的。反而主流的,包括這次比賽的評委,劉偉、句號、姜昆,他們一年到頭說過相聲嗎,可能就衝刺春晚說一次,他們才是相聲的業餘人。


心儀秦漢


《笑禮相迎》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總結大會,一個自我埋葬的總結大會,全是好詞,一點沒有看到相聲所處的危機時刻,出了歌頌前輩的偉大,絕口不提當代的落寞與悲哀。同時也看出了天津衛視格局的小,一個郭德綱都不願意讓他出鏡,可以看出天津人的狹隘,哪來的那麼多的仇與恨?

反觀《相聲有新人》儘管有許多的不僅如仁義的地方,但是具有包容性,全國各地地方說相聲的人都有,同時也製造許多的槽點,點燃了吃瓜群眾的觀看慾望,評委的點評有理有據,雖然是我們聽不懂的專用詞彙,而這恰恰是節目的看點所在,普及相聲基本的知識,說學逗唱,唱不是簡單歌唱,是太平歌詞,什麼是摸莞兒,什麼是默契,什麼是節奏,什麼是臨場經驗,什麼是情形的把控。

《相聲有新人》我即看錶演的段子,也看評委的評述,而《笑禮相迎》我只看前輩講述他們過去的故事,不看那些個名義上還叫相聲演員所表演的段子,我也不懂啊!就是不喜歡,也許我就是個俗人,聽不懂高雅的。


北方哪個飄雪


一、節目形式,笑禮相迎有點太規矩了,並且沒有PK,打分也就是個形式,沒有設置淘汰環節,節目組當個老好人。相聲有新人比較活潑,有直接對抗,比較殘酷,博人眼球;二、演員構成,笑禮相迎都是專業演員,相聲有新人除專業演員外還有不少其他行業的參與者,好多“笑料”就是這部分人帶來的,比如脫口秀和公式相聲;三、嘉賓或主持人,在笑禮相迎裡都是年輕的或老相聲演員,而相聲有新人裡的是中生代相聲演員(郭)和影視演員(張),不僅有實力還是網紅,對年輕觀眾更有影響力;四、播出平臺,笑禮相迎的天津衛視比相聲有新人的東方衛視影響力小,受眾少;五、觀眾,喜歡相聲的兩個節目每集都不落,喜歡追星趕時髦的肯定只看相聲有新人。


彪子140280877


內鬥啥樣都跟我沒關係!只要有讓我聽得開心的相聲就夠了!可惜除了德雲社,其他的相聲團體出鏡率太少了,嘻哈包袱鋪等團體的作品質量忽高忽低參差不齊,而一些所謂的主流相聲聽的尷尬的很!沒辦法呀,樹大招風啊,誰叫現在德雲社一家獨大的感覺呢。。。不知為什麼德雲社段子循環聽聽不膩,其他的一些相聲段子聽幾遍就覺得可以換其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