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总书记:建设“两先区”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大船集团厂区全景图

大商所交易大厅

提要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时,曾深入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大连高新区的东软集团、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在这些地方,总书记留下深切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5年来,这关怀一直温暖着企业员工的心,这期望也一直激励着员工们不负总书记嘱托,努力为大连建成“两先区”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大船海工:

牢记总书记期望 矢志海洋强国梦

张拓 本报记者李楠

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安技环保部部长薛涛的办公桌玻璃板下,有一张习近平总书记与海工人的合影照片。在总书记身后,穿着红色工装的薛涛一脸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公司来,既是对我们的认可,也对我们提出了期望。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浑身充满干劲!”这一天成了薛涛毕生难忘的日子。

安技环保部负责整个公司的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管理等工作。生产高峰时,现场有八九个项目同时施工,安全压力非常大,薛涛和部门工作人员一道精心设计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方案。近年来,企业没有发生一起工伤事故、没有出现一起环境污染事故,工人没有发生职业病,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

在曲广杰的电脑中,同样珍藏着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照片。2013年,曲广杰同时担任4条JU2000型船的项目经理,总书记来视察时,其中的11号JU2000型船正在坞内施工。他是当时在场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的人员之一,“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说的话都很温暖人心。当时我们离他很近,交流很方便。”和总书记面对面的一刻成为曲广杰永远珍藏的回忆。“海洋工程发展要依靠前沿科技推动”,总书记的指示也深深印在曲广杰的脑海中,化做他在工作中的前行动力。

如今担任海工技术部部长的曲广杰,工作比以前更加忙碌。今年7月18日,大船集团为JHW公司建造的首艘85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运输船顺利出坞。作为全球首制船,在2017年6月开工伊始,便因其超大容量和高技术含量而广受业界关注。该船采用双燃料低速主机直接驱动可调距桨推进,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全球首艘装载容积达到85000立方米的C型罐气体运输船,全球最大容积的单个C型罐,由MAN专利设计的首个乙烷、柴油双燃料低速主机等。

拿着与总书记的合影照片,生产管理部部长张文禄说:“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国家相关部门对海工也非常重视,坚定了我们做强海工的信心。”张文禄说。生产管理部是大船海工最大的部门,作为生产的总调度部门,最多同时调度8条船、调配6000多人,哪条船先开工,哪条船进入什么节点,所有工作节奏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目前全球造船行业市场低迷,大船海工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如何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张文禄所在的生产管理部从设计到物资采办再到施工优化都要做通盘考虑,每个部件都用吊车称重。从2013年8月至今,海工共完工20座平台,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可变载荷轻、故障率低,受到业主广泛好评。

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

以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李楠

今年5月,中国一重在浙江舟山与浙江石化签订了二期渣油石化装备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制造合同。不仅标志着又一“大国重器”将在中国一重诞生,而且表明以中国一重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已掌握了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管理流程,充分彰显出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超级工程创造能力以及在这一领域领跑世界的大国担当。

4月,由中国一重承制的世界最大石化技术装备——镇海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在大连核电石化公司完工发运。该装备的成功制造标志着我国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再次领跑国际。它的制造成功,不仅增强了中国一重的专业化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且再次刷新了我国超大吨位锻焊加氢反应器的研制业绩,为一重实现重大石化技术装备国产化谱写了新篇章。

去年8月,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公司核电装配厂房内,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正式交付给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这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装备,安全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实力名片。当天下午,“华龙一号”出口首堆也顺利交付。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公司,他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公司的全体员工正努力践行着总书记的嘱托。

回想自己参与制造“华龙一号”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核电装备公司组焊四组班长陈卫国十分自豪。作为公司20余位高级焊接技师之一,陈卫国在氩弧焊领域拥有2项国家专利,参与了一重所有核电产品的制造,他正与同事们研究中国首台快速中子反应堆的焊接方案,这无疑又将是一个“大国重器”。

“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抓好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应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大连核电石化公司视察时,强调要重视和关心人才。今年,大连核电石化公司力争实现“3339”目标,订货33亿元,回款37.5亿元,利润3.5亿元,人均收入增长9%。

在石化装备公司厂房内,车间副主任苗福钢正和工人沟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讨论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焊接方案,这可是国内目前最大石化项目、浙江石化年产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核心设备。苗福钢仍清晰记得总书记和他们亲切握手的场景。“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工作起来更有信心,也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大连核电石化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龙海涛告诉记者,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构建了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四条通道,每条通道都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等级。无论员工选择哪条通道,都能通过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达到职业生涯的高点,并享受相应待遇。

心情好,干劲足。今年大连核电石化公司在制的核岛一回路主设备近40台,许多项目集中进入交货期,尽管需要加班加点,但员工们没有叫苦的。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主设备近30台,上半年订货22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全年订货预计达4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东软集团:

当年汇报用的模型都变成了产品

本报记者刘湘竹

“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要利用好这套系统,更好为群众服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连高新区时,对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做了重要指示。记者从东软集团信息发布平台获悉,东软集团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东软集团不断刷新中国大型医疗设备CT、核磁共振领域的最高水平。

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是我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曾经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CT的东软,一直是国内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领军企业。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软集团视察,为了展现出东软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应用情况,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把当时最新研发的几款高端医疗设备,全部做成模型摆了出来。

长期以来,包括CT在内的高端医疗设备一直都由通用、西门子等少数几家国际巨头垄断。如何用最少的辐射把人体扫描得更清楚,这背后的算法是国外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商的高度机密。PET-CT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型医疗设备中最先进的产品之一。5年前,东软的PET-CT还在技术储备阶段,甚至连模型都没有,而近期,已经开始在国内外销售。经过这几年的自主创新,当时向总书记汇报使用的所有模型现在都变成了产品。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表示:“总书记来到我们这儿之后,我觉得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鼓舞,这几年,我们在高端医疗设备上,又研发出来几款新的产品,我们的医疗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面我们卖到了五十多个国家。中国制造这个品牌,在医疗设备这种高端的市场上能够被认可。我觉得这几年我们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刘积仁还记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体验了一下远程医疗管理系统。听说有1000多家医疗机构在用这个系统,总书记特别高兴。

回忆起总书记来东软视察时的场景,汇报人王楠深有感触,当时,总书记和东软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一起,鼓励大家勇于创新,研发出更好的产品。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楠表示:“我们现在所有的设备,都是云化的,也就是说每一台CT和我们每一台核磁,它确实会通过互联网连到我们后端的云数据服务中心,而这个数据中心会以人工智能的方式,通过大数据的学习,知识学习,把整个图像通过AI的智能识别,来进行辅助诊断。”

信息化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能让更多老百姓受益。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也让远程医疗成为可能。刘积仁表示:“总书记说,信息化技术和医疗的结合如虎添翼,希望你们能够做得更好。通过我们IT的技术,互联网的技术,把基础医疗,基层医疗这一块让它强大起来,我们也构造了一个大的大数据平台。应该说在过去的三四年间,是东软在信息化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发展最迅速的这几年,成果也最突出。”

大商所:

脚踏实地大胆探索

走出一条成功路

本报记者邵海峰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一张靓丽名片,犹如一块无形而巨大的强力“磁石”,吸纳着全球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信息,交易数据在屏幕上频繁闪动。这里生成的大量交易价格信息成为市场定价的有效参考,大豆、棕榈油、塑料、铁矿石等品种的“大连价格”在国际相关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商所的发展,见证了大连“两先区”建设的轨迹,更为大连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商所,在视察市场实时运行情况、听取大商所关于国内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情况的汇报后,总书记对期货市场功能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大商所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为大商所指明了发展方向,让我们深受鼓舞。”5年前的情景,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记忆犹新。

大商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探索形成了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与自身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工作思路。5年间,大商所稳步加快从单一、封闭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向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转型,不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和范围,丰富服务工具和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较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时,大连商品交易所二楼交易大厅的大型液晶显示屏幕上只有10个期货品种和它们的实时价格,如今上面显示的期货品种已增加到16个,还有豆粕期权合约价格。大商所已初步形成粮食、油脂油料、木材、禽畜、化工、能源矿产等六大板块为支撑的综合型品种体系,为更多实体产业提供避险工具。

5年间,大商所在保证市场平稳运行基础上,品种、工具和制度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交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有力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自身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交量排名跃居并保持在全球前10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塑料、煤炭和铁矿石期货市场。

2013年,全球第一个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经过5年建设和培育,铁矿石期货规则日益完善,市场始终保持稳健运行,钢厂、贸易商等行业企业广泛参与,期现价格相关性达0.9以上。今年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实施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截至7月底,已有83家境外客户开户,其中56家参与交易。大商所已在新加坡设立代表处,注册香港ATS牌照,积极开展海外市场宣传与推广,稳步推进国际化建设。

豆粕期权是我国首个商品期权产品,2017年3月31日成功上市,并平稳运行至今,投资者积极参与,表现理性,期权功能初步显现。它的上市,结束了我国商品衍生品市场只有单一期货工具的历史,在拓展商品衍生工具、为产业企业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策略等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据介绍,豆粕期权平均每天都有200个左右合约可供交易,一个期权品种的合约数量相当于大商所上市的16个期货品种的合约数量,国内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有了更多选择。

“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大商所将继续推进战略转型,争取尽早推出玉米等其他期权产品,加快研发生猪、航运等重大战略品种;推动进口大豆、棕榈油等品种对外开放;继续探索“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场外期权、基差贸易试点,扩大试点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和模式;以仓单串换、互换、现货价格采集和清算服务4项业务为核心,稳步推进场外市场建设。